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英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教育研究
——以“The Man in the Water”课文教学为例

2021-11-22 05:37才卓男陆葉
现代英语 2021年8期
关键词:英雄思政思想

才卓男 陆葉

(南宁理工学院文理学院,广西 南宁 530100)

一、引言

新时代教育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教育的目的就是贯彻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因此,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战场,每一门课都必须在自身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做到专业技能的培训之外,更要做到立德树人。高校英语教学更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在英语教学中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在课程中体现出思政因素,在课堂上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力争把学生培养成“专业技能过硬,思想道德端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综合英语2是英语专业大一学生英语学习基础阶段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所占学分为5学分,每周6~8课时。近年来,综合英语课程教学的重点仍是以“基本功”即语言技能的训练为主,以发散性思维培养为辅。这就造成了对学生思想方向引领和正确价值观塑造方面工作的缺失。怎样把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堂实践方面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正向积极的思想价值元素,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而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这是新时代高校英语教育教学应注重的转变。文章将以«现代大学英语精读 2»(第二版)“The Man in the Water”课堂实践为例,探究综合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

二、新时代高校外语课程教学的新要求

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新时代、新要求,高校外语教育应该在关注培养学生基本的听说读写译之外,将重心向课程思政方向偏移。要争取做到“课程承载思政,思政融于教学”的新时代课程思政新理念。这也要求高校外语教师在做到教授专业知识之外,起到自身的示范作用,在讲知识的同时也要讲思想。“课程思政是对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铸就教育之魂的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教师在讲授专业领域的知识同时,也要自发做好“思政教师”的职责,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更要立德树人;这就要求“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在课程设定与教材编撰方面“要通过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等手段,挖掘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韩宪洲,2020)

三、综合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现代大学英语精读2»第四单元“The Man in the Water”是美国记者罗杰∙罗森布拉特的一篇新闻人物侧写。新闻侧写不必涵盖新闻报道包含的所有细节,只关注记者有话要说的事件的某些方面。虽然有关新闻事件的细节必须真实和准确,但记者可以添加自己对事件的评论和解释。

“The Man in the Water”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架从华盛顿国家机场起飞的飞机在交通高峰时段撞上了桥梁,并且坠入黑色河水的厚厚灰冰中。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牵动了无数观众的心,除了为遇难者哀悼之外,其中有一个被叫作“水中人”的男子,成为大众瞩目的焦点。有人看到他和其他五个幸存者紧抓着失事飞机的尾翼。每当救援人员降下救生索和救生圈给他,他都要让给其他乘客。在一次又一次把生命的希望传递给其他人之后,当直升机飞来救他时,他已经沉入水中了。文章中提到的这位“英雄”其实就是一名普通的乘客,在灾难来临之时挺身而出。这个普通人的身份甚至可以代表所有人。这不禁引发读者的深思。因此,教师在此处设置思考题:①What have you learnt from the text?(你在这篇文章中学到了什么?)②What kind of people do you usually take as heroes?(你会把什么样的人当做英雄?)③What do you think makes one a hero in time of crisis?(你认为什么品质会让人在危难之时变成英雄?)

在层层递进的提问环节,教师在不知不觉间完成了从课文内容到价值观传递的过渡。第一个问题通过分析课文中“水中人”在灾难到来之时的表现,向学生传递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优秀品质和高尚情操。让学生在分析文中人物的同时做到感同身受,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正能量。第二个问题,让学生举例说明发生在身边的英雄事迹,以及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他们心目中的英雄。首先教师可以列举航天英雄、科研先锋等伟大形象,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与自豪感,教导学生志存高远,向伟大的国家英雄学习。此外,在这里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普通人所做的平凡之事,并对“英雄”做新的定义。教师可列举外卖小哥、清洁工人、防疫志愿者等生活中的平凡小事,结合社会现实的案例,重新定义“英雄”的概念,并向学生传递“做好本职工作,为人民服务便可被称为英雄”,以此弘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正确价值观。第三个问题,讨论英雄应该具备的品质。教师可以结合实事,列举汶川地震、武汉疫情等,通过新闻素材与学生共同探讨英雄所具备的品质。以抗震小英雄林浩、武汉金银潭身患渐冻症的张定宇院长为例,深入探析,向学生传达英雄所具备的坚持不懈、乐于奉献、勇往直前的优秀品质。

实践表明,高校外语课程教学在培养学生专业素养、训练语言技能、拓展文化视野、建立发散性思维的同时,还能与思想政治加教育有机融合,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引领学生走上正确的道路,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情操,树立家国情怀以及社会责任感。

四、结语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高校外语教学与课程思政的有机结合中,高校外语教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能动作用。英语专业的学科特点以及课程的教学目标很大程度上需要让学生接触、了解,甚至熟知西方文化,这其中便存在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且在面对西方文化时始终站在中国立场的问题。而这更需要高校英语教师在课程与思政的融合方面多下功夫。

完成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不仅要靠思政教师和高校辅导员,更要靠全体高校教师。作为高校英语教师,挖掘英语课程中的潜在思政元素是顺应时代的潮流。综合英语课本身既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又是一门综合素质课程,应该做到在学习语言基本功的基础上加入思想政治教育。在综合英语的课堂上,教师不仅应注重提升英语专业学生的听说读写译水平、言语交际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还应该教会学生如何用英语向世界传递中国文化,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作为高校英语专业教师,要做到时刻学习,紧跟新时代的步伐,开放思想,提高个人英语能力素养的同时增强德育意识。高校学生应该在接受来自各个学科专业教育的同时注重思想道德教育,这样才能具有正确的价值方向,成长为有过硬本领、有家国情怀、有理想信念、有社会担当的社会主义新时代新青年。

猜你喜欢
英雄思政思想
英雄犬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重走英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