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学科评估发展历程及立足于人才培养为中心地位的新一轮改革

2021-11-22 09:46张舒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6期
关键词:学位指标体系学科

文/张舒

2020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总体方案》提出,要“破立并举,推进教育评价关键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1]。”学科评估作为高等教育评价中唯一由政府推动和主导的教育评价,已成为政府、社会、参评单位对高等教育发展质量认知的最重要的手段。在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2020年11月10日,备受社会和参评单位关注的第五轮学科评估正式启动,与前四轮相比,本轮学科评价在《总体方案》发布之后开展,在评价理念、评价方式、指标体系等方面有重大的改革,并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一、学科评估在国内的发展历程

(一)学科评估现状及在中国的发展

学科是一定历史时期知识发展到一定程度形成的规范化、专门化的知识体系,是人才培养单位进行知识创造、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基本单元,是其办学水平的直接体现[2]。目前,国际流行的世界范围内的学科排名有QS(英国QS机构)学科排名、THE(《泰晤士高等教育》)学科排名、U.S.NEWS(《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学科排名、软科学科(上海交通大学高教研究院“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排名。由官方发起、针对国内高校的学科评估,是中国高等教育最为重要的教育评价。2002年,由教育部、国务院教育委员会等教育主管部门设立的评估机构主导,按照一级学科的体系,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培养单位进行第一轮学科评估,至今已有五轮。相对于QS学科排名等国内外社会第三方评价,这五轮学科评估是政府推动的,是政府问责学校研究质量的重要手段,是国内五轮学科评估与其他学科评估最重要的区别之一。随着“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启动,愈加受到政府、社会的重视。由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学位发展中心)主导的学科评估是目前国内唯一由官方开展的学科评估工作,评估结果对社会公布之后,既是参评单位办学水平的体现,也是政府各学科发展水平的检验,能给参评单位提供一个相对的参照,便于其找准自己的定位和思路,从而推动学科的发展。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目的。

第一轮学科评估于2002年开展,由1994年设立在北京理工大学的原“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所”组织开展,共有229家单位、1366个学科参评。评估分为三批次。其指标体系参考了国家学位授权审核的条件指标,包含学术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与学术声誉,由此奠定了国家级学科评估的整体框架。

第二轮学科评估于2006年开展,历时两年,由学位发展中心组织开展。参评单位有所增加,共计331家的2369个一级学科参加评估。评估分为两个批次。本次评估在吸收了第一轮学科评估的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多项改革:充分利用信息科技的发展,启用信息化报送平台,确保数据的及时有效;进一步提升了学科点建设水平和质量的权重,进一步优化评估指标体系,加强分类评估等。

第三轮学科评估于2012年开展,学位发展中心对95个学科不再分批次进行评估,改为一次性评估。总结经验基础上,第三轮学科评估坚持“提高质量、优化结构、鼓励特色、协同创新”的改革方向,经广泛征求意见后,确定了新的指标体系和办法。本次评估进一步弱化对规模与数量的考查,突出学科发展内涵;对艺术、体育、建筑等单列指标体系进行分类评估;对不同的参评单位首次进行分类评价,并进一步淡化评估结果排序等。

第四轮学科评估于2016年开始,95个一级学科全部一次性评估。此次评估进一步优化评估指标体系,引导参评单位进行内涵建设,将人才培养质量放在指标体系首位;将原来的7大学科门类,进一步细化为9大学科门类,强化分类评价;首次试点开展大规模用人单位调查,将参评单位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话语权拓展到教育系统之外,更注重考察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契合度,及参评单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2017年,国家正式启动“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因此全国各参评单位非常重视本轮学科评估,参评单位和参评学科数量均有大幅增长。

第五轮学科评估于2020年11月开展,预计将有更多的参评单位和科研单位参评,竞争空前激烈,社会关注度进一步提升。

(二)学科评估评价指标的演进

从第一轮到第五轮学科评估的发展历史来看,其评价指标主体框架保持相对稳定,一级指标评价主体对应新时期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四大功能,即“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二级指标每次均有较大幅度的调整和完善,总体评价指标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改革,这也适应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

