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文献综述中的残疾人托养服务研究

2021-11-22 13:34余丽琼
就业与保障 2021年2期
关键词:托养残疾人机构

文/余丽琼

目前,残疾人作为特殊群体,吸引了许多人的关注和关怀。我国残疾人托养服务在2007年拉开帷幕,经过十余年不断的发展和壮大,在中央以及地方的配置下变得完善和全面,中国残疾人的托养服务正在稳步推进。当前,北京、上海、江苏等发达省市的残疾人托养服务走在全国前列。截至2019年,中国残疾人的数量达到了8500万,其中重度残疾人的数量达到2500万,根据中国2019年残疾人事业上的一个统计可以看到,目前显示的残疾人托养服务中是有22.4万残疾人需要进行关于托养的服务,同时存在93.9万残疾人可以接受居家的托养服务[1]。而我国目前有托养需求的残疾人高达两千多万,可见目前残疾人托养服务供给严重不足。我国残疾人托养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社会化的养护照料服务主要针对的是16岁以下的孤残少年儿童和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体。生活相对困难的就业年龄段智力、精神及重度肢体残疾人,则需要给予更具针对性的养护照料服务。因此,完善残疾人托养服务,有利于提高残疾人的生活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国外对残疾人托养服务的研究

(一)关于残疾人康复的研究

残疾人康复需求大,且康复需求与康复服务之间、地区之间都存在差距,另外西方残疾人康复服