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模式下农村公路管养队伍的创新培养方式
——以福建省为例

2021-11-22 09:46彭凉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6期
关键词:管养农村公路公路

文/彭凉

继2017年底福建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创新农村公路管理体制机制的意见》后,2020年1月,福建省又印发了《福建省深化农村公路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实现“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而管养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提高离不开“高质量”的培训。当前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为公路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如何借助这股东风,将“移动互联网+”与管养队伍培训融合创新,是一个应该重视和思考的问题。

一、当前农村公路管养队伍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四好农村路”的深入推进和实施,对农村公路管养队伍的培训日益重视并严格要求落实实施,但在实施培训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培训需求与培训实际的不匹配。农村公路管养队伍包括县、乡、村三级公路管理人员以及养护专业技术人员、养路工等专兼职的农村公路管养人员。管养人员文化水平不一、专业需求不同、公路管养的工种多,工作内容多样化,对培训需求也要求多样化。但受限于各种主观、客观原因,常常出现大锅烩培训(即所有人员都参加培训)、为了培训而培训的情况,实际培训需求并没有得到满足。

培训与工作间的矛盾。农村公路管养队伍承担着诸如日常巡查、农村公路养护、农村公路工程建设监督管理、及时制止并报告涉路违法行为等需在公路一线进行的工作,这些工作性质决定着他们无法参加较长时间的集中培训,加大了组织集中培训的难度,但这些工作日益的规范化、标准化、机械化、智能化却又要求他们通过不断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和管养技能。

培训方式、方法单一枯燥。当前农村公路管养队伍培训主要采用集中培训,以“一对多”课堂型培训为主,一般由已参加上级部门培训的工作人员或外部邀请的专家、技术骨干进行面授培训,辅之以播放音频、视频或PPT课件进行讲解。

培训缺少规划、评估、反馈,效果不明显。培训多数是基于与绩效考核挂钩而倒逼开展培训,却也常常陷入因为考核需要而培训、为了培训而培训的境地,多数培训没有制定培训规划、缺乏培训评估及反馈措施,导致大多数学员对培训不重视,没有用心学习,培训的效果不明显。

二、“移动互联网+”培训模式的构想、可行性及优化与创新

(一)创新“移动互联网+”培训模式的构想

融合利用“农村公路APP”等自建软件与微信、钉钉、抖音、快手等市场运营的APP软件实施培训,构建一个可实施课程培训、可随时随地随手学习、可交流互动与训学转化的平台。

(二)构建“移动互联网+”培训模式的可行性

随着“互联网+交通行业管理”理念不断深入贯彻落实,公路行业领域开发的各种APP、创建的各种微信公众号、微信工作群遍地开花,使用者众多,对工作的助推作用也不可估量。在此基础上,实施“移动互联网+”与管养队伍培训有机融合成为可行的方案,也定能发挥培训效果,充分挖掘出公路人的潜能,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有效助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

(三)实施“移动互联网+”培训模式的优化与创新

学习模式的优化。与传统的集中培训不同,实施“移动互联网+”培训可让学员利用工作、生活中的碎片时间学习,可自主选择所学内容,可让学员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学习进度,将原有的“大锅烩培训”转变为有针对性、自主式学习,进而激发学员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1]。

教学方式的优化。对比传统的“一对多”课堂型培训模式,“移动互联网+”培训能将枯燥单一的课程转变为集文字、图片、视频、音乐为一体的多媒体课程,并通过手机等移动载体以更直观的形式呈现给学员,让学员更易理解、掌握、消化。

培训师资的优化。移动互联网培训既可以邀请专家、技术骨干在线教学,也可以直接使用优秀的培训视频。与此同时,公路人也可作为培训“主讲官”,工作出色的业务骨干可以通过“钉钉APP”等在线教育平台开展课程教学、进行现场技能操作培训,分享工作经验,其他学员也可以录制小视频,以短视频的方式分享工作和学习经验。

组织过程的优化。采用“移动互联网+”培训,将解决公路人因工作性质无法较长时间集中培训的困难,大大降低组织培训的难度;同时也大大减少了因培训产生的交通、食宿、培训场地租用等费用支出,节约参加集中培训过程中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投入。

培训管理效能的优化。一方面,组织方可通过“移动互联网+”培训平台实现了解需求、考勤打卡、互动交流、培训效果评估与反馈等培训管理,有助于加强培训质量管理,提高培训管理效能;另一方面,学员在培训平台的学习过程都有留痕,由此形成的个人数据可进行量化排名、对外公开,让大家及时了解其他学员的努力和勤奋程度,从而激发学员学习的自驱力,形成“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2]。

