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抗疫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世界的重大意义

2021-11-22 09:46陈彬彬董东栋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6期
关键词:抗疫命运共同体

文/陈彬彬 董东栋

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和大调整时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全球存在的问题层出不穷,气候变化、恐怖主义、贫富差异等问题及非传统安全威胁不断增加,世界面临着极大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越发加深。与此同时,人类为应对一系列的共同挑战,逐渐认识并接受了包括全球治理观、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在内的全球价值观。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时指出“我们积极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旗帜鲜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中国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大旗,维护世界和平,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追寻共同发展的道路[1]。

2019年12月,中国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发现多例肺炎患者,后确认均为病毒性肺炎;2020年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同年3月,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成为全球性“大流行”疾病;2020年12月31日,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8000万,死亡病例接近180万。此次疫情的突然暴发,对全世界各国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全球经济也遭受到重大的打击。病毒面前不分国界不分人种,疫情将全球性问题和全球性风险彻底显现,全人类从此不得不共同面对这百年一遇的危机和挑战[2]。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全球抗疫中的价值体现

中国是第一个被新冠肺炎疫情席卷的国家,中国人民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体现出崇高无私奉献地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地医护人员舍己救人奋战一线、解放军战士奋勇驰援各省疫区、各地志愿者们殚精竭虑支持抗疫、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同舟共济,这场抗疫最终得到了有效控制,而我们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在这场“战疫”中,我们不仅仅失去了4743名同胞,在抗疫期间国家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投入一线救助,全国各地紧急停工停产,全民居家隔离,对全国经济也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带来了许多的困难和挑战。在抗击疫情最艰难的时刻,我们得到了国际社会提供的许多宝贵支持。一百七十多个国家的领导人,50个国际和地区组织的负责人以及三百多个外国政党和政治组织对中国表达了慰问和支持;77个国家和12个国际组织为我国捐赠了物资,许多国家的地方政府、民间机构和个人向中国提供了热心援助。这中间有我们的“巴铁”老友捐助的国库储备的全部口罩,有俄罗斯盟友三次包机护送的上百立方米的援助物资,有日本朋友集体募捐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支援物品,还有世界各地学生为中国人民录制的加油打气视频等,这次的疫情,中国得到了全世界各地的善意和帮助,我们深深为之感动并铭记于心[3]。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中国深知这是全世界人民命运与共的时刻,仅致力于本国的疫情防控不可能独善其身,各国必须相互扶持,并肩作战,才能取得战役的最终胜利。作为第一个全面抗疫并卓有成效的国家,中国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不仅为世界各国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也在奋力抗击本国疫情的同时,持续开展国际抗疫合作,积极向世界各国分享自己在疫情防控中的有效措施、诊疗方案等方面的丰富经验和做法,大力开展跨国联防联控工作。

2020年3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并作了题为《携手抗疫共克时艰》的重要讲话,他指出:“当前,疫情正在全球蔓延,国际社会最需要的是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团结应对,携手赢得这场人类同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斗争。”中国的呼吁并不是虚华无实的,而是身体力行的,我国积极响应联合国的全球人道应对计划,慷慨解囊,向世界卫生组织资助了5000万美元现金汇款、向一百五十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物资援助,向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了防疫物资,同时还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许多减贫项目、农业合作项目、促贸援助项目、生态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项目等;在疫情开始蔓延后,中国多次向巴基斯坦援助了包括口罩、防护服、试剂盒、医疗器械和灭蝗药剂及设备在内等各项物资,通过各种渠道向俄罗斯赠送了1.5亿只口罩和各类防疫物资,向意大利赠送了数百万只口罩、药品、医疗器械和万斤大米,向24个国家派遣了我国26支优秀的医疗专家团队等,面对疫情的大规模暴发,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意识到这是一场无法独善其身的战斗,全人类的命运休戚与共,需要大家的通力合作和共同行动。中国作为主要经济体的东方大国,无时无刻不在以身作则,显示出了大国的责任与担当,也让全世界深刻意识到,大难当前,无人可以脱离彼此而独立存在,在未来漫长的日子里,人类命运仍将紧紧相连,只有携手向前才是真正的生存之道。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世界文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目前,我国的疫情防控已处于稳定阶段,从防控效果来看,疫情已在可控范围,但全球疫情却仍有起伏,疫情反复发展的风险与全球疫苗的推广助防希望并存。全球一百九十多个国家,近70亿人口,接下来的路应该怎么走?人类将面对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世界需要一条什么样的前进道路、这条道路该由什么样的联合国去引领?这些都是关乎人类命运且意义深远的重大问题[4]。

2021年1月,世界经济论坛召开了线上高级别“达沃斯对话”,将主题定为“世界的复兴”,同时表示此次会议是“解决全球从新冠肺炎大流行中恢复的第一场全球领导力活动”。各国领导人均在此次会议中对“如何应对全球最紧迫问题”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共同商讨共建一个更加具有凝聚力和发展力的国际新环境。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议上发表了特别致辞,他指出,“世界上的问题错综复杂,解决问题的出路是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致辞中表达出的中国立场和中国主张充分展现了大国担当,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可和支持[5]。

所谓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指人类在某种共同条件和共同利益下结合成的集体或一些国家在某些方面达成共识形成的一种统一组织,旨在“追求本国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的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在这个世界秩序及国际体系不断调整的大变革时期,人类需要更高层次的精神文明理念和生存智慧法则来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此次的大疫情中为国际抗疫合作注入了不可忽视的力量和信念,中国作为该理念的提出者和倡导者,以杰出的领导组织能力和执行应对能力,诠释了大国担当,与各国之间守望相助、彼此扶持、协作抗疫,更是深刻体现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历史价值和重大意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远远超越了“西方中心论”,它是全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责任的具体体现,在创新和实践的过程中为世界文明的发展指明了新方向,提供了新动力,带来了振奋人心的积极力量,是富有前瞻性和可行性的先进理念。

长期以来,西方国家所主导的经济全球化是一条利弊兼具的道路,在世界经济高度发展的同时,国际竞争也越发激烈,贫富差距愈加明显,世界各国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平等的矛盾,为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带来了沉重的阻力。经济全球化是人类文明发展中不可改变的客观进程,人们不可能倒退回原始的封闭发展时代,随着发展的脚步,世界各国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只会更加频繁和紧密,片面反对经济全球化只会带来故步自封、举步不前的局面。随着时代发展,各国之间的共同利益势必日渐增加,全球治理体制急需新的转折和变革,顺应时势,审时度势,使全球经济发展趋向平衡,让不同的国家和人群都享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好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之一,应运而生,自提出至今,其内容不断丰富完善,形式不断扩展创新,以中国的“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建设为典型,从探索国与国之间的双边共同体到区域内的命运共同体,乃至新兴国际组织和世界多边合作平台的建设,都在不断实践中彰显出其先进性和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离不开文明交流、互学互鉴。历史呼唤着人类文明同放异彩,不同文明应该和谐共生、相得益彰,共同为人类发展提供精神力量。”经过近代以来的大小战争和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人类与地球都遭受到了极大的摧残和伤害,也给后世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使人们对世界和平发展的渴望更加强烈,对社会的稳定安宁也更加珍惜。为了世界文明的长远发展,人类应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借助此次全球抗击疫情的空前凝聚力,坚定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共同建设一个和平稳定、持续发展、共同繁荣的新世界。

猜你喜欢
抗疫命运共同体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爱的共同体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命运的更迭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共同体的战斗
命运秀
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