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工程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1-11-22 09:46姚建红刘继承高琳琳李文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6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校企汽车

文/姚建红 刘继承 高琳琳 李文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汽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对汽车从业者的需求越来越大,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汽车行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一种是传统的师徒制模式,培养出来的人员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但由于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理论知识匮乏,分析问题能力欠缺,无法满足目前汽车行业对于从业人员高素质的要求;另一种是大中专本科院校培养的毕业生,经过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但由于大部分院校重理论、轻实践,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体系与社会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存在脱节现象[1]。因此,汽车工程行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目前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现状

传统的本科人才培养,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实践教学缺乏新意,大部分为理论知识的验证,学生学习兴趣乏味,缺乏主动性,这种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很难满足企业对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难以满足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获取知识和提升能力多元化的需求[2]。当前行业院校人才培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标准存在不匹配现象

地方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应适应社会需求、科技进步的发展,但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周期性和滞后性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之间存在不匹配的现象。与此同时,校企双方缺乏合作机制和与激励机制的长效性和稳定性,学校培养的人才往往滞后于对企业人才的需求,学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处于脱节状态,学生毕业后存在就业难等问题。

(二)理论教学为主,实践创新教学环节薄弱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给高校带来的负面影响导致高校实践创新环节的薄弱,大部分研究型高校、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环节比重偏低,实践教学形式较为单一,以教师讲解为主,开放实验室少,综合型、设计开发型实践环节少,对社会需求和企业实践培养的认知不足。

(三)师资队伍工程背景实践经验不足

学校的教师选拔和评价标准不合理,大部分的高校教师在博士毕业后没有经历实践环节,直接走上教师岗位,学历高、理论基础知识比较扎实,纵向课题研究能力较强,但缺少工程实践能力,后续学校对教师工程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这就需要学校和行业企业建立一种能较好接纳教师进入企业锻炼工程能力的长效机制。

(四)高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陈旧

新工科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系统的专业课程体系,教材较为陈旧,更新速度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求;自主企业开放性不足,产品更新换代慢,开发能力不强,人才培养方面的知识更新很难以支撑行业人才需求。为此,必须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建立现代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及知识获取方法[3]。

(五)行业企业对于工程人才实践的培养缺乏积极性

目前,许多企业注重于经济效益,不具有战略的眼光来储备和培养人才,更不具备完善的制度体系。由于国家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校企联合培养人才,导致企业缺少参与人才培养的动力,大部分企业往往认为参与培养的人才未必会留在自己的企业。他们的需求还缺乏制度化、规范化,致使高校的实习实践教育范畴、实习实践教育内容与企业需求匹配度不高[4]。

二、汽车行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常熟理工学院汽车工程行业学院以“注重学理、融入业界”的办学理念,在校内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增加创新实践环节的教学,同时兼顾区域汽车产业,将企业需求与校内教学有机结合,培养汽车工程应用复合型人才;汽车工程学院成立行业班,产教融合,校企联合共建;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秉承“立本求真,日新致远”校训,立足于苏南地区汽车行业发展需要,培养具有“行业情怀、国际视野、创新思维、工匠精神”的应用复合型人才与汽车行业精英。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人才培养模式。

(一)建立汽车工程行业班人才培养模式

汽车工程行业学院培养模式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制定培养方案、建立汽车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组织行业班和国际班。成立校企专家指导委员会,共同讨论制定培养方案。根据新工科建设与发展的内涵特征,结合专业认证准则,在教学内容上强化工程实践的环节,将实践教学与企业需求对接,制定行业班培养方案;在校内工程实践中,完成课内基本实验及实训,在校外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完成工程实践师资的培养、实践课程的开发、企业实践教学项目的开发等;以行业职业技能认证为基础,建立行业班课程体系;根据国际合作要求,建立国际合作班培养方案[5]。

(二)建立汽车工程行业班课程体系

汽车工程学院基于行业岗位需求的技术能力制定行业课程培养体系。该培养体系对应大学四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孕育阶段,即在大一学年完成公共基础课程的学习,为学生掌握科学技术、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加强企业文化、管理及制度等方面的学习,增强工程认知的能力;第二阶段是孵化阶段,即在大二学年开设大类课程,如机械类、电类及汽车类的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在工程实践方面,结合企业技能要求,注重工程分析能力的培养,能够解决工程中单一部件设计的关键问题,掌握工程工具软件的应用;第三阶段是形成阶段,在大三学年,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开设不同方向的课程群,如汽车零部件设计课程群、汽车电子技术课程群、汽车试验与检测课程群等,学生可以根据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群。在工程实践方面,注重工程综合能力的培养,模拟企业职场环境、岗位工作流程,将基本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环节相融合,增加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四阶段是运用阶段,在大四学年,分为校内班和行业班。校内班开展项目化的教学、专业综合实训、毕业设计等工作,采用工程深化协同,注重学生素质的提升。行业班开设企业文化、通用知识、领导知识相关等课程,培养学生的通用技能、行业技能、核心胜任能力。

此外,在课程体系中设置创新实践类课程,包括通识教育、课外研学及实践教学等环节。例如,开设汽车技术讲堂讲座、基础类学科竞赛、设计创新类学科竞赛、综合类学科竞赛等。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学生品德、沟通能力的培养,培养具有社会责任、家国情怀、行业情怀、工匠精神的复合型人才。

(三)建立汽车工程行业班运行模式与责任机制

学生前三年在校内完成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在大三下学期,由学校、企行业代表行业协会三方来确定行业班准入标准,大三下学期进行行业班双选会。双选会后,符合条件的部分同学进入行业班学习,其他同学继续留校学习,留校的学生按照校内制定的课程体系进行学习。进入行业班的学生按照行业班教学体系进行学习,在企业中根据岗位要求,通过校企双方沟通,确定学习结束后的考核方式。学生有两周的时间适应企业培养模式,可以再次进行选择,一旦确定,就不能退出行业班,否则拿不到相应学分。在大四上学期结束后,行业班再一次进行双向选择,一部分学生留在企业,继续校企联合指导做毕业设计,一部分学生返回学校做毕业设计。

(四)建设汽车工程行业班师资平台

建设汽车工程行业班师资平台,要求新入职教师在第一年了解院内实验室设置及实验内容,青年教师参与到实验室管理工作中,指导学生课程实验及学科创新创业实验,同时要求教师到企业研修至少半年。我们鼓励青年教师出国研修,博士入职一年后进入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或者进行企业研修。根据行业岗位模块,建设行业班师资教学能力培养体系,例如,学校成人教育可以免费为带教师傅提升学历、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提供带教师资实践能力培养、参加校企横向项目开发等。校企共同开发行业模块化、项目化课程,使校企联合培养达到最佳的衔接效果,实现校企联合培养的无缝对接。

三、结语

改革汽车工程行业班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发展为本,立足于苏南地区汽车行业发展需求,采用校企合作,联合制定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大纲,构建行业班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深入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校企联合培养和创新型师资建设为手段,以国际通用工程人才衡量标准作为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了汽车工程行业班运行模式与责任机制,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汽车工程人才。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校企汽车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汽车的“出卖”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