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理工科大学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对就业发展实践的影响

2021-11-22 09:46周新淳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6期
关键词:理工科创新能力人才

文/周新淳

现阶段,大学生就业问题十分严峻,特别是在近些年,诸多高校为了更好地发展,扩大招生规模,使每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都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连创历史新高。作为高等理工科学校,高就业率会更好地反映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为此,做好理工科大学的就业与创业工作,对社会健康发展有很大帮助[1]。

理工科大学生就业发展不稳定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学生的个人能力占很大一部分,个人能力的提高不仅与自身学习能力和素质相关,而且与学校的教育密切相关。因此在研究理工科大学生就业发展实践问题时,就需要从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各项因素入手[2-4]。据相关资料显示,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在就业方面更具优势,能够得到更好的就业机会,也更懂得把握机会[5]。但是,目前大多数院校并没有加强对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大学生就业发展实践之间的关系也没有得到明确的验证[6]。因此,文章浅析理工科大学生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对就业发展实践的影响,了解就业市场对理工科学生就业力的基本要求,规划理工科学生的培养方案,为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力的依据。

一、理工科大学就业发展实践现状

伴随着高校对大学生就业实践的重视,大部分高校增加了一些帮助大学生就业实践的课程,但是收效甚微。根据有关资料显示,理工科大学生的就业供需平衡严重失调,就业率明显下降,学生就业形势严峻[7]。在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措施调查时发现,很多高校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过少,大学生知识相对缺乏,严重制约了大学生的择业。部分高校还没有完全实现就业指导的专业化,很多学校缺少相应的专业设施,很多就业服务人员计算机水平不过硬,对当前理工科人才供求市场缺乏了解,就业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普遍偏低,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8]。

二、理工科大学就业发展实践存在的问题

就业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很大,高校培养中也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培养其较强的实践能力。但从实际效果和学生就业情况来看,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学生普遍反映实践经验缺乏,专业面狭窄,社会适应能力差,缺乏创新能力。总体来说,理工科毕业生掌握更多的是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不足,缺乏创新能力,在工作中很难将自己的理论知识变为实践技能,最终造成学生素质与就业实践存在一定距离,整体就业能力比较差。

三、理工科大学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对就业发展实践的影响研究

(一)提高理工科学生的适应能力

理工科大学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在所有教学与实践活动中,均围绕着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同时充分体现理工科学生的专业特色,将自身与其他专业不同之处展示出来。根据人才培养和创新的目标,制定满足劳动力市场需求和大学实际发展需要的人才教育计划,设置创新型培养模式,在创新培养中,同时提高学生自适应能力,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就业市场需求。

培养理工科学生的创新能力通常始于他们的现实条件,并以工作为指导。通过突出个人素质,他们适应了劳动力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人才就业市场的要求,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不仅要突出理工科学生的专业特色,而且要培养学生独特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摆脱原有的人才学习模式,积极探索在学生就业方面更有效的学习模式,并进行创新,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提高专业知识,并强调个人素质。

高校的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是影响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在设置相关课程时,首要步骤就是广泛而深入地进行调查,查清产业政策,了解就业形势,了解与科学和工程相关的行业的现状和趋势,以及对人才的需求等,将掌握的信息融入到人才培养的课程中,为专业的论证和设置提供可靠依据,从整体上提高理工科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适应能力。

(二)夯实理工科学生专业基础

创新能力的培养能够进一步帮助理工科学生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现代社会竞争非常激烈,用人单位不仅希望毕业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希望他们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因此,理工科学生应发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并通过发挥创新能力来增强将理论转化为现实的能力。

目前,劳动力市场正在朝着不断改善的方向发展。劳务市场对自然与技术专业学生的需求越来越取决于学生自身的人力资本水平。人力资本在就业的作用逐渐增强,毕业生应充分意识到人力资本的积累,这是接受高等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任务,人力资本减少将对求职产生负面影响。个人的实践能力是影响学生就业的关键因素。这种现象表明,越来越多的学生已意识到社会实践对求职的重要性,也表明劳动力市场认可具有实践经验的学生。研究表明,缺乏动手经验是影响理科学生顺利就业的一个主要问题。

在开发创新能力方面,不仅可以进一步加强理工科学生的专业基础,而且能够帮助学生获得动手经验并了解更多有关行业信息。通过创新实践、高质量实践,真正地发展沟通技能、工作经验技能和责任感,有效减少学生盲目学习,并与合适的企业合作发展创新能力。自然科学专业的学生将进行创新创业,获得实践经验,并表现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调整理工科学生就业心理

培养人才和创新能力时,要结合学生自身的爱好和专业,制订与个人能力和素质相称的课程,鼓励其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调整就业心态,在不断创新中明确个人职业规划。

通过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职业取向,对个人职业发展产生各种主客观认知,在确定职业目标后,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设定规划并努力实现。理工科学生在人才培养期间,在学校与导师多方指导下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减少就业的盲目性,提高就业效率。此外,通过不断地创新和培训,理工科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在培养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分析反思能力,建立起求职信心,不因求职过程中的失败经历而失去信心,错失自己的黄金时机。

在平时教学中,可以将创新培养与就业指导结合在一起,积极邀请知名的专家和企业家来学校演讲,除了专职老师或职业咨询专家之外,也可以通过他们自己的动手经验来教给学生,通过就业课程系统地、全面地向学生传授就业知识,帮助大学生合理规划创新培养计划,选定未来职业。

在创新能力培养中,要不断端正自己的择业与就业观念,将创新能力培养与职业技能培养结合在一起,进一步加强实践课程教学,使学生毕业后具有比较高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能够在面对陌生就业环境时,积极调整个人心态,及时胜任工作,尽快上手,自如应对就业困境,无论在面对就业、择业、创业抑或失业时都能积极面对。

四、结语

理工科大学生就业能力虽然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在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也存在就业困难的问题,高校应重视学生综合就业能力的培养。文章以理工科大学为研究目标,研究理工大学人才培养对就业的影响,不断完善相关课程,加强就业教育与心理辅导,促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适应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提高就业能力。

猜你喜欢
理工科创新能力人才
人才云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理工科优等生WEY VV6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理工科大学生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浅析理工科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
理工科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