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音乐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21-11-22 13:34牛滨
就业与保障 2021年2期
关键词:应用型院校人才

文/牛滨

由于社会经济体制不断变化,现代化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在当代社会中音乐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加之自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大力推广现代化教育模式,着力提升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这些外在形式的变化,对于地方音乐院校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目前部分高校音乐专业在教学中与其他院校还存有较大差距。因此,需要地方音乐院校紧抓时代机遇,在音乐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制定完善的教育目标与计划,将人才创新能力与实践水平的提升作为地方音乐院校的发展重心。

一、地方音乐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教学体制不断完善,地方高校在专业教学中应承担起更多育人责任。以音乐院校为例,音乐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要求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也要有丰富的实践技能,而部分音乐院校长期致力于学生理论知识培养,忽略了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音乐学习水平与综合素养的提升,由此可见音乐院校的教学水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地方音乐院校的教学调整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一方面,在学生音乐素养方面,地方音乐院校中拥有先进的音乐教学器材和拥有浓厚的音乐学习氛围,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听到悦耳的音乐旋律,还能利用课余时间练习音乐旋律,反复训练之后,能够促使学生的音乐素养迈进一大步。另一方面,在学生艺术感知方面,学生在课上只能学到其表面的知识,并未能真正理解音乐深层含义,只有处于音乐环境中,结合音乐创作背景、创作理念等知识的辅助以及自身经历,才能进一步感知音乐中的喜怒哀乐,便于学生提升其艺术素养。

(二)有利于提升院校教学质量

地方音乐院校中培养应用型人才有助于提升高校教学质量。近年来社会发展迅速,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也愈加严格。地方音乐院校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扩招人数逐渐上升,但为社会提供的人才质量却良莠不齐,说明地方音乐院校教学质量还有待提升。由此可见,地方音乐院校的音乐教育改革应该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求从理论到技能,将学生打造成为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以满足社会人才需求。音乐院校为社会输送的人才质量越高,说明院校本身教学水平越高,教学质量越强,从这方面分析,音乐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十分重要。

二、地方音乐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

(一)人才培养目标较为模糊

在地方音乐院校中,专业型人才培养方向是直接面向地方经济发展现状的,而由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因素,使得地方高校音乐教育方式也存在较大差距,目前还未能制定一套统一标准开展音乐教育。在教育改革实行后,地方音乐院校需要针对自身教育方式进行整体调整,部分院校由于对教育改革政策的不适应,使得高校教育形式没有发生变化,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模糊性较强,人才培养方案不够清晰,导致音乐教育缺乏整体教学目标。其中教学内容规划合理性不强等问题出现,严重影响地方音乐学院教学改革[1]。

(二)教学课程设置不够完善

部分院校目前还未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在课程设置上大多也是参照其他专业课程调整的,缺乏音乐专业课程特色,较为单一。同时,在部分音乐院校的教学课程中,由于学术型的课程体系所占比重较大,使得安排各类型的音乐教学课时相对较少,课程比例不够协调。此种有失平衡的教学体系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地方音乐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且,部分地方音乐院校中的音乐课程设置不够全面,主干学科仍以理论课程为主,而社会实践课程所占比重较小,每学期安排1周~2周,难以提升学生音乐实践技能与社会经验。

(三)缺乏实践应用学习

地方音乐院校学生缺乏实践创新能力,这是严重制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实因素。当前部分地方音乐院校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体制约束,造成音乐院校学生一味注重理论成绩的提升,忽略实际技能培养,专业技能方面缺乏创新意识。比如在课堂上只是教师单纯讲解,学生实践参与机会很少。目前社会上对音乐人才十分注重综合能力的提升,然而部分音乐院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仍然是重理论轻实践,导致音乐院校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社会用人需求[2]。除此之外,部分地方音乐院校中,只有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场所并未设立,与社会相关领域企业合作程度不深,音乐专业学生在大学最后半年只能自己寻找实习场所,这样就使得大多数学生为完成任务而到与自己专业不匹配的单位实习,无法提升自身实践学习技能。

三、地方音乐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

(一)明确人才培养方向与目标

音乐专业是我国音乐院校中发展较早的专业之一,在人才培养方面仍然沿用传统培养目标,在当前教育改革形势下已难以满足社会发展要求。因此,首先需要地方音乐院校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具体对应用型人才怎样培养、培养方案有较为清晰地认知。从社会角度而言,可以通过社会调研和用人单位反映状况来确定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程度,为高校人才培养方式提供可靠数据;从学校和学生角度而言,音乐专业发展至今,已经具有较为久远的历史,需要进行人才教育方面改革,可以采取完善专业课程设置等方式来明确人才培养方向[3]。另外,院校还可参考其他院校教学目标与教学方式,结合自身音乐教学特色与优势,对相应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与时俱进的调整,找准应用型人才培养在音乐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二)优化教学模式

传统音乐课程设置上,大多数高校是“理论+实践”为主的课程模式,音乐教学内容主要是以声乐指导和一般性器乐教授为主。基于此,首先,在教学内容上,可在原有课程体系基础上增加实践性课程,比如创新创业培训课程、音乐实地表演等形式;还可增加合唱、合奏等实践教学模式,以此不断提升学生实践运用能力。其次,教师还可开展兴趣教学,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感兴趣的音乐课程,可将其作为选修课程进行教学,一方面,能有效增强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还能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同时,院校应合理安排音乐课程学习篇目与课时数量,适当增加社会实践课时节数,精简音乐课程篇目,帮助学生大胆走出校园,用音乐表达自我。而且院校还需引进先进的音乐教学器材及其他教学工具,要求教师为学生开展多样丰富的音乐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要求。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音乐专业课程而言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针对教学过程中实践性不足的问题,需要地方音乐院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加强实践活动,丰富学生实践经验。具体事例为:可以不定期举办“校园音乐节”“音乐才艺展示”等活动,加强课外实践教学环节。此外,还可以分设课外实践小组,组建各色音乐团队,到学校合作的社会企业中实习,参与项目表演,提升学生实际操作水平,缩短其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4]。除此之外,地方音乐院校还可积极拓展学生音乐实习渠道,建立与社会相关企业的长效合作机制,定期安排学生分批到音乐单位实习,熟悉音乐工作;还可聘请社会专业人士到校为学生进行现场指导,组织学生参与社会音乐活动,与校园音乐教学一起,共同强化学生音乐实践环节。

四、结语

当今多元文化发展背景下,应用型人才是地方本科音乐院校人才培养的新方向,而且社会对音乐人才需求也在逐渐扩大化。对于地方音乐院校而言,需要不断改善自身教学条件,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角度出发,在原先课程设置、培养目标以及教学模式等多个方面进行全方位培养,让学生真正学有所成,培养其成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

猜你喜欢
应用型院校人才
人才云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