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的差异化管理策略研究

2021-11-22 09:46王佳佳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6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辅导员民族

文/王佳佳

近些年,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很多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来到高职院校学习。高职院校应以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促进民族团结为主题开展少数民族学生差异化管理工作:一方面,要保障少数民族学生的平等受教育权;另一方面,要通过教育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以此形成各民族团结互助、同舟共济的和谐局面。

一、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的主要特点

(一)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情结比较重

高职院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大多来自地处偏远的山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而这些地区的人们一般都具有较重的民族情结。这些少数民族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通常只喜欢与自己同民族的同学交往,很少有学生会主动与汉族学生交往,一方面,是因为民族文化的差异,另一方面,其担忧被汉族同学另眼相看,这也进一步加剧了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情结。

(二)民族习惯与信仰方面存在差异

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出生时,都居住在本民族的聚居地,长时间受到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风俗习惯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很多民族习惯。当他们离开家乡,来到高职院校学习,不单单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此同时,周围的人群也发生了变化。少数民族学生在饮食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与汉族学生相比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正是由于这些差异的存在,导致少数民族学生无法很快地适应高校院校的生活。除此之外,许多少数民族学生也都有属于自己本民族的信仰。像来自彝族的少数民族学生一样,崇奉多神,主要有崇拜自然、崇拜图腾和崇拜祖先。然而,藏族的少数民族学生信奉佛教,即便都是少数民族学生,他们的民族习惯与信仰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三)性格直爽、能歌善舞

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的性格都较为直爽、直率且重情重义。另外,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生活中经常是载歌载舞,在长期熏陶下,少数民族学生也就具有了能歌善舞这一特长,在高职院校的文艺表演上经常可以看到少数民族学生翩翩起舞的身姿。

二、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的差异化管理策略

(一)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加强与少数民族学生之间的沟通

目前,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民族的种类也在逐年增加,这也导致高职院校学生的民族习惯、宗教信仰呈现出多样化的局面。由于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在语言、习惯、信仰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学生之间很容易因为这些差异而发生矛盾和冲突[1]。这也对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教育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的管理者、辅导员、班干部等都需要积极地参与到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差异化管理中去。在多元创新人才培养理念的指引下,平时多学习有关我国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和风俗习惯等,同时要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与少数民族学生沟通和相处。除此之外,还需要关注我国政府实施的各项民族政策,帮助少数民族学生逐步的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让整体学生可以不分民族的和谐相处,尽可能地防止学生之间产生矛盾和纠纷。每一个民族都有属于本民族的灿烂文化,高职院校在实施少数民族学生差异化管理的过程中,应该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充分展示本民族文化的机会与舞台。例如:高职院校可以组织学生召开“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并鼓励所有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其中,除了歌舞之外,学生还可以利用乐器、绘画等方式来表演。在这样轻松、愉悦的校园艺术活动中,学生之间很快就会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融洽的关系。

(二)通过思想教育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法律意识

由于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的性格都比较豪爽,生活中不拘小节,所以这些学生的法律意识一般也较为淡薄,甚至还有一部分少数民族学生认为武力可以解决一切,只因为一点小事、小摩擦、小矛盾就与同学大打出手,从而引发校园人身伤害事件,这样不仅会损害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同时还会影响到高职院校的声誉[2]。因此,高职院校在多元创新人才培养理念的指引下实施少数民族学生差异化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加强思想教育,并及时转变少数民族学生的一些错误意识,尽可能地避免负面事件的发生。第一,高职院校可以借助思想政治课堂这一途径,对学生开展法律教育,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的法律意识,促使其可以做一个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第二,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可以通过班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法律教育,向学生普及法律知识,不单单要将法律灌输学生的耳中,同时还需要将法律植入学生的心中,其中自然也包括少数民族学生。第三,加强各种媒体的利用,高职院校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等途径向学生宣传我国的法律法规,以此为学生营造一个知法、守法的良好教育氛围,在这种氛围下,少数民族学生的法律意识也会得到明显提升。

(三)关注、关心少数民族学生

高职院校的少数民族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者、辅导员等应给予少数民族学生足够的关注和关怀,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习惯、信仰等,避免损伤少数民族学生的自尊心。为了促使少数民族学生可以及早地适应高职院校的学习与生活,并与其他同学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进而促进多元创新人才的培养。高职院校可以在少数民族节日时,将学生组织在一起,一同庆祝[3]。一方面,让少数民族学生感受到来自高职院校管理人员和辅导员的关注与关心,另一方面,也要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创造机会,这样不单单可以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同时还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少数民族文化,从而更加尊重少数民族文化,让少数民族学生产生归属感。另外,高职院校管理者和辅导员应注重加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促使整体学生认识到56个民族组建成了现在繁荣昌盛的大家庭,点燃每一位学生的爱国热情,从而促使整体学生更加团结[4]。

(四)注重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自信自强教育

正因为很多少数民族学生来自偏远的山区,再加上家庭经济条件很好,所以导致一些少数民族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自卑心理,在高职院校求学期间,不愿意与同学、教师等交往,将所有的困难都埋藏在心底。辅导员一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和引导作用,对于这些自卑的少数民族学生更加要密切关注,并经常与他们交流谈心,同时为这些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充分展示自身优势的平台,让其自主地发现自身的闪光点,以此逐步地建立起自信心,全面落实多元创新人才培养的任务,对少数民族学生实施差异化管理。当然,也有一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片面地认为自身的身份比较“特殊”,所以理所应当地可以享受到一些优待和特权,这部分少数民族学生一般都存在“等靠要”的心理,而这种错误心理的存在,导致这部分学生不思进取[5]。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职院校在开展少数民族学生差异化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自信自强教育。高职院校管理人员、辅导员等在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实施差异化管理的过程中,需要认识到差异化管理并不是一味地纵容少数民族学生。虽然保护少数民族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非常重要,但也需要让其深刻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当发现少数民族学生犯错误时,在必要的情况下,应对其进行批评教育,促使他们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并积极改正,懂得凡事都需要凭借自己的力量来完成,而不是因为自己民族的特殊性,就不必承担因为自身错误所造成的后果。在具体实施少数民族学生差异化管理时,也需要公平地处理。

三、结语

近些年,高职院校的少数民族学生的数量日益增多,为了避免学生之间因为民族习惯、信仰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矛盾与摩擦,高职院校迫切地需要在多元创新人才培养理念的指引下,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差异化管理,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加强与少数民族学生之间的沟通,关注、关心少数民族学生,并注重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自信自强教育,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三观”和民族自信心,促使其及尽早适应高职院校的学习与生活,并与其他同学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关系,进而为社会提供多元、创新的人才。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辅导员民族
我们的民族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多元民族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