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支持对大学生职业生涯承诺的影响

2021-11-22 09:46潘雪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6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子女个体

文/潘雪

自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即将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大学生人数总体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1]。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业分配制度的废止,劳动力市场的不断完善以及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尽管就业分配制度转向自主择业给大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自己职业生涯发展道路的机会,但由于个人、家庭、高校和社会群体等相关专业知识与经验的缺乏,在大学生职业规划、生涯决策能力与高水平职业承诺的培养方面,尚处于摸索阶段。这导致了大学生盲目就业、择业热潮的出现。另外,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后会出现较高的离职率,其职业生涯承诺水平普遍较低。以江苏省2019届毕业生为例,本科生离职率为13.76%,专科生离职率为29.9%;其中,主动辞职的本科生和专科生分别为94.63%和95.81%。分院校类型看,本科生中离职率最高的是民办本科(19.95%);专科生中,离职率最高的是民办公职高专院校(37.29%)。大学生离职的主要原因是个人发展空间小、收入低和有了其他更好的工作机会。大学生低水平的职业生涯承诺,不仅给用人单位带来了更高的招聘成本和工作上的负面影响,而且还会影响大学生的就业质量,使大学生形成较低的职业效能感和较高的生涯焦虑,降低大学生的就业满意度。因此,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承诺水平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社会支持与职业生涯承诺的关系

社会性认知生涯理论认为,环境因素会影响个体的职业生涯发展。近年来,环境因素中的社会支持因素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认可与关注。社会支持,指重要他人如家庭成员、朋友、同事、亲属和邻居等对个体提供的帮助功能,这些帮助主要包括社会情感帮助、网络支持和信息帮助[2]。在强调合作和依赖方面,中国社会是以关系为基础的。

社会认知生涯理论认为,职业心理领域的个体职业生涯发展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在影响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因素中,社会支持属于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在以集体主义为主的中国文化之中,社会支持对大学生职业生涯承诺水平的影响会更加突出[3]。在集体主义文化价值观的影响下,个体的职业生涯选择行为深受人际关系和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影响。

职业生涯承诺是指个体对自身的职业偏好的确定性,并伴随着一系列具体的职业目标。职业生涯承诺强调个体对自我职业选择的肯定、信心,以及对该职业未来发展的一种积极期待。在青春期晚期和成年期的早期有一项重要的发展任务,就是对职业生涯选择过程的承诺。个体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必定要经历由职业抱负和规划不确定的状态逐渐发展到对某个特定职业选择作出承诺的过程。个体较高水平的职业生涯承诺,能够促进个体努力克服困难,积极地准备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4]。个体特定职业选择进入工作阶段之前,对具体的职业目标形成较为清晰的职业生涯承诺是大学生顺利度过求学—工作转折时期的重要保障。随着工作世界发生巨大的变化,当今大学生对职业生涯承诺的研究比以往更加迫切。人们不再期望在整个职业生涯中只留在一家公司,跳槽和转换部门是现代职场的常态[5]。基于这种现实情况,了解个体如何选择他们想要的职业类型(而不是他们想要为之工作的组织)是非常重要的。

关于社会支持对职业生涯探索的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与职业生涯承诺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在校内,校长提供的社会支持水平会直接影响教师的职业生涯承诺水平,校长的社会支持与教师职业承诺中的情感承诺呈显著正相关。通过对198名高中教师进行调查,发现高中教师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其职业生涯承诺水平越高。调查结果也验证了社会支持对沙特护士职业生涯承诺的影响,发现社会支持水平与职业承诺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在职业生涯发展中,社会支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情境变量,接受对职业生涯发展方面的支持,意味着个体接受“职业信息和指导”,进而促进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当个体需要做决策的时候,经常会寻求与自己相关人士的建议和支持。社会支持是一个具有特定来源的情境变量,代表个体从特定的外部实体或群体获得支持。许多研究者都分析过父母提供的社会支持在职业生涯承诺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而且,良好的亲子关系能够促进个体对自我和环境的探索,从而有助于做出职业生涯决策,并伴随更高水平的职业生涯承诺。反之,如果个体具有不安全的亲子关系,就越害怕作出承诺。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大学生感知到的父母支持越高,则职业探索与承诺水平越高。对青少年和年轻人来说,高水平的职业生涯承诺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职业生涯决策结果。

二、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承诺水平的建议

本研究以社会认知生涯理论为基础,结合以往的实证研究结果,从个人层面、家庭层面、大学层面提出建议。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承诺水平。

在大学生个人层面,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意识,积极主动地进行职业生涯探索,尽可能多地了解自己和工作世界。在课余时间,大学生应该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或兼职,在这种活动中,逐步了解自己目前的能力、兴趣爱好以及和职业相关的信息,主动尝试不同的职业角色,不断地与他人进行经验交流,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与此同时,大学生也可以通过兼职锻炼自己应对职场上出现的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的职业生涯承诺奠定基础。

在家庭层面,父母要重视家庭教育,放弃对子女的过度控制,尽可能给子女提供更多关于职业生涯探索的机会,帮助子女掌握正确的生涯发展方式。与此同时,父母也要注意给子女提供情感类型上的社会支持,主动与子女交流,理解子女的想法,帮助子女更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与职业有关的各种探索活动之中。父母的支持、与子女之间的信息分享,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安稳的后方基地,减少了大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负性情绪。

在高校层面,应积极构建职业生涯课程体系,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充分发挥校友或友好企业资源的作用,为大学生提供相关的社会支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高校应合理安排相应的课程内容,提高职业生涯课程的教学质量。根据学生不同年级、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承诺需要,开发课程内容,改变单一刻板的职业课程内容,或聘请与学生专业有关的成功人士到课堂交流职业生涯经验,让学生了解工作世界。高校还可以通过建立资源共享平台,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支持。周边高校可以联合建立互联网资源共享平台,整合优质的专业、职业相关资料或资源,提供信息类型的社会支持;开发职业生涯测评系统,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我。另外,高校可以邀请校友及企业员工在校园讲座中分享职场上的实际经验,帮助大学生了解到职场的真实状况及行业发展方向,为大学生提供建议和信息类型的社会支持,便于大学生更好地作出职业生涯规划,提高职业生涯承诺水平。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子女个体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及实施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大学生职业生涯团体辅导对促进就业的研究
走近美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
中日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比较研究
她为“破烂王”子女办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