三、探索公路“移动互联网+”培训的实现措施和对策

(一)转变理念,培育“移动互联网”培训思维

一是转变决策层与管理层的培训理念。农村公路培训要想借助“移动互联网”实现跨越式发展,公路部门的决策层、管理层就要树立融合发展的理念,能将“移动互联网”思维灵活融入培训发展规划,强化培训资源整合利用,实施多方资源融通共享,进而推进农村公路培训与移动互联网的融合发展。二是转变公路人的学习理念。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掌握信息技术,提高信息素养是实施“移动互联网+”培训的基础。只有让公路人了解信息化的重要性,转变学习理念,提高学习意识,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和信息技术,为自身学习、工作创造更好的条件。

(二)充分挖掘,构建灵活多样、训用结合的培训平台

融合利用“农村公路APP”等自建软件与微信、钉钉、抖音、快手等市场化运营的APP软件创建灵活多样、训用结合的培训平台。一是创建随时随地随手可学的平台,即在“农村公路APP”等自建软件中增设培训模块,内置公路政策文件及解读、管养知识技能库、公路行业管养技能培训视频课程、技能小视频、学员训用结合展示区等子项目,为学员提供随时随地随手学习平台。二是借助“钉钉APP”等在线教育平台实施课程培训,提供常规管养技能教学以及其他工作要求的培训,解决了公路学员无法长时间集中培训的困难。三是以微信工作群、钉钉APP工作群为互动交流平台,通过工作群互动交流工作技能,深化培训所学在实践中的运用;可分享学习发现的优秀教学视频、公众号文章等,强化教育培训效果;还可运用微信工作群的视频聊天功能,进行“小范围”视频互动学习。四是以抖音、快手APP等作为宣传展示平台,通过开展“公路人讲公路事”“一周公路主讲师体验”等活动,将工作实践中的技能、工作经验等录制成小视频,并择优选取通过抖音、快手APP展示出来,深化训用转化的成效。

(三)多渠道整合,创建培训资源数据库

针对当前互联网大数据各种信息杂糅、良莠不齐,需要创建培训资源数据库,把好资源入库审核关。以“农村公路APP”等自建软件为基础,通过视频录制、视频剪辑、图片合辑、公众号转发等方式建设培训资源数据库,并在建设过程中做好教育培训规划、设计与资料制作、审核等工作,形成具有公路培训特色的移动互联网培训数据库[2]。培训资源的来源渠道:一是线下收集培训资源,在参加本级或上级举办培训时,经培训讲师同意,录制视频培训课程;二是在“钉钉APP”等在线教育平台开展培训时,录制课程视频;三是录制“有经验”的技术骨干在工作实践中技能操作,形成小视频;四是通过公路主管部门的网站以及“福建交通”“福建公路”、地级市交通部门微信公众号等官方平台转发公路政策文件及解读、有关管养知识技能等信息。

(四)健全机制,保障“移动互联网+”培训融合创新

一是构建运行保障机制。要完善培训经费保障、培训技能人才保障等保障机制建设,加大对培训经费、人才、考核激励等的投入,为“移动互联网+”培训融合创新创造支撑条件。二是构建培训规划机制。应根据现代农村公路发展需要和实际培训需求,融合“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制定中长期的培训规划,并根据需要细化年度培训计划,有规划、有针对地实施培训。同时,根据规划逐步完善资源数据库建设。三是构建培训考核激励机制。进一步细化、量化培训考核指标,综合运用“农村公路APP”等管理端的个人数据进行量化打分,并将培训工作纳入对管养单位的绩效考核,列入个人年度考核指标中,与年终绩效奖金挂钩。在“移动互联网+”培训中,实现满足工作培训需求与个人提升需求兼顾的目的,最终提升管养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技能,“管好”“护好”农村路。

四、结语

“移动互联网+”与农村公路管养队伍培训深度融合是信息化时代各行业教育培训的发展趋势,也是公路行业培训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与时俱进,更新培训管理理念,主动适应新常态的教育培训,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数字化信息等新技术,建立健全“移动互联网+培训”培训体系和机制,才能让农村公路管养队伍跟上行业发展的需求与步伐,实现“四好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猜你喜欢
管养农村公路公路
交通运输部:预计今年累计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15万公里
基于BIM的高速公路建管养一体化平台
“十四五”浙江将再投8000亿元修公路新增公路5000km
关于农村公路经济创新的思考
三问农村公路
农村公路的建设与养护须多管齐下
顺了——江西省理顺15.6万公里公路管养事权
桥隧管养新理念(隧道篇)
公路造价控制中的预结算审核
二维码在机电设备管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