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全媒体时代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路径

2021-11-22 09:46鲍彬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6期
关键词:毕业生育人思想

文/鲍彬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校园毕业生每年都在不断增加,2020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了874万人,受两到三届毕业生叠加求职、新冠肺炎疫情、高职及中职毕业生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空前,如何让大学生拥有较高的就业能力,包括强大的学习能力、良好的思想、优良的动手能力以及应变能力,是新生入校时高校就该认真思考,并通过积极行动来解决的问题。

一、全媒体时代大学生就业面临挑战和机遇

在全媒体时代,社会各个行业用人信息变得更加透明,企业为了获得优良人才,纷纷提出了更高的任职标准和待遇。不过大部分应届毕业生企业都不愿意接纳,认为他们缺乏经验,需要付出较高的用人成本才能让其胜任工作,而且一旦培养成才后容易跳槽,导致企业给别人做嫁衣,因此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应届毕业生就业压力也在不断增大。从历年数据来看,2018年至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逐年下降,反观高职、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率逐年上升。用人企业选择高职、中专生的原因是用人成本相对较低,同时高职、中职学生愿意吃苦耐劳,就业稳定性高。除此之外,大学教育相对落后于时代,培养的人才缺乏就业能力,同时大学毕业生对工作环境、薪资待遇等要求更高,与企业降低用人成本这一追求背道而驰。

在全媒体时代,信息数据具有易得性,高校可以积极地获得企业用人标准、任职要求、其他大学专业情况、高职、中职专业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结合这些信息数据对未来四年的用人情况展开分析预估,动态地调整本校人才培养方案,采用校企联合、双师教学、现代师徒制等教学方法,培养大学生更好的专业实践水平、思想道德水准,锻炼他们良好的口才、稳定的心态以及强大的适应力,使他们能够在就业竞争当中胜出。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分析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主要有学习能力、思想能力、实践能力、应聘能力及适应能力等。这些能力彼此影响交织,最终构成了就业能力。要想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第一步就是要了解就业能力,对其各个子能力特点展开分析。

(一)学习能力

指的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包括理论学习和技术学习。学习能力强且头脑活学活用,这将给大学生提供较强的就业能力基石。而那些核心员工,尤其是在社会企业当中技术岗位大部分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能够对各类技术融会贯通。

(二)思想能力

包括思维能力、政治素养、情感认知、职业道德等。大学生能够拥有灵活的思维、坚定的政治立场、较强的移情能力以及深厚的职业道德,会让他们被用人单位认可,并委以重任。那些在企业就职时间短、频繁跳槽的大学生,在思维能力、职业道德方面都缺乏沉淀,造成了他们思想不成熟。这也是大学生眼高手低的根本原因。

(三)实践能力

能够将理论知识、技术等灵活运用,能够不拘泥于传统经验,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可以让企业因为自身创新而得到一定的利益。

(四)应聘能力及适应力

指的是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可以在应聘环节克服紧张心理,精确表达思路展示自我,能够在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

三、全媒体时代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途径

目前,大学生就业难度高的主要原因是:就业心态不端正、专业技术水平低、缺乏自我职业规划、缺少实践能力、综合素养差。这些大学生本身具有的问题,正是大学教育缺乏改革,仍然保守传统导致的。因此,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是以高校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就业水平为目标的较为复杂的活动体系。

(一)高校人才培养机制改革

在高校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方面,多地高校都在积极尝试,希望找到属于自己的较为独特的改革之路。2020年10月天津大学推出了“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机制。所谓“三全育人”,指的是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最初源自国务院2019年2月《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的新时代育人要求。这代表着高校将全校教育资源都纳入进来,围绕人才培养形成资源优化。“五育并举”最早源自教育家蔡元培,当时辛亥革命刚刚成功,他便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突破了我国传统教育模式,形成了具有魄力的合理继承、勇敢超越的“社会价值和人的发展价值统一”的教育思想。时至今日,“五育并举”已经演变为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另外,陶行知的“社会即学校”具有深层的含义,是指教育不能与社会发展割裂,需要学校动态了解社会发展情况,能够掌握社会的人才标准,以该标准来衡量自身的教学水平,这样才能保证动态地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保证教育的先驱性。在全媒体时代,社会和高校的交互更为频繁,供给侧和需求侧不再像过去那样存在严重的信息孤岛,这为高校了解社会掌握用人单位情况提供了方便。所以,此时此刻高校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势在必行[1]。

