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并坚定教师党员理想信念

2021-11-22 09:46承湘宇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6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党史党员

文/承湘宇

一、坚定教师党员理想信念的现实意义

(一)教师党员坚定理想信念的意义

1.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本。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要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然而,加强教师理想信念教育是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任务之一。师德师风是教师队伍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具备“四有”之“有理想信念”的好老师是党和国家强基固本、凝魂聚气育人工程的主力。教师党员作为教师队伍的先进代表,需因势而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1]。

2.坚定理想信念,落实立德树人。教师党员肩负教书育人任务的同时,还需保持党员的先进性,自我革命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首要行动,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教师党员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引,是教师党员落实立德树人工作的精神支撑和内在动力。《礼记》有云:“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无形中对学生的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就是学生成长路上的一面镜子,教师党员要提升自我道德层次、注意自身言行举止,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3.坚定理想信念,方能履责于行。教师党员要做好理想信念教育的潜心研究者,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地将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学生的个人理想相融合;教师党员要做好理想信念的坚定传播者,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理想信念的深刻内涵,内化和稳固理想信念;教师党员要做好理想信念教育的踏实践行者,充分发挥其自身教育学生与管理学生双重身份的作用,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二)党史学习教育对教师党员坚定理想信念的意义

1.回望历史路,砥砺勇前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俄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大地迎来了新希望、新方向和新选择。从第一部党的纲领制定到开辟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从新中国成立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从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到大力建设社会主义,从改革开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每一步都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下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回顾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国共产党屡屡经受挫折与磨难,却始终没有被打垮,其根本原因是有无数共产党人怀抱坚定的理想信念,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2]。

2.以党史磨砺,以党史铸魂。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全党同志做好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以昂首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时刻牢记教师党员应以服务学生为中心,以高度的责任感,顾大局、讲奉献,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让党的理论滋养初心,让党的使命愈加明晰,应用好历史这支“清醒剂”,促使教师党员头脑更清晰,行动更有力,理想信念更坚定,努力为教育教学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3]。

二、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坚定教师党员理想信念的创新路径

(一)新时代教师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问题

1.新时代新需求,信念弱化现象存在。新时代教师党员理想信念教育需求产生新变化,虽然在教师党员中开展了一些有关理想信念教育的探索,但在教育供给与实际中仍然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在新媒体和自媒体盛行的大环境下,教师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加上对新媒体的理性认知还不够,容易被社会上消极的文化思潮所牵引,导致部分教师迷失自我,理想信念不坚定,价值观出现偏颇,十分不利于教师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

2.新时代新挑战,理论学习有难度。我们正处于“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为“十四五”时期开好局、起好步,党和国家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高校教师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内容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相关理论制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以及党的领导下有关教育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国家国情和党的革命、建设、历史经验等。但是,其相关理论知识都具有十分严密的逻辑性,学习中想要贴近时代、更好地消化存在一定的难度。

3.新时代新视野,体系建设急需创新。新时代教师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缺少科学化、规范化的模式。教师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工作机制建设、平台载体建设、内容体系和方法体系建设等方面都急需创新提升。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对教师责任机制缺乏明确的规定,表面上各部门都在参与相关工作,但并未形成合力,都是“零碎化”的模式。对教师的考核而言,重硬指标缺软指标的考核,监督考核体系机制的建设还不完善,教师党员由于担心影响教学进度和科研工作,大多的精力都在追求短期的教学或科研成果,对理想信念的学习缺少动力。

(二)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坚定教师党员理想信念的路径

1.党史领学,以育人为驱动,提升教师党员理想信念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和事业继续向前推进的必修课”。学习党史能更好地帮助党员教师吸收和传承党的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学懂弄通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提高自身干事创业的本领,深化对学生成长的规律、教书育人的规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认识。高校教师党员应在“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进一步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坚定履行教书育人的初心使命,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和创新精神,立足自身平凡的岗位,创造不平凡的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党史导学,以文化为载体,推动教师党员理想信念开展。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新时代坚定党员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党组织建设,推进伟大工程、实现伟大梦想,领悟初心使命、发扬优良传统、凝聚思想共识的重要途径。党员教师全方面地了解党史是弘扬爱国主义文化,培育正确的历史观,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开展的载体。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营养剂”,回顾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最后到强起来的历程。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任务,以文化为载体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读物在高校教师中的覆盖率,增强新时代新思想的学习开展与考评,建立学习型、创新型教师党员队伍。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敢于创新思维,推进我国文化建设实现“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得到新提高”的目标要求[4]。

3.党史促学,以实效为标准,创新教师党员理想信念体系建设。教师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体系建设可以从三方面着手:第一方面,工作体系建设以基层党组织为领导核心,从政治使命的高度加强教师党员对理想信念教育认识,切实把理想信念工作内容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全方位,形成全员联动的“三全育人”新格局;第二方面,内容体系建设可以从四个方面的内容入手。马克思主义是理想信念教育的科学思想体系,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先进的思想体系,是我们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理想信念教育的核心内容[5]。理论学习要因时而进、因事而新,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引导教师党员的是非价值观判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理想信念教育的现实内容,教师的职业特殊性要求教师必须自觉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第三方面,方法体系建设要结合时代特点,要从理论与实践入手,线上与线下入手,以新颖有趣的方式,增加理想信念教育对教师党员的吸引力和感召力。通过搭建学习平台,开展学习研讨,让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提升教师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质量与实效;通过创新活动窗口,在党的重要节日开展红色文化活动、社会服务活动等,让教师党员在实际生活中增强对理想信念的体验;通过完善教育基地,建立党史、校史教育文化角,增强教师党员爱国、爱党、爱校、爱岗的情怀,在时代脉搏中增强坚定理想信念的自觉性。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党史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第一次学党史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