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理念的钳工技术课程改革探讨

2021-11-22 09:46汤一龙张磊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6期
关键词:双元制德国领域

文/汤一龙 张磊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理念在当前的职业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及模式比较成熟,应用效果较好,能够为职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完善的条件,对我国的职业教育工作开展具有指导作用。目前,在钳工技术教学中,为了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使职业教学水平提升,应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理念模式展开分析,将其有效应用在教学中,使我国的职业人才建设质量提升[1]。

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基本特点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对德国职业人才及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双元制”中一元指的是职业学校,另一元指的是企业,学生在职业学校受教育并且在企业接受相应的培训。在实施过程中,多个教学要素具有双元性,比如,受培训者在企业中属于学徒,在学校中为学生。在两方面有相对应的规定,并且按照学校的课程标准及企业的培训条例开展职业教育。在时间上,学生一般三到四天在企业,一到二天在职业学校,分别由企业的培训师及专职教师来负责。在企业方面,受到行业协会管理;而在职业学校方面,受到政府的管理。“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具有以下特点,在培养目标上,将职业能力作为导向,培养受培训者的职业行动能力,其中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以及个人能力。其中专业能力指的是具有从事职业活动需要的技术知识;方法能力指的是具有从事职业活动需要的工作方法,如工作计划、解决问题的思路策略及评估工作的方法等;社会能力指的是从事职业活动需要的行为能力,包括了人际交往、职业道德以及环境意识等;个人能力指的是个人与社会衔接的能力,包括认真、细心等[2]。

在课程设计方面,将职业活动作为核心,结合德国职业教育理论,建立开发体系,其中包括职业工作、培训条件、提出行动内容、描述行动领域以及评价、转化学习领域、描述学习领域、发展学习情境等步骤。以职业岗位为基础,分析工作过程、总结培训条件,提出行动领域,将其转化为学习领域之后开发学习情境。在培训过程方面,主要为工学交替模式,可在企业及职业学校中交替开展教学,其中70%在企业,30%在学校。作为“双元制”主体的企业技能培训,职业学校教学以专业理论为基础来提升培训的水平,可发挥出服务的作用。德国企业培训中包括了企业内培训及跨企业培训,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可根据企业的生产要求展开培训,等同于学徒进行生产劳动,以职业实践活动为中心开展,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及实用性,与企业生产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可使学生的学习及工作实现无缝对接,还可使学生与企业之间相互了解,为就业的双向选择提供了支持。

二、“双元制”对职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一)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入性

在德国的职业教育中行业协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让政府与企业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德国包括了较多的工商联合会及手工业协会,其中有超过12万的人员,其中大部分接受培训,包括的职业数量达到了120种,承担着培训管理的工作,向受培训者提供相应的培训服务,给政府及社会大众提供行业趋势数据。结合我国的法律规定来看,行业协会属于民间组织,是非盈利性机构,受到了国家发展情况及协会自身性质的影响,纽带作用不够充分[3]。目前,在社会背景下,国家的发展需要各行业及专业人才作为劳动力保障,专业院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制定了相关政策,为职业院校的发展提供了支持,这使实训的条件得到了改善,院校也积极地对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及学徒制等模式进行了探究及应用,但仅有少数企业参与到了教育过程中。行业协会应发挥出有效的作用,使校企合作能够顺利进行,应给职业院校及企业建立桥梁,使学校对企业的需求有所了解,能够制定针对性的教育规划,并且结合企业用人的反馈情况,对教育模式实施调整,将基础数据做好,使企业可更好地了解学校的基础条件及师资情况,为企业选择人才提供更多的依据,使企业竞争力得到提升。另外,经过对行业的发展情况的了解,可指导专业院校进行专业调整,改善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使校企合作发挥出有效的作用[4]。

