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思政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2021-11-22 09:46沈洁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6期
关键词:校企思政理念

文/沈洁

一、校企合作在思政人才培养中的影响

思政人才应在有完善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应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莫要纸上谈兵、空于想象。校企合作正好为高校思政人才培养提供了多样的实践机会和固定的实践基地,减少了高校的基础设施支出。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可以在在校期间去企业学习,充分了解企业真实的思想政治工作情况。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将自己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相关实践中,还能有机会向企业思政精英们学习,看他们是如何进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从而丰富自己的理论素养和实际操作经验,这十分有利于企业思政人才培养工作的深入展开,在丰富了学生的课外实际操作的同时也为企业自身储备了大量的优质思政人才[1]。校企合作,创新了高校的思政人才培养模式,为高校的思政人才培养注入了全新的活力,教师不再依赖传统的理论课堂,而是带学生走近实际,真实体验,让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同时,学生也可以拥有更加全新的视野去看待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而不是局限于课本,脱离实际。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学生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促进了个人全面发展,思政人才也更加专业化、全面化,具有创新性思维和优秀的实际应用能力。校企合作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丰富了高校的课程形式,校企合作思政人才培养模式也开拓了校企合作的新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二、校企合作思政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的校企合作理念无法适应时代发展

校企合作理念是校企合作的重要指示灯,关乎到校企合作工作的展开和优化。时代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为了适应时代,校企合作理念也应与时俱进,完成一定程度的创新,进一步完善思政人才培养模式。目前,校企合作理念还较为传统和落后,存在着一定的时滞性,虽然高校和企业都非常重视校企合作和思政人才培养,但还是受校企合作理念的影响,限制了思政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高校没有深入挖掘校企合作的价值,还停留在表面,只是把企业当作学生实习的地方,并没有发挥企业实践操作基地的实际价值,导致学生对企业实习缺乏重视。还有部分高校只是照搬别的学校的校企合作理念,并且在落实过程中也没有解决所存在的问题,缺乏理念创新,没有根据高校自身发展情况合理规划校企合作。个别高校虽然在实行校企合作的同时,也压制了学生的实践学习机会,过分地认为学生应当接受更多的理论教育,而不是实践教育,严重制约了思政人才应用能力的发展[2]。

(二)校企合作思政人才培养机制缺乏创新

对思政人才的培养,需要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以提升思政人才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为前提,推动思政人才形成更加全面的个人综合素养。目前,高校和企业之间未形成坚固的人才培养机制壁垒,校企合作机制较为分散和薄弱,没有系统的人才培养规划,没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更没有稳定的人才培养战略。有些高校对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还比较笼统,并没有开辟新的校企合作领域的意识,也没有形成系统的学生考核体系和教师评价体系,学生和老师之间缺乏共同推动进步的意识,成为校企合作思政人才培养模式落实的阻力[3]。部分高校也没有设置教学监督体系,校企合作管理较为松散,甚至有些高校对思政人才教学更趋向于形式主义,并没有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高度重视。

(三)校企合作领域过于狭窄,无法满足未来人才需求

目前,有些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还只停留在让学生去企业实习的阶段,学生在去企业实习的过程中,只能学到一些皮毛,并不能充分发挥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同时,对于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也没有很大进展。高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忽略了企业对未来人才的需求,导致高校在教育过程中还只是重视学校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没有实施专项式、针对性的培养方案,高校没有充分分析企业未来发展情况和岗位设置,没有及时更新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导致高校在培养思政人才方面,存在严重的滞后性,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在工作后,无法满足企业岗位的职业要求,思政能力和素养也不足以适应企业的未来发展需要。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的文化发展和企业的经营管理没有充分发挥作用,高校在培养思政人才的过程中,也没有企业实际基础经验和员工培训手册的支撑,无法有效推动思政人才综合素养的提升[4]。

三、优化校企合作思政人才培养模式方案

(一)改变传统的校企合作理念

要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理念的指导作用,改变传统的校企合作思政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校企合作理念,紧跟时代脚步,融合现代化思想、分析市场发展理念,建立多元化创新型校企合作理念。高校在思政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模式的创新性和科学性,应结合相关企业实际情况,综合企业人才需求目标和企业发展理念,进一步优化校企合作方式,让校企合作更加系统化和专业化。比如,高校在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不仅需要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还要重视学生的实习实践,深入探究企业岗位设置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合理规划高校人才培养方案。高校还可以让教师去企业内部考察或者采访企业在职人员,将其以微课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满足人们对企业实际情况的需求,创新高校思政人才培养的方法[5]。

(二)完善校企合作思政人才培养机制

创新始终是事物发展进步的重要工具,为了改善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以及思政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要优化校企合作思政人才的培养机制。建立科学的校企合作机制,充分发挥企业的联动作用,更加针对性和系统性地对高校思政人才进行培养,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实际应用理论知识,增强学生自身应用实践能力,同时结合学生的理论教育和企业的实训教学,充分融合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知识中有实际,实际中又蕴含知识。为了满足高校不同专业的思政人才培养,高校可以和不同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多元化满足思政人才的培养需求。国有企业是高校建立校企合作培养思政人才的重要领域,国有企业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它们更加注重思想政治素养,且思政思想也更加前卫,高校应当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思政实践优势,建立科学稳定的校企合作机制,进一步优化思政人才的培养机制。高校还可以邀请企业在职人员来学校开展教学,将更加准确的企业思想政治知识传授给学生,让校企合作更具针对性,进一步优化校企合作机制。

(三)开拓校企合作新领域,创新思政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有效并快速地培养思政人才,需要高校和企业之间开展多元化的合作领域,更加全面地培养思政人才。对高校来说,应培养更加优秀的思政人才,满足企业人才需求,分析目前思政人才综合素养,找出人才不足之处,并根据企业未来思政人才需求,选择更有加针对性的合作和培养,高校培养人才就是为了让人才能够适应未来工作发展需要,让人才能够更加容易地贴合工作,减少不必要的企业培训时间。与此同时,高校和企业都应当重视思政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拓展,对于思政人才的培养,应该更加注重综合性和针对性,高校在课堂教授过程中,不应当只教授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还应当结合企业经营管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员工培训手册进行更加全面的知识传输,让学生能够更加了解企业的发展情况和人才需求,接受更加多元化的教育和实训,从而提升思政人才的综合素养,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经验丰富和适应能力强的思政人才。同时,高校还应当重视思政人才创新思维的培养,一个高素质的思政人才必须要具备创新意识和自主思考能力。

四、结语

校企合作为思政人才培养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思政人才培养提供了实践基地。在校企合作思政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需要进一步优化校企合作理念,完善校企合作思政人才的培养机制,开启合作新领域,制定更加稳定、更加系统、更加有针对性的思政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提升思政人才的综合素养和专业能力。积极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让企业成为高校培养思政人才的载体,高校在培养思政人才的过程中,接受企业先进的思政政治理念,不断优化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不断提升思政人才的实际应用能力,进一步推动思政人才更好地适应企业未来的发展需要。

猜你喜欢
校企思政理念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