以“人才培养”一级指标为例,第一轮的指标体系,设置“学生情况”“三年研究生人均发表论文数”“获优秀教学成果奖情况”“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数”等四个二级指标。侧重对教学成果、论文质量的数量进行考察。

第三轮学科评估名称修订为“人才培养质量”,以“理工农医”类为例,设置“学位论文质量”“学生国际交流情况”“授予博士/硕士学位数”“教学成果奖数”“教材质量”等五个二级指标,新增“学生赴境外交流或联合培养的人数”“全国博士学位论文抽检情况”“国家级规划教材与精品教材数量”三个三级指标,注重教学科研对人才培养的反哺,鼓励学生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第四轮学科评估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重要地位,将“人才培养质量”一级指标提升为第二,构建“培养过程质量”“在校生质量”和“毕业生质量”三个维度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式,引导参评单位从培养过程投入、学生获得感、学生学习成果到毕业后职业发展状况来全程关注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发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职能。

二、第五轮学科评估的改革

(一)破立结合,推进评估改革

根据学位发展中心发布的“第五轮学科评估方案”来看,本轮学科评估突出四个原则,即聚焦立德树人、突出诊断功能、强化分类评价、彰显中国特色。主要举措如下:

第一,破除“五唯”倾向,坚持立德树人。突出参评单位人才培养的中心功能,把一级指标“人才培养质量”列为最优先的评估因素,排名由第二轮学科评估的第二,提升至第一位。单列“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二级指标,且排名第一,重点考察参评单位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与成效。“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培养过程质量”“在校生质量”“毕业生质量”等指标共同构建四维度评价体系,更加全面地涵盖了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内涵。

第二,破除一把尺子量天下,强化分类评价。我国国情复杂,高校的定位、层次、类型存在很大差异,因为高校的类型、层次不同,学科建设的任务各有侧重,用一把尺子衡量显然是不公平的。第四轮学科评估将原来的七大学科门类细化为九个。第五轮学科评估取消按学科门类评价,改由按一级学科分别设置指标体系评价。本次评估按一级学科分布设置99套指标体系,各学科按学科特色分布设置17至21个三级指标。科学细致的评价指标体系,将更加突出学科特色,引导参评单位发挥自身学科优势。

第三,破除西方价值主导,彰显中国特色。在五轮学科评估中,从第四轮开始已经逐渐改进之前不合理的评估指标。第五轮评估的评价指标体系,注意破除西方价值的主导,纠正片面追求论文数量等不良倾向,在评估整体导向上淡化数量和各类人才“帽子”,突出质量、贡献和特色,强化学科对国家、区域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贡献,如突破关键“卡脖子”技术、服务全面脱贫攻坚等。

(二)新的发展趋势

从五轮学科评估的发展历史来看,尤其是第四轮和第五轮学科评估的发展演变,学科评估作为高等教育评价最受瞩目的方式,在新时代教育改革评价的大背景下,破立并举,在评价理念、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第一,继承中有发展。从一轮到第五轮学科评估,学位发展中心保持了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对稳定性,始终关注人才培养质量、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水平、学术声誉等四大内容,引导参评单位自我诊断,科学办学,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充分吸收评估经验之后,学位发展中心在保持评价指标相对稳定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时代要求,全面落实党的重大教育方针政策,不断优化指标体系,加强分类评价,使评价结果能够体现学科发展的最新水平,逐步发展成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第二,创新上有突破。五轮学科评估,在评价体系等方面每次均有较大的创新。第五轮学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对政府职责、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用人评价进行全面改革,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破除“五唯”不良倾向,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

三、结语

以学位发展中心为主的五轮学科评估,均以中国政府主管部门为主导,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兼顾学术自由和行政主导。开展学科评估,必须立足中国大地,构建中国特色的学科评价体系,推动高等教育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这是扎根中国大地办学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的重要体现,是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过渡的必由之路。

猜你喜欢
学位指标体系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超学科”来啦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俄罗斯儿童教育:超80%入园率与供不应求的学位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国内ERP研究现状——基于学位论文的统计分析
“工士学位”不只是一纸文凭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