(二)建立满足岗位能力需求的学习领域

在德国职业教育中,企业受训生需要在学校完成相关的课程以及企业的课程,在校学习包括通识教育和专业技术教育,专业技术教育课程涉及多个学习领域。学习领域指的是由学习目标描述的主题学习单元,其中包括了能力描述的学习目标、任务陈述的学习内容、总量给定的学习时间。随着职业教育的改革,部分职业院校学习德国的学习领域课程模式对原本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根据工作内容及岗位能力需求来改善教学体系,建立模块化的专业学习领域,但是,其中存在着单纯机械化地改变专业课内容而没有进行整合的问题。所以,应将现有的学科进行碎片化,以岗位的能力需求实施综合化,将公共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考虑在其中,并且敢于创新,使工作过程的行动能力需求及学习领域的培养目标有效衔接。因各专业各有自身的特点,学习领域构建应考虑到实际的情况,结合不同的专业工作特点及岗位要求来制定学习领域。

三、“双元制”教育模式与传统教育模式的区别

在传统教育中,以课程为体系,仅仅利用教材来开展教学,缺少对内容的筛选,学生所学的内容并非全部有意义,教师将教材知识传授给学生,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不透彻,掌握不够牢固,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有效地运用相应的知识,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的效果不理想。在“双元制”教育体系下,将课程体系打碎后进行整合,讲授工作所需的知识,培养能够胜任该工作的专业能力及核心能力。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是为了解决问题,或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考虑需要什么知识,使理论及实践之间有效结合起来,这种方式培养的人才可具备更强的知识转化能力及运用能力,有效地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5]。

四、“双元制”在钳工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在开展职业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将目标作为导向展开教学设计,使受培训者能够在实际的行业工作中独立计划及实施任务,因此,需要对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实施合理应用,使其发挥出有效的作用。可结合实际的教学需求来进行设计,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的职业技术学习能力。

(一)试错法

教师在教学中,先让学生探索实践,从中发现问题。例如,在学习锯条及锯操作的时候,应先在钳工车间进行全面的了解,学习简单地操作,可发现锯条及锯齿结构的特点,了解锯条安装的方向,对起锯有一定的认识,让学生了解使用不同的姿势使用锯子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之后,在学习划线及锉削时,学生不划线直接操作会发现尺寸得不到保证,而多余的材料不锯掉直接锉会花费更多的时间。锉刀的种类比较多,其中包括了粗齿、细齿,通过实践可使学生了解不同的种类锉掉的材料多少的不同,认识不同锉刀的特点,知道如何来选择。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可发现不同的材料的特点,如铝合金材料比较软,锉刀牙容易堵塞,不容易清理。在钻床教学中,学生不会使用,不了解其作用,也不知道其结构特点,教师可引导其通过试错来进行学习。又如,在使用量具时,学生不会使用,通过尝试可以对其中的工具有更多的认识,但具体的工具及设备的使用规范不了解,存在着较多的疑问,教师可在学生发现问题之后实施讲解,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能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要点,并且对知识进行掌握,能够实际应用。通过边做边学的方式,可使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其中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更好地应用相关技术来进行操作。

(二)讨论法

德国职业教育倡导讨论法的应用,教师与学生应多进行讨论,在钳工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先进行探索,然后再开展讨论,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经过教师的系统化讲解及演示,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全面理解所学的内容,牢固掌握知识技能,并将其转化成自身的能力。使用传统的教学法,学生没有经过尝试及讨论,难以更好地理解学习的技术要点,很难进行实际操作,而实践及讨论可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相应的技能,加强学习效果。

(三)设计学习情景

在不同的学习领域中,建立学习情境,可使教学的实施产生更好的效果,应将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作为基础,进行学习情景设计,明确教学的目标。学习领域的目标可决定课程的构造设计,建立基本的教学范围,将数学、科学以及技术等方面内容融入其中,实现了知识的传授。在学习领域之中,还需将标准、法律规定以及规范等相结合,使学习情境的设计能发挥有效作用。

五、结语

在当前的职业教育中,结合德国“双元制”教育理念,可使教学得到改善,由于职业人才培养对其职业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仅仅通过学校的学习难以满足其需求,应对教学进行创新。在钳工技术教学中,需要对课程实施改革,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学习领域,应用试错法、讨论法,设计学习情境,使教学得到更好的效果,培养具有综合素质能力的人才,以进一步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猜你喜欢
双元制德国领域
The Wolf and the Seven Little Goats
德国豹2号
领域·对峙
德国工匠精神的文化基因分析
“双元制”模式在导游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我对德国篮球的理解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
3D 打印:先进制造领域的必争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