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廊坊市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2021-11-22 09:46刘双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6期
关键词:廊坊市众创京津冀

文/刘双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为廊坊市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客观而言,近年来国家以及政府部门在发展进程中,发布了各类与大学生创业相关的优惠政策,包括创业辅导、税收以及融资等多方面内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势头正劲;主观而言,在创新创业人才队伍中,由于大学生受到过高等教育,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具备良好的创业条件和潜能。因此,对廊坊市高校创新创业人才进行重点培养,提高人才质量,能够为廊坊市发展提供更好的人才支撑,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对廊坊市创新创业人才的质量要求

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已进入了“十四五”规划的新时期,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当前严峻的就业压力,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扩大就业领域,促进经济增长,而且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产业结构布局,为整个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进一步缩小廊坊市与北京市、天津市的人才质量和经济发展差距,更好地实现协同发展。

伴随着廊坊市经济的发展,对创新创业人才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主要表现在:一是人才的需求更加广泛,需要的人才专业范围更加宽泛。随着产业布局的逐步优化,对新兴产业和民生改善领域等不同行业的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都有所增加;二是专业能力要求更高,特别是对高精尖产业的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创新创业人才要实现创业成功,需要面对更高的专业性的要求和挑战;三是综合素质要求更加全面,实现创新创业不仅仅依靠扎实的专业能力和出众的创新思维,同时还需要具备坚定的创业精神和一定的管理才能。

二、当前廊坊市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强

当前,廊坊市高校的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相对较低,这部分学生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没有创新创业意识,第二种是有一定的创业想法但缺乏创业激情。引发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廊坊市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相对滞后,缺少完善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环境,导致创新创业氛围不够浓郁,多数大学生认为创新创业只是一小部分有能力的人才能做到的;另一方面,实现创新创业要求大学生自身应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以及拓展能力,但大部分学生对创新创业的概念以及要求比较模糊,对创新创业的认识不足。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

首先,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整体上看,廊坊市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尚未形成全员重视的局面,创新创业课课时较少,课程缺乏系统性,学生对课程学习不够重视,学习上容易敷衍了事。其次,创新创业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际的创新创业指导较少。最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并没有有效地融合,大部分高校忽略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关联性,而京津冀三地的协同创新创业联动机制还存在较多缺陷,很难将两者有效地融入教学体系中[1]。

(三)高校“众创空间”发展不均衡

在政府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高校凭借自身的人才、知识、技术、资源等优势,成为“众创空间”发展的新兴力量。当前,廊坊市各高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创建了“众创空间”,成为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平台和有效载体,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有力支持。但在实际运行中,由于各高校人才储备、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水平不同,重视程度和资金支持各不相同,廊坊市高校“众创空间”的发展极不均衡。有的高校较早开展“众创空间”建设,充分利用政府优惠政策开展项目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有的高校缺乏长远规划,盲目跟风建设,无力实施创业活动,导致最后只有场地而没有实质性的创业项目进驻,“众创空间”形同虚设。

三、国内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探寻

(一)国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早在1949年,在国外就已经实施了与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课程内容,迄今为止已经得到了70多年的发展,这也使国外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理念逐渐向着科学化的方向转变,创新创业课程内容也更加完整,其中的斯坦福大学就是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翘楚,这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廊坊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具有借鉴意义。首先,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内容应当进一步完善。斯坦福大学始终坚持将培养教师与学生的创业精神作为主要的教学任务,并在实际创新创业课程当中,逐步提升学生自身的创新创业意识,使教研能够有效结合在一起;其次,要关注高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课程之间的交融性,斯坦福大学就十分重视两者之间的联系,在各个学院中都开设了与专业教育相关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这种将高校教学管理体系、大学培养计划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融合在一起的教育体系,从而实现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有效融合[2]。

(二)国内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经验

首先,高校学生自身素质的优劣,与创新创业教育是否成功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举例说明,我国清华大学所开展的深度聚焦教育模式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创立的课堂拓展模式等,都将传统的以创新创业知识传授为主的教育模式;其次,高校教师自身的资质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效果有着直接作用,如人大以及清华等高校,主动聘请了社会中实践经验十分丰富的企业家或是创新创业投资家进入学校担任相应的兼职教师,以此来提升整体教师质量水平。最后,要注重跨专业的互补,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的成功几率。如中国创业大学,在建立创新创业学院后,第一批学员是在不同专业的学生中所筛选出来的,为这部分学生制定出专门的培养方案,事实证明,这些不同专业领域的大学生,通过专业互补能够取得更加优质的创新创业成果。

四、提升廊坊市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路径和方法

(一)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要充分认识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使命,逐步调整廊坊市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一要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有机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将理论教育和实践指导有机结合,把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二要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和支持力度。设置系统化的创新创业课程,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加强实践教育和指导。三要改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基本框架,根据廊坊市高校的实际情况,建立起完善的教育框架,并借鉴国外高校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经验,使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的设置能够向着廊坊市重要产业发展方向不断延伸。

(二)优化高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

提升创新创业教师的业务素养,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成效。

一是适当安排教师进入合作企业当中进行实践,积极学习当前较为流行的新思想以及新技术,并将这部分内容有效地应用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二是让企业当中的优秀工作人员进入到高校内部担任兼职教师或是实习指导人员,对学生进行引导,同时可以有效地加强企业人员与指导教师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形成专业水平较高、结构合理的创新创业型教师队伍。三是设置专门从事创新创业研究的部门或机构,加强对创新创业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提升师资队伍的专业性,以此来更好地促进廊坊市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三)深入推进“众创空间”的建设和发展

“众创空间”是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在廊坊市高校中大力推进“众创空间”的建设和发展,能够有效地带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增强创业体验。

一要明确“众创空间”的定位。高校“众创空间”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分享性、实践性、普遍性的特点,进入门槛较低。“众创空间”的设立,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碰撞火花的平台,更是为大学生实实在在地提供创新创业的场地、基础设施、指导服务和政策支持,进而有效地激发学生们的创业热情。二要推动“众创空间”完成项目孵化。“众创空间”不能仅流于形式,而要切实担起孵化创业项目的责任。要为入驻的创业者或创业团队提供技术支持、创业指导、政策分析、财务和法律咨询等服务,以孵化优秀的创业项目,帮助学生实现从创业想法到创业现实的转变。三要打造“众创空间”特色品牌。廊坊市地处京津冀中枢发展地带,在协同发展背景下,与北京和天津产业对接,逐步实现了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廊坊市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必须要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有效整合校内外资源,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有效融合,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全力发挥“众创空间”的示范效应,在根本上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为廊坊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猜你喜欢
廊坊市众创京津冀
中国人民银行廊坊市中心支行
廊坊市
中国人民银行廊坊市中心支行
廊坊市
重庆科技学院“众创之家”简介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众创时代到来,杭州准备好了吗?
莫借众创空间之名装神弄鬼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