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服务视域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思考

2021-11-22 09:46张鹏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6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精准科学

文/张鹏

高校在开展就业服务工作时,应从市场需求以及学情入手,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保证该项工作的细化及科学化。积极组织和实施精细化、科学化的管理工作,为大学生提供生活方面和学习方面的帮助,让其能树立正确和科学的就业观念,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的综合发展,让其能更好、更全面地成长及成才。对高校来讲,不仅需要为学生提供学习及课堂方面的相关基础设施,还应重视专业课程的开设,对学生就业进行深入研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毕业后能找到更好的就业出路,使学生的就业率能明显提高,这样不但能让高校的办学质量明显得到提升,还能让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明显增强[1]。毕业生就业工作对社会稳定及国计民生非常重要。学校应将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中心,按照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创新就业跟进的方法、方式及理念,构建精准的就业工作服务模式,使就业工作目标能充分实现,不断提升就业质量。

一、构建精准服务的就业工作指导模式

(一)确保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实施

1.确定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改革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就业服务水平,让各专业能积极构建科学和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2.将学生当成开展各项工作的方向,树立科学和正确的就业观,不断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综合水平。学生应对自身目标和能力进行合理定位,纠正错误的就业观念。

3.正确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让家长的积极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家长的熏陶及意识会直接影响毕业生就业观念的形成,要保证其能形成向上和积极的就业观念。

4.在学院内形成良好的就业工作,分为“全方位、全过程、全员”促就业、抓就业。高校教师应加强学生的就业思想引导工作,而且应积极参加各项就业创业活动。在学生就业以及实习的过程中,高校教师应保证全程参与,并加强指导,为学生提供持续、精准的就业指导。

5.加强校企之间的深度融合。与企业实现共建,让实习和就业能实现一体化,让学生通过实践和实习明确就职目标,让其求职竞争力能明显提升,为就业做好全方位的准备工作。

(二)实现“一率三高”的目标

对专业对口率进行不断提升,让高校大学生能实现高质量、高水平及高薪资的就业目标。

二、具体落实就业工作的各项措施

(一)完善就业工作体系

首先,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就业与修订培养方案两者高度契合、就业引领则与课程设置深度融合、就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充分结合。其次,采用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保证就业工作的落实[2]。学校应实施开展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即成立就业工作的两级领导小组,由系、院一把手担任小组组长,由院“一把手”担任小组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及规划全院学生的就业工作。系“一把手”担任小组组长的领导小组则负责本专业的就业工作,接受由院“一把手”担任小组组长的领导小组的监督及领导。最后,构建长效机制,以推动就业工作[3]。学校应构建校企联合的委员会,保证就业工作能实现多方协调及整体联动;建立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结合、校内外专家结合、专兼职结合的就业教育教学队伍,使每个人都能参与其中;在学校的全套人才培养方案中,纳入就业指导及教育,在大学生入院后即可开展就业意识的培养,将行业发展前景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不断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职业意识。

(二)构建科学的就业保障体系

首先,不断完善制度建设,让就业工作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学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就业工作的实际要求,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规范。其次,实施专业教师就业指导名单,让就业服务指导能达到精准化;制定并落实专业教师就业指导工作制度,严格遵循相关的工作计划安排和部署工作。根据就业工作的精准服务模式,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将组织专场招聘会、精准就业帮扶、就业政策宣讲、实习实践基地拓展、就业信息服务、拓展就业市场作为载体,保证就业工作能扎实、有序地开展,为高效率、高质量开展就业保障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再次,应加强队伍培训工作,保证就业指导能实现职业化、专业化;高校应加强建设就业工作队伍,对各教学院进行指导,建立科学完善的就业工作队伍,形成专业化、立体化的队伍建设结构,为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4]。最后,制定科学的预警机制,形成科学的联动机制,培养面向社会实际需求对人才。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小组成员的工作职责,适时开展联动机制,招生计划、人才培养、专业设置与就业状况挂钩,分析各个专业的实际就业情况,准确预测专业市场需求,如果某专业的就业率不理想,应针对专业调整和人才培养提出科学的建议与意见,构建科学和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

(三)强化就业服务体系

首先,不断拓展就业市场,扩大毕业生的实习平台。学校应结合自身情况和就业市场制定科学的开发计划,定期考察就业市场,不断拓展就业基地。各学院的系主任及院长应加强企业的走访、调研工作,不断改革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拓展实习就业基地,使学生实习就业能够获得更加宽广的平台[5]。其次,拓展就业信息服务,完善就业服务平台。学院应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加强就业信息专栏建设,及时发布相关的就业信息,特别是宣传相关的就业政策。通过QQ群、微信群等发布相关的就业招聘信息。重点跟踪就业信息网,实施就业服务的一体化平台,让每一位毕业生均完成注册,同时指导学生完善相关的信息录入,如派遣信息、就业单位信息、生源地信息等。辅导员老师则应对信息填写情况进行逐一审核。最后,不断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创业来有效带动就业。应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纳入创新创业教育,针对创新创业组建专门的领导小组,每一位教师都应积极参与到创新创业的指导工作中,组织和指导学生积极申报相关的创新创业项目,参加各种比赛,全面推进和完善创新创业工作。

(四)构建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

第一,构建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平台。积极组织开展专业教育及入学教育工作,安排毕业班辅导员、系主任、专业教授以及学院院长等负责就业前景分析和专业讲解工作,让学生能树立正确、科学的择业观及专业认同感,让其能对择业方向进行明确,让自身的学习内驱力得以显著提升。邀请优秀校友、职业经理人以及就业指导专家等来校开展专题报告;辅导员则可以通过电话跟踪就业指导、企业招聘会、就业指导班会等对学生跟踪指导;组织开展就业分享会,让学生能相互学习和借鉴;定期组织就业服务月活动。第二,为学生提供分层次就业、全覆盖的个性辅导,拓展指导实效。在就业指导中,应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和以“全员参与”“全过程指导”的先进就业教育工作理念当成指导思想,构建“分类别、分层次、全覆盖”的精准化、个性化就业咨询指导服务。第三,对政策指引进行不断强化,保证各项目的有效落实。结合相关的国家政策,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宣传,让其能主动到基层就业,向学生发布相关的政策性基层就业方案,如《应征入伍方案》《西部计划方案》《特岗教师报名方案》及《落实大学生村官》等,组织召开班会,对相关的政策文件进行解读,保证基层政策的有效落实。第四,强化双困生的就业指导,保证就业帮扶的精准。双困生就业问题作为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在开展双困生就业帮扶时,不仅要认真落实相关的就业帮扶政策,在申请及发放求职补助时,应认真审核。而且还应为双困生提供全面的就业指导,包括解读就业政策、培训就业能力、心理辅助指引等,让双困生能够有效就业。第五,应建立针对未就业学生的指导服务工作群,对就业岗位进行精准推荐,促进其有效就业。了解未就业毕业生的详细情况,明确具体原因,要详细了解其就业意愿,如期望薪资、期望就业岗位、期望就业地域等,每天推荐就业岗位,定期回访,动态管理,并做好记录。

三、结语

在高校教育中,就业指导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让高校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应对就业工作体系、就业保障体系、就业服务体系、就业指导体系进行完善。更好地推进就业工作,不仅需要辅导员、专业教师及学校的指导,而且离不开家长的指导与配合。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及社会的实际变化,以实际问题和学生需求为导向,制定精准服务的有效措施,保证就业教育能够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精准科学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科学拔牙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