沈阳市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锻炼行为调查分析

2021-11-21 18:17张迪潘玉舟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灌篮 2021年13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意识大学

张迪 潘玉舟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随着大学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要以终身体育锻炼为目标,但是目前大学生没有对于终身体育锻炼的这种观念,跟高中相比学校组织每天固定的运动时间没有了,大学生基本都睡起了懒觉极少参加体育锻炼,加入工作岗位之后更是如此,参加工作之后加上繁重的脑力劳动,没有任何的体育锻炼会导致体质急剧下降。我国教育部设立的终身体育学习观念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影响深远的体育发展计划,高校体育改革必须以培养大学生树立终身体育锻炼为目标,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健身、育人、康复、文化娱乐等方面的特殊功能,为国家培养大批身体强壮、德才兼备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大学生开展体育活动的现状与分析

通过对辽宁省沈阳市几所大学的研究发现,大多数学生对终身体育意识认识不足,严重缺乏锻炼意识,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相对较少,大多数人员只是偶尔参加,而且男女比例也呈现不平衡状态,男同学跟女同学相比,男同学参加体育锻炼的更多。首先这反映了当代打学生对体育锻炼没有兴趣。学生在步入大学校园以后,因为大学课程相对较少,基本都开始放飞自我,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导没有自我管理能力,一直处于懒散不锻炼的状态,所以导致大学生普遍的身体素质差。因为大学课程相对较少,又处在身体各方面机能很旺盛的时候加上被周围丰富多彩的生活吸引导致兴趣和爱好增加,更加无心进行体育锻炼。另外大学教学内容也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现在很多大学的体育课程不能满足当代学生实际的需求,大部分的体育课程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办法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体育课程的魅力。大学体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都是为了教书而教书,整个体育教学都是为了学生最后的考核来进行教授学习运动技能。这种没有灵魂的教学模式没有办法让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这种以学校考核最为总目标的教学模式,无法让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终身体育锻炼可以看出一个人勇敢、果断、自制、坚韧等意志品质,这些品质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至关重要,体育锻炼能够让人心理保持平衡,为人更加和善,减缓社会对学生产生的精神压力。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的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最终目标应该是:通过在大学期间的体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强健体魄,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掌握基础体育锻炼的技能,养成良好的适合自身的身体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学生养成具有竞争心、进取心的有为青年,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二、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解析

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因素主要从以下四点来看,首先受健康观念的影响。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属于身体最健康强健的阶段,学生对身体健康没有正确的认识,没有意识需要通过体育锻炼去增强体质,认为自己身体没有病就是健康,这种潜意识里的健康观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对体育的认知。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学习文化和思想素质的物质基础,要实现自我价值身体素质是基础。所以大学体育教学首先要从思想上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让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其次大学生受体育锻炼能力和习惯的影响。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是要培养大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为树立终身体育锻炼观打下坚实的基础。体育锻炼能力的培养最重要的就是对科学锻炼的方法的掌握能力。现在的学校教育基本都停留在教会学生初步学会体育锻炼方法的基础上,这种教育效果是不能令人满意的,通过对沈阳市大学体育教学研究调查中发现,多数学生尚未养成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但是也有少数学生在学校期间就爱好体育并已经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这就说明有部分学生已经认识到体育与健身、医疗、娱乐等方式的相互作用,锻炼身体是一种自觉,主动的行为。在这种正确的认知作用下,长期坚持不懈的进行体育锻炼,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就随之形成。所谓“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就是指学生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在身体得到锻炼的同时也提高了对体育的认识,从对体育锻炼的拉伸技巧以及各项体育运动的注意事项和技能培训,使得学生立志要坚持一生都进行体育锻炼的一种心理活动。因此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应该要从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入手,增强学生对体育的自觉自主性,实现学校体育教学的总目标。然后学生受终身体育思想浪潮的影响。终身体育意识说是现代体育的灵魂,是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通过最近几年各大高校体育不断的进行改革,改革主要从课堂形式到课堂结构的改革,现在拓展到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各大高校体育老师通过兴趣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比赛教学法等各种教学模式的改变去吸引学生对体育课堂的重视。老师通过实际行动去尽量摆脱传统教学的糟粕,如死板、无趣、枯燥的课堂模式,但是传统教学中的精华不能都抹去,相对于一些需要动起来的运动,一定要毫不吝啬的让学生参与进来,一起动起来。从根本上改善目前出现的一批“既不喜欢体育,又不会从事体育锻炼的高级知识分子。”最后受学校和社会对体育的投入的影响。在“全民健身计划”中指出:“到本世纪末,初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生活化、普遍化、社会化、科学化、产业化的全民健身体系。”所以大学体育改革应该向生活化、社会化方向发展,来适应全民健身的要求。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要加强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需要加强对体育知识的宣传普及,尽可能创造良好的体育活动场所和设施。