就业能力培养完全可以融入专业教学之内,告别过去就业能力培养和专业教学割裂的历史。如何让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形成较好的就业能力,这对教师而言是一个挑战,需要各专业教师能够通过各类途径掌握有关职业信息,能够以就业为导向,融合专业理论教学,结合校企联合、现代师徒制、“双师制”教学方法,让学生可以拥有较高的综合素养,这也是“三全育人”的具体体现。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方案

第一,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就业能力的基础,缺乏学习能力就不可能在未来就业的过程中形成自我学习和自我突破。因此,高校必须要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明确学习内涵,并非仅限于专业学习,需要将信息技术、劳动技术、体育学习等都纳入进来,培养学生广泛的爱好,让爱好成为学习的原动力。这要求各专业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方面,需要改变过去的讲授方式,能够积极提升大学生课堂地位,鼓励大学生创新思想、创新学习方法,能够形成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自我学习模式。要做到这一点,我国高校需要积极地学习发达国家的教学模式。发达国家的学习能力培养方面都是比较灵活的,以美国为例,大学学习当中并没有严格的班级限制,学生根据自身爱好以及能力选择学科,这样的培养模式让大学生更加自信,因为自信所以更喜欢挑战困难,形成了良好的学习动机。目前在我国大学教学模式下无法一步到位地打破班级屏障,但也需要教师善于利用信息化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第二,思想能力。需要运用自媒体形成灵活的思想能力培养模式,除了思政教育专业化之外,还需要将思维能力、情感认知、职业道德等融入进来,与思政教育的政治素养培养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准。在教学当中可以引入热门话题,引导学生辩论。更可以将“红色文化”融入进来,形成较有特色的学旅结合教学方法,让学生广泛接触红色遗迹、红色遗存,能够在其中体会到革命前辈不屈不挠的精神,从而激励自我,不断超越。威武赫兹里说:“伟大的思想只有付出行动才能成为壮举”。由此可见,思想能力培养仍然离不开实践,必须通过各类具有特别意义的活动,才能让大学生很好地接纳并吸收先进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通过丰富的社区活动、社工活动等让大学生深入接触社会,在思想和实践当中彼此参照,不断地调整自我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终构建一个内心强大的自我。

第三,实践能力。这里的实践除了社会实践外,更多指的是理论实践,是专业理论转化为产能的关键一环。在这样的实践课程中可以结合校企联合、双师制、现代师徒制,在学生科学分层基础上,实现全面的实践,让学生在反复实践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职业精神、职业技术。对企业而言,人力资源部门更看重的是应聘者的实践能力,他们在招聘人才时也会十分清楚地写出任职要求、工作内容,专业教师可以通过智联招聘等获取这些信息,通过分类理出某个职业的根本标准,以此标准来严格要求学生,并制定出相应的教学方案,保证学生可以学以致用。在校企联合当中,专业教师积极联合企业师父,制定出最全面的实习方案,让学生能够提前体验岗位氛围,建立就业心理准备。另外,需要改变过去的“3+1”等模式,采用灵活的实习模式,做到随学随用[2]。

第四,应聘能力及适应能力。在大学四年里,校方需要就业应聘者进行必要的知识培训、经验传授,可以形成选修课,引导学生学习应聘礼仪、应聘心理、应聘话术等。另外,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因为每个社团在吸纳新团员时都会有应聘环节,大学生可以将其作为试水机会,按照职业应聘流程去走,能够总结不足不断地弥补短板。再者,大学校园心理咨询可以提供应聘心理辅助,帮助大学生化解紧张情绪。在这个角度来看,这也是就业能力教学上的“全员教育”的体现。

四、结语

在全媒体时代,人才供需两侧能够充分交互,这给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提供了方便,教师可以主动采集有关职业的标准以及工作内容,以此为参考来形成系统的教学方案,达成专业教学、就业能力教学的高度融合。能够让大学生具有强大的学习能力、卓越的思想、优秀的实践能力,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可以充分展示自我,赢得用人单位的认可。

猜你喜欢
毕业生育人思想
9岁的高中毕业生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想与“剑”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