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融合性研究

2021-11-22 09:46屈利明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6期
关键词:思政融合职业

文/屈利明

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在大学阶段,通过对自身和外部环境的了解,为自己确立职业方向、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制定教育计划、制定发展计划、制定行动时间表、实现职业目标。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要充分挖掘、利用其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依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积极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在高等教育中,如何教育引导大学生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转变,从而顺利进入社会是高等教育中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各高校通过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大学生不断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充分认识职业世界、正确选择职业目标、积极提升职业能力。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因此,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融入思政教育,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的个人理想结合起来,使大学生成为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思想水平、文化素养、道德品质的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1]。

一、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源于西方,而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步较晚。依据2007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各高校逐步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必修课纳入通识课教育。通过课程的开展,大学生更加充分认识自己,了解当前社会的职业特点,步入社会后面临的国际国内就业环境,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技能等[2]。但是,目前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在教学过程中侧重理论、政策、技巧的讲解,对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培养职业道德、诚信意识、法律意识,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结合等的教育相对薄弱;其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效性不强,很多高校依然使用课堂讲授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单调的“填鸭式”教育方式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理论联系实际不足,使教学效率低下、效果不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课程的边缘化和育人功能冲突,并成为制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效果的主要瓶颈;最后,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时代的到来,学生更容易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思潮,在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更容易出现价值观的冲突,从而在自我定位与找寻个人发展的方向上迷茫。

二、思政教育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

(一)创新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新局面”。思政教育不仅是思政课教师的工作,更需要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团学组织、家长、社会的共同参与。将思政教育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利用好课堂这个主渠道,可以提升思想教育的针对性,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结合起来,在职业生涯目标的确定过程中,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逐渐充实,将思想政治教育从平铺直叙转变为多元立体,创新思政教育的途径。

(二)改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大学生需要树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制订一套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是,这种规划一定要把自身的优势同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实现自身的目标。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可以让大学生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更加明确,在思政教育的指导下,大学生能够及时更正自己错误或不合适的职业目标,更好地达到个人理想和社会发展的一致。思政教育可以丰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高校的教育,特别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结合当前实际,不断延伸扩展自己的教育内容,将理想信念、心理健康、创业教育融入其中,增强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增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效性。

(三)促进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

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高素质的要求不仅仅是指学习成绩好、专业水平高,更要求人才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良好的个人修养、具备合作能力、实践能力、拼搏奋斗精神,将思政教育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个人职业目标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社会也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当前,高校中一部分学生“高分低能”,只重视学习,成绩非常优异,但很少参加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表达能力、交往能力欠缺;还有一些学生专注于参加社团活动而忽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导致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固。这些学生都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的需要。将思政教育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可以让大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树立全面发展的理念,取长补短,做好大学期间及整个职业生涯规划。

三、思政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融合的可行性

首先,思政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具有一致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理论指导,通过对大学生思想品格、道德情操、意识品质、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教育,培养大学生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通过教育学生合理地认识自己、认识社会,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能力,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顺利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奉献社会,两者都是通过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3]。其次,思政教育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思想保障,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正确的思想引领,奠定正确的基础和方向,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具有调节和激励功能。

四、思政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融合的路径

(一)搭建思政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融合的平台

高校要加强对思政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融合的认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构建融合思政教育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平台,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4]。比如通过举办专业技能竞赛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通过邀请杰出校友座谈、知名人物来学校举办讲座,利用榜样的力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通过微视频、微课堂等形式搭建多媒体平台,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引导教育。

(二)整合思政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融合的内容

在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始终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核心,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教育贯穿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始终,把个人的职业目标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结合。高校要积极开展融合教育研究,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和不同需求的学生进行分类、细化指导,形成内容丰富、体系完整、可操作性强的融合教育方案[5]。

(三)加强思政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融合的教师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是保证思政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机结合的前提条件。高校要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提供多样的培训机会,从而不断提高这支队伍的理论水平,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形成对思政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都擅长的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五、结语

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理念是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结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现阶段,越来越多的高校都开展了思政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融合性研究,本文通过对思政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融合的可行性和实施路径的分析,构建了思政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融合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政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融合,为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思政融合职业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融合菜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