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类高职院校师生互动行为探究

2021-11-22 09:46马兵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6期
关键词:师生院校高职

文/马兵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了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施工图,标志着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职业教育由此进入爬坡过坎、提质培优的历史关键期。在此背景下,建筑类高职院校如何提高自身办学水平,提高学生毕业后的社会服务能力,成为当前高校人才培养急需解决的问题。教育教学改革的号角吹遍了职业教育的每个角落,建筑类高职院校的课堂师生互动情况究竟如何?笔者以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工程造价专业为例,通过调查问卷、对象研究、结果分析等方法得到情况如下[1]。

一、建筑类高职院校里的师生互动现状

(一)师生互动行为方式单一,导致师生互动整体较少

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学校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大部分教师的师生互动行为,都是通过简单的一问一答方式,或在线开放测试题。就整体而言,师生互动较少,问答的方式过于表面化,通过调查问卷中可知,认为有些知识储备量会影响“我”与教师的互动,“非常同意”和“同意”的占比为82.56%,认为相对简单易懂的课程更容易促使学生与教师产生互动,“非常同意”和“同意”的占比为88.34%,由此可知问题难度的设置成了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点[2]。

(二)师生互动行为有效性不够,学生主体性发挥不够

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高校全新育人理念得到进一步推广,教师课堂师生互动行为也有所加强。教师授课过程中的一问一答,学生之间的互相讨论,表面上看上去课堂气氛活跃。然而,这个“热闹”可能更多地只是停留在本次课程教学目的表面,学生都是一种被动的互动,很难让学生处于真正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自主能力培养、思维模式的开发等深层次的互动中很少看到。

(三)实践场地较为单一,导致师生互动创设情景存在困难

建筑类高职教学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工程造价专业课程学习需要一定的特殊的场景辅助教学。例如,工程造价软件应用就需要使用相关专业软件,必须使用专业的机房。建筑材料课程需要对建筑材料做一些性能分析,必然要使用专业设备,那就需要使用专业的实验室。情景模拟是现代教学手段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近年来,学校为保障教育教学,加大了对机房、实训室等教学场所的建设投入。但对部分需要通过实际的工作环境或者实际现场来创设情景的专业课程,投入还不够。真实的情景更有利于教师在此情境中与学生互动以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直观体验,对提高师资育人效果的意义较大。

二、建筑类师生互动行为影响因素与分析

(一)教师对生源引导整体设计不强,师生互动行为生硬

教师课堂育人要讲究方法,只有在备课阶段根据实际情况对整体课程教学做出更好的设计和规划,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但实际情况是,部分教师主要是针对某一个章节或者某一个模块的内容进行教学设计,而忽略了整体性,那么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选择必然会缺乏整体设计,也会显得随意性较强。在学者与学生的调查访谈中,学生对教师的师生互动也仅仅停留在上课的问答形式上,还尚未打破传统的思维观念。问卷调查中,认为教师科学严谨积极的教学态度更能提高师生互动的质量,“非常同意”和“同意”的占比为90.52%,认为教师认真充分的备课会增强课堂中师生互动的效果,“非常同意”和“同意”的占比为80.65%,从数据也进一步印证了教师教学前的相关工作对师生互动影响较大[3]。

(二)生源对在校学习重视度不够,整体学习氛围较弱,师生互动意愿较低

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信心不足,对学习有畏难心理。经常会有教师抱怨学生学习积极性太低,整体学习氛围不足,会使同一个班级学生同时陷入恶性循环,这样的情况下单靠教师的力量完成课堂的师生互动显得苍白无力。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平台课、专业方向课等,从学生交流和课堂观察明显看出,学生对公共基础课的重视度不高,导致师生互动较少。调查问卷中,认为课程的重要性会影响课堂中师生互动发生的频数,“非常同意”和“同意”的占比达到86.58%,也印证了上述观点[4]。

(三)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意愿不高,实践性教学场地保障需加强

近几年,建筑类高职院校课程改革越来越重视实践性培训环节。在各个环节中也加强了与企业的联系,如学生认识实习、顶岗实习、外派教师企业实践、现代学徒制等。这种情况下的师生互动就不仅仅体现的是学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更多的是企业老师与学生的互动,这种师生互动如果能较好地进行,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我们课题组成员与校外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交流得知,大部分学生认为在校外企业的指导教师缺乏主动性,存在不太愿意交流的情况。学校从切实保障每一个教育教学环节的角度出发,也与多个企业签订了实习基地和产学研合作协议,在政策层面上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以技能型应用人才的培养为例,由于大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岗位较多,单个公司难以接收更多的实习生。所以,类似于顶岗实习所需的实践性教学场地保障还要进一步加强。

三、从师生互动行为角度提高生源引导的有效性

(一)树立全新教育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家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社会的多元化对学生思想的冲击非常大,原来行云流水的课程讲授,如今可能已变成学生嘴上的“无聊、无趣、无事”。打破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主的壁垒,充分意识到学生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课堂中与学生同等的参与者,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更好地自主学习。就目前建筑类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而言,要完全做到这一点非常困难。首先,教师要认真做好课程的整体设计,具体到某堂课时充分重视课前准备,不仅要自己准备好相关的工具资料等,更重要的是要约束和监督学生对本次课程的充分课前准备。其次,课堂中教师从自身仪容仪表到个人感染力,甚至表达方式的幽默风趣性都会有较高的要求,引导学生学习中选取相对应的事例,能贴近生活,更能引起学生的关注[5]。最后,课堂结束时还需要建立简单实用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不管是从情感交流还是单纯的课程教学效果交流,都更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下一次课堂的师生互动,更是有利于教师对下一次课堂的进一步优化。

(二)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严格规范执行学分管理办法

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氛围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对工程造价专业教师调查访谈,多位教师提出了同样的教学设计在不同的班级却有着不同的效果。总体而言,班级学生综合素质较高,师生互动情况明显较好。这里就需要所有教师齐心协力,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上下功夫,如班主任严格的教育管理理念,教师本身严格的教学作风,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在学生调查问卷中,认为学校的校风和管理体制对课堂中师生互动的产生有影响,“非常同意”和“同意”的占比为87.26%。学生的惰性很多时候也需要学校制度的鞭策。如果学分管理办法非常严格的规范执行,绝大部分学生会主动争取获得相对应的学分,否则不能获得毕业资格证。实际操作中,学生在不及格后可获得免费补考的机会,可再次免费补考,重修等多次机会,甚至前几年还会有毕业清考等行为,学分获得没有那么困难,会让学生滋生首次考试无所谓的态度,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时师生互动的积极性。

(三)学校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同参与人才培养

企业发展第一考虑的是利益,抛开企业利益,从教育事业发展谈贡献,既不切实际,也无法长久。建筑类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学习离不开相关建筑企业提供实习场所,仅仅靠学校的努力难以达到教学需求。在政策方面,政府从职业教育发展的角度出发,能够牵头在政策层面上给予一定的帮助,这件事就能事半功倍。比如,企业与院校共同参与培养人才获得双方认可后,政府部门能从企业信用贷款、企业税收优惠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此外,学校还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优先为合作企业输送重点毕业生,企业为学校提供教学场地和企业指导老师,企业派员工到学校长期担任外聘教师,对部分参加院校教学的员工的表现纳入年底绩效奖评,同样会促进企业员工上讲台。在最后的教学环节中,只有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保障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培养出更好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教师绝不是某个人的独舞,学生更不是观赏者,要做到教师和学生共同起舞,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应植入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心中,我们要为培养出更多更加优秀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而努力。

猜你喜欢
师生院校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麻辣师生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