三、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途径

想要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重要的是让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在大学学习期间,老师特别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忽视对学生个性的发展,看不到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学生于学生之间对于体育锻炼的认知不同,比如经常打篮球,足球的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和感受就较为强烈,相对女生来说部分女生不喜欢体育运动。因此学校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设定适合学生的体育教学模式,比如可以给学生选择权,把选择权放到学生手中,学生自己选择的体育项目在上课时会更加用心学习。同时学校也要通过对学生多方面的了解对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通过体育课堂对学生剖析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多方面锻炼学生,通过教学达到学生可以自我管理主动进行体育锻炼的目的,使学生爱上体育课堂,积极主动得要求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项目。另外要改变传统的教学中强制灌输,机械的教学方式。大学老师体育教学可以从情感教学人手,把全面育人作为体育教学的终极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情感趣味、创造和能力培养为主,让学生主动学习、愉快学习。从建立基础课、选项课、专项课、选修课和保健课等多种类型的体育课项目开始,积极有效的把学生带领到体育学习中来,在教学过程增加体育锻炼器材的多样性,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器材的需求,增加学生的选择空间,有利于学生找寻更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项目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自觉、主动地掌握动作技能并结合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通过体育课堂教学使学生正确认识,深刻了解体育丰富的价值属性,明白体育在自己一生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充分的认识到坚持体育锻炼,对学生大脑神经细胞发育有促进作用,体育锻炼有利于大脑皮层细胞活动强度的提升,有利于智力的二次发育。然后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到学习的第一位。所以体育老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很重要,以为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意识为己任,对学生的健康教育负责。同时老师也要规范自己的行为,首先自身要树立终身锻炼的意识,做到以身作则才能给学生传输终身锻炼的思想观念。老师要时刻结合当前的教育背景及本学校的体育课程,不断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自觉树立终身锻炼的体育意识。最后要建立和健全体育学习的考核机制,加强教学基本条件建设。学校具有完善的体育场地、器材等基础设施建设可以让学生增加对体育课的兴趣度,体育设施不足让学生只能聚集聊天,如果有丰富的运动器材会为体育课堂加分。目前我们大学的体育考核机制基本都是按照学生年终最终考核成绩以及平时的表现来衡量。这种对学生的考核机制越来越形式化,对学生真正掌握实用性的体育锻炼技能没有任何作用,已经违背了学校开设体育课程的初衷。所以目前大学体育考核机制的改革是非常必要的一个环节,体育考核应该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其次从学生的心理意识方面测评,增强学生的心理意识,让学生自觉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真正明白终身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体育是每一所大学的毕设课堂。体育课程设立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可以在繁重的课余时间,加强身体锻炼,放松身心,增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通过体育教学可以充分掌握一些必备的体育锻炼技能,为学生未来的身体健康负责。所以我们要重视体育教育对终身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拥有更加强壮的体魄,这既是对学生自己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意识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古贤们的环保意识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无我》:一具身体,两种意识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