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业人才培养中思政教育的融入分析

2021-11-22 09:46刘小莉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6期
关键词:时代背景专业课程思政

文/刘小莉

作为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实施“立德树人”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思政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院校专业课程教育改革的重点和热点,对高校思政课程教师来讲,深刻认识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合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探究行之有效的思政教育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融合路径,是其在日常工作中,必须要关注的重要课题[1]。

一、融合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彰显国家意志

在新时代背景下,思政教育表现出了许多新的特点,体现了当前时代背景下的国家意识,拥有国家上层的权威性与强制性。进入到“十四五”时期以后,党中央和国务院多次强调,要通过改革促进国内各大高校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在2016年中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明确表示:中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到高校今后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为谁培养人才这一重要问题。要秉持立德树人作为中心内容,将思政教育融入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由此实现全程思政教育、全方位思政教育,努力建设中国高校教育事业的新格局[2]。由此可见,思政教育在高校专业人才中的渗透,是国家上层所提出的一个明确要求。

实际上,早在2014年,在我国教育部的部署和指导下,上海市委市政府就首次正式提出了“课程思政”这一理论,并赋予其概念含义,并对“课程思政”改革进行了思考和探索。长达七年的摸索,已初见成效,2017年1月,课程思政改革被正式纳入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当中,即高校课程思政,首次成为国家意志的体现。2018年,我国教育部印发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开展纲要》《新时代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理论课程教育工作实施纲要》,2019年6月,教育部又颁布了《关于高等院校中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实施工作指导意见》,在上述国家政策文件当中,均提出了全国高校应当全面部署推广与强化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思政教育工作,积极有效地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思政教育”的基本格局,推进我国高校人才专业培养中有效融入思政教育。

整体来讲,从党中央层面开展顶层设计,高校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已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各级高校必须要根据国家的要求,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并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对应的改革[3]。

(二)满足高等教育的客观要求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对高等院校来讲,也为我国教育行业的发展明确了的新方向,即做好让广大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贯彻落实立德树人工作的基本要求,培养专业素质过硬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高校在专业人才培养中融合思政教育内容,体现了高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使命。高校专业教育工作者及学校有关领导在新时代背景下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也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探寻一条全新的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多次在各类会议和公开场合中明确提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探索在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的路径,体现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高校教育改革的创新,全面推进我党的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思路、新战略,对教材、课堂教学模式等内容进行优化改革,彰显综合素养课程与专业课程的人才培养导向,让各专业学生在接受高校教育的过程中,实现专业知识理论技能与思想价值观的共同进步[4]。依托这些举措,有效地加强了我国高校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思政教育融入质量,让大学生在掌握相关专业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了解新时代背景下的新方位、新坐标,依靠自身的努力奋斗,成为一名有理想、有能力、有担当的新时代优秀的奋斗者。因此,思政教育与高校专业教育的融合,实际上也是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工作的客观要求。

二、融合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径

基于前文所提到的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专业人才培养中融合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这不仅是党中央和国家高层所表现出的国家意志,同时也是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院校专业教学中的客观要求,因此,高等院校在专业人才培养中一定要对思政教育的相关内容进行渗透,所以,基于笔者个人经验,新时代高校必须在专业教育过程中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5]。

(一)专业课程是重要基础

高校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思政教育渗透的基础是日常教学课程,融合《高等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也在日常教学课程。所以,试想,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课程建设,思政教育就是无根之木,融合《高等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也是一句空话。所以,在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有效强化课程建设,是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思政教育融入《高等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前提。各高校必须要进行深入贯彻落实。课程改革是高校专业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专业教育管理与质量评估中,需要把价值引领作为重要监测目标,重视从源头、目标以及过程中彰显出专业课程的“德育性”,同时在各类教学活动中进行落实。从实践角度来讲,高校在设计“课程建设”的相关文件时,需要考虑“知识传播、能力强化、价值观引领”等方面内容的建设,在线开放课程、重点课程以及特色课程中进行立项、评定、验收,通过建立价值引领、思政教育内容或者德育教育指标促进思政教育。

(二)思政教育是核心内容

在新时代背景下,如果不能发挥思政教育的思想引领功能,高校专业课程教育便会失去其意义,高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有可能迷失方向,导致其在接受专业教育的过程中出现了知识理论学习、能力强化以及价值引导等之间相互割裂,甚至相背而行的现象。实际上,在现代高校教学工作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思想仍然有存在的必要性,这是教学工作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有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创新,学校需要通过对各专业教师的能力培训,让教师在专业课程开展过程中,改变自身只关注知识传播和能力培养的格局,而思政教育融合进《高等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便是要消除这一负面影响,让思政教育真正意义上在专业教育当中发挥引导作用,教师在专业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工匠精神等内容的融合,深度挖掘每一个专业的思政元素,有效地体现专业课程中所承担的思政教育功能,推进专业课程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在长期经验积累过程中,形成各专业思政教育开展的相关学术理论并进行总结,使今后各专业教学和思政教育形成协同理论。

(三)教师素养是中坚力量

高校教师是开展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首要责任人,老师需要扮演指导者、组织者、鼓励者的角色对学生学习进行引导。另外,思政教育融合《高等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必须依靠教师的主导作用去实施,所以,高校要通过建立一支具有“德育思想”与“德育能力”的师资队伍,是保障高校专业课程开展过程中融合思政教育内容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思政教育融合进《高等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环节。

将思政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融合在课堂教育过程中,是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创新,也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对于高校专业教师和非思政课程教师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这些教师对什么是思政教育内容的渗透,怎样进行思政教育渗透,都存在有很多疑问。这就需要高校在对这些老师进行培训的过程中,让教师了解上述内容,并掌握思政教育的融合技巧。让教师能够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依托高质量教材和自己身边鲜活的事例,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也接收到了良好的思政教育。

除了上述内容以外,高校还需要通过自身的机制建设,让专业课程教育和思政教育融合成为一种“规则”,其中高校党委需要承担其主体功能,主动成为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要的责任主体,通过责任主体的带头引导,保障高校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工作可以得到有效的保障。

三、结语

目前,我国思政教育的一种重要趋势就是高校专业人才培养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因此,高校必须要从领导层面高度重视这一内容,依托各项改革工作的开展,以保障高校专业人才培养中思政教育的融合发展,进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具有专业技能素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时代背景专业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新时代背景下棊江区政协建设
思政课“需求侧”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探索新时代背景下的交通运输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