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大学生劳动教育与职业能力提升的关系

2021-11-22 09:46张小顺韦广中周焰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6期
关键词:劳动素养职业

文/张小顺 韦广中 周焰

所谓劳动教育,是指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强调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极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有助于培育大学生良好的劳动观念、提升大学生劳动技能,从而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切实提升职业能力,在今后的职业发展中发挥价值。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深入,国内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对人才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众多工作对职业能力的要求较高,大学生就业面临着许多困难。究其原因,在于大学生劳动意识匮乏,因此职业能力较弱。针对此问题,本文对大学生劳动教育与职业能力提升的关系加以简析。

一、大学生开展劳动教育与提升职业能力的意义

(一)大学生开展劳动教育的意义

首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的一项基本措施,对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开展劳动教育时,大学生能够更加深切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仅能净化思想,而且在未来的职业规划中,大学生也能拥有更好的职业能力和素养[1]。

其次,在持续推进高校素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开展劳动教育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劳动教育的素质教育就不是全面的素质教育,没有以劳动教育为载体,就无法有效开展素质教育。

最后,在开展劳动教育时,最重要的是提高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大学生能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同时也能检验理论。在劳动中,大学生会进一步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在具体实践中提高职业能力。

(二)在劳动教育中提升职业能力的意义

1.在劳动教育中,提高职业能力是大学生提升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职业素养包含职业道德、职业心态、职业技能、职业思想等,职业素养可以在职业生涯中决定个人的人际交往、处事原则、职业胜任力以及岗位适应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可以更快、更好地适应职场,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更大的价值,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劳动教育中加强职业能力意识的自我培养。大学生在求学期间应具备未来工作岗位所要求的基本能力,因此,应注重能力的自我培养[2]。

2.在劳动教育中,大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有助于超越自我。作为一名大学生,应当注意发展自己的优势能力,对已具备的能力进行拓展。在劳动教育中,大学生要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在劳动中不断超越自己。

3.大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在大学的劳动教育中,不仅可以学习到动手能力,还可以让大学生学会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等,大学生也能够更好地处理工作。在劳动教育在体力与智力两个方面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养,让大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更快地凸显自我。

4.在劳动教育中,职业能力的提升能够加强大学生的身心素质培养。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合称为身心素质。身心素质对大学生成才有着重大影响,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身心素质显得尤为重要。从勤于用脑、劳逸结合、多种活动交替、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等方面来提高身心素质,在劳动教育中锻炼自己,培养更加优异的职业能力与自身素养。

二、大学生劳动教育与职业能力之间的关系

(一)职业能力要求促进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开展

大学劳动教育的本质是实践性教育。对大学生而言,劳动教育旨在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继而实现就业。劳动教育可理解为职业能力的基础,高校开展劳动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这是认识世界的过程。但就大学生而言,在没有更好的实践机会的情况下,学习理论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因实践而忽视理论,反而会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产生困扰。劳动教育与职业能力是不可分割的,劳动教育提升了大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这过程中,职业能力的培养也要融入其中。伴随着职业能力的不断提高,大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3]。

(二)劳动教育有效促进大学生职业能力提升

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必须培养大学生职业能力,即适应就业的能力。重视劳动教育,意在发展大学生职业能力,主要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面对职场变化的能力和职业精神。

首先,培养思维能力。劳动教育意在锻造学生品质,提升学生的抗挫能力与思考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职场工作要求。对于初入职场的大学生而言,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往往会陷入困境,不能够迅速地解决问题。此时,应充分运用劳动教育的内容来指导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以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本领。

其次,培养面对职位变化的承受能力。劳动教育的本质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之能够适应多种工作,以便于最大化地为企业发展作出贡献。随着竞争的加剧,企业对于人才培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通过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认清现实,不断提升自己,面对岗位的变化,学会拥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这从根本上提升了学生的抗压能力和承受能力。

最后,培养职业精神。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开展劳动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培养良好的道德风尚,不断地以工匠精神来提升自我,从而更好地在工作中释放自己的光和热。因此劳动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三)劳动教育与职业能力提升能够相互促进、提高

劳动教育和职业能力提升是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关系。一方面,劳动教育为职业能力提升奠定了基础,通过有效的劳动教育,大学生具备了较强的思考力、执行力,能够在工作中兢兢业业、不断提升自我,从而受到领导和同事的欢迎。另一方面,职业能力提升可以有效印证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并为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改进提供现实依据,从而更好地推进劳动教育的改革与创新,这对强化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从本质上讲,大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是对劳动教育的升华,进一步强化了大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知,二者是相生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

三、大学生劳动教育与职业能力提升的措施

(一)以劳动教育涵养工匠精神

劳动教育要真正回归,就要在教育学生爱劳动、会劳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懂劳动之义、明劳动之理,由衷认可并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的道理。为了更好地提升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必须要以劳动教育涵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使之将乐于奉献、勇于承担、兢兢业业、精雕细琢的优秀精神落实到自身工作学习中去,从而在工作岗位上更好地释放自身能量,在这一过程中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实现个人价值与企业价值的有效统一。

(二)将劳动教育纳入职业能力培养全过程

将劳动教育纳入职业能力培养全过程,就是要构建完善的课程内容,围绕实践体验加强劳动教育,融合专业教育与劳动教育,关注手脑并用,着力过程亲历,将劳动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这对于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将劳动教育渗透到理论教学中去,强化学生的理论素质,不断提升专业本领。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要扎实自身的理论文化知识,掌握专业知识架构,从而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理论素质;另一方面,将劳动教育融入到实践教学中去,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比如,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可以通过参加社团、担任学校组织中的干部,锻炼自身的能力。高校应多开展劳动教育活动,增强大学生的参与性和组织性,在实践中提高沟通协调能力。职业能力最需要的就是合理地处理好工作和人际关系,通过这些实践活动的开展,提升了劳动教育实效,有助于强化大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强化劳动教育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强化劳动教育,有助于提升劳动教育的针对性,从而更好地实现职业能力与劳动教育的有效统一。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互联网的发达使我们能够方便地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加上这些年各种新兴媒体的出现,促使各种信息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学生要想在劳动教育中取得成绩,并在未来职业发展中占据优势,就必须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手段,提升信息运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教育工作者应紧密把握时代发展方向,准确地了解时代与人才的需求,在此基础之上有效地开展针对性的劳动教育,从而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和职业精神。总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强化劳动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开展中国特色劳动教育,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加强提供了基本遵循。

综上,没有劳动教育,就无法在实践中提升自我、提升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无法在未来的人生中真正实现自我价值。因此,对每一个大学生来说,提升劳动教育水平和职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大学生要学会在劳动教育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当前的就业形势。

猜你喜欢
劳动素养职业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热爱劳动
我爱的职业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