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企业困难职工精准帮扶体系研究
——以神东煤炭集团为例

2021-11-22 09:46董睿娜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6期
关键词:神东煤炭企业煤炭

文/董睿娜

神东煤炭集团是国家能源集团的骨干煤炭生产企业,地跨蒙、陕、晋三省区,拥有13个煤矿,整体产能超过2亿吨,职工人数超过50000人。神东煤炭集团作为国家级骨干企业,一直非常重视员工权益的保障和收入的提高,但由于员工人数众多,情况复杂,一直以来针对困难职工的精准帮扶工作比较薄弱,导致很多历史遗留问题未能解决。困难职工由于缺乏土地房产等生产资料,单纯依靠工资收入来负担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压力很大,如发生待业、失业、患病、子女上学等情形,就更加难以为继。煤炭企业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从长期来看,针对困难职工的帮扶脱贫工作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1]。

一、煤炭企业职工困难原因分析

神东煤炭集团职工贫困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因重大疾病致困

职工本人丧失劳动力或家庭成员因患重大疾病、特殊慢性病、需支付大额医药费用或者其他主要劳动力丧失劳动能力,失去主要收入来源,导致家庭支出持续性增长,自身收入无法填补支出空缺,因病致贫现象在困难职工中占比近43%,这也成为导致煤炭企业职工贫困的最主要原因[2]。

(二)因巨大支出致困

当职工家庭发生重要变故或遭遇意外事故等情况,导致家庭贫困。例如,家庭遭遇意外火灾、自然灾害、家庭成员遭遇意外事件等,医疗护理等支出金额远大于家庭收入及储蓄金额,短期内巨大金额需求还会导致家庭不得不背负沉重的债务,长年累积,入不敷出,造成煤炭企业职工贫困。

(三)因子女抚养或老人赡养致困

许多煤矿职工都来自农村家庭,作为家里唯一收入来源,需赡养双方老人,抚养子女。如发生老人患病,子女人数较多,子女教育等刚性支出,导致家庭生活水平下降,家庭生活困难。煤矿职工平均收入水平虽较过去有很大提升,但农村家庭抵御风险能力较差,老人基本无养老金,医疗保障也不足,职工作为全家唯一收入来源,负担较重。

(四)因收入较低致困

在神东煤炭集团,劳务派遣员工占比较大,劳务公司工资水平远低于正式员工,而且由于技能单一,缺乏竞争能力,一旦失去工作,再就业能力匮乏,通过打零工赚取的生活费用也很有限。

神东煤炭集团职工贫困的原因往往十分复杂,大部分都是多种因素共同发生作用而造成的,这也使他们在面临实际问题时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这也意味着他们对企业帮扶、救助有很大的需求。

二、煤炭企业困难职工精准帮扶体系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对精准扶贫提出了多项政策和要求,作为国有企业,解决员工自身存在的问题,是对国家政策的响应。要充分发挥企业在困难职工精准扶贫中的主体作用,当前还存在许多问题,如组织调配混乱、人员配备不足、资源倾斜力度不够等,造成神东煤炭集团在面对困难职工帮扶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

(一)帮扶不够精准不能满足困难职工需求

当前,精准扶贫工作还未实现,困难职工的个性化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不同类型困难职工的帮扶需求各不相同,表现出的特征和难度也不一样。不同家庭陷入贫困的原因不同,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尽相同。神东煤炭集团需要针对不同职工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帮扶,但目前对困难职工的帮扶还停留在过年过节时发放一定金额的慰问金和米面等传统的方式,不能长期有效地的解决困难职工的需求。许多职工家庭生活困难并不是一时的困难,而是由于社会发展和自身家庭生活所导致的长期性困难,仅靠短期的帮扶无法解决长久的困难。

更为重要的是,许多职工的贫困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自身缺乏有效竞争力、单一的生活资源来源,其他家庭成员缺乏专业技能、无法找到收入较高的工作,家庭生活陷入困境,一旦有家庭成员生病、子女入学等情况就会使家庭陷入困境,甚至无法维持正常的生存需求。尽管企业在提升职工职业技能和创造价值能力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效果却不够明显。

(二)多数劳务派遣员工未最大限度地纳入到社保制度保障范畴

在神东煤炭集团,由于很多特殊的历史原因和客观原因,用工存在正式员工与劳务派遣员工之分,一般来说,劳务派遣员工从事边缘性非重要工作,工作难度相对较小,压力小,难度小,距离企业核心岗位距离较远,工资收入不高。近几年来,他们已被纳入社保制度保障范围内,但因本人或家庭成员罹患重大疾病而产生的自费费用,却无法纳入企业的补充医疗保险范围内,家庭不能有效抵御风险。

(三)企业针对困难职工帮扶资金不能满足职工需求

目前,神东煤炭集团已基本形成了完善的补充医疗保险机制,针对正式员工因病致困的情况基本可以通过补充医保的方式来解决,但劳务派遣员工和员工家属却因政策原因无法享受到补充医保带来的好处;同时,困难职工帮扶资金也仅限于正式职工使用,这些情况导致了神东煤炭集团困难职工帮扶资金来源渠道单一,覆盖面不够,资金管理机制不够完善,资金不能及时有效地用在对困难职工的帮扶上等问题。

三、构建煤炭企业困难职工精准帮扶体系方案

如何突破局限,优化思路,实现自身优化发展,是企业在当前大形势大背景下,对困难职工的帮扶最为重要。通过实现企业自身的持续良好发展,企业内部构建一套完善的可操作体系,并实现规范化、有效的实施,是帮助职工脱贫、实现发展的最好出路。

(一)要精准识别困难职工情况,做好动态管理

要对企业内部困难职工进行摸底调查,充分掌握群体的基本情况。要深入走访,将摸底工作渗透到日常工作当中,做到了解困难职工人数,明确困难职工的程度,知晓致困主要原因,不能错过任何一位需要帮扶的困难职工。规范针对困难职工的识别与公示,通过调查后,建立数据库与信息库,实现数据比对、信息共享,防止对困难职工的家庭误判。要将该项工作常规化与日常化,对数据库进行持续性管理与日常性更新,及时补充与更换,及时了解困难职工的家庭状况,对符合情况的职工及时补充进档,对家庭情况好转生活状况好转的家庭也要及时的注明撤档。实现数据的准确与精准,提高对困难职工的动态管理。

(二)要精准施策解决困难需求,加强兜底保障

在企业内部,要明确各部门的分工安排,制定精准帮扶措施,要努力激发职工的内生动力。对家庭收入来源单一、待岗需就业的困难职工家属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必要的就业指导和就业培训服务,包括必要的创业培训、项目推荐、政府介绍、贷款帮扶等。企业要落实各项社会保障政策,实现政策保障,保障职工的养老保险、工伤认定、失业保障。

对于因病致困的家庭,要落实好职工基本医疗和大病补充保险制度,特别是对劳务派遣职工,要最大限度地将其纳入到社会保障制度范畴内,有效地降低职工的医疗支出,减轻职工就医的压力负担。将大病致贫职工纳入到职工医疗互助活动和职工医疗互助的保障范围。

对于因子女就学等导致家庭生活困难的职工,除落实好金秋助学、解决子女入学困难外,还要研究设立奖学金,解决子女入学期间的生活保障问题,不让困难家庭的子女因家庭贫困而辍学,保证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对于困难职工,企业进行兜底性保障,定期开展为职工送温暖的活动,实现温暖活动的常态化与定期化,提高困难职工对生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要改革创新提升自身发展能力,加大帮扶力度

在应对复杂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时,企业要更加积极、开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产值。只有企业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才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针对困难职工的帮扶上来,实现对职工的有限帮扶,这是前提。因此,企业一定要紧紧把握“二次创业”的总体要求,奋发有为,夯实“二次创业”的基础,提高自身经济效益,实现创新发展,努力开创发展新局面。

(四)要提高帮扶资金管理水平,有效发挥作用

合理有效地管理帮扶资金,提高对困难职工的帮扶水平和管理水平,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水平。在企业内部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资金分配制度,根据不同职工的不同情况,合理分配资金。将以已建立的困难职工信息库作为参照依据,构建完善的资金分配制度,从申请数额、项目审核、发放次数等方面着手,避免出现应资金使用不规范造成的人情发放、经验发放等情况,确保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同时,要建立困难职工帮扶资金的专项账户,由专人负责账户的管理,降低资金流转风险,确保资金使用合理;要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实行资金分类管理,以资金来源、用途等为依据进行规范管理,并实行透明监管。

四、结语

导致企业职工困难的情形多样,对困难职工实现精准扶贫,构建和实施完善的精准扶贫体系是煤炭企业的必然选择。“十四五”以及今后一个时期,神东煤炭集团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扎实践行“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开启“二次创业”,在提升自身经济效益,加强资金监管的同时,以困难职工需求为基础,进行精准扶贫,打造幸福矿工工程,提高员工幸福指数。当然,对于困难职工,也要考虑“二次创业”的可能性,使他们提升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提高自身能力,实现技能的提升,优化自我竞争力,广泛参与社会竞争。

猜你喜欢
神东煤炭企业煤炭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煤炭企业走好走实群众路线的制度思考
煤炭
煤炭企业档案管理的创新
陕西神东总医院赏析
神华神东液压支架油缸拆装机获国家发明专利
我国煤炭企业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
媒体在煤炭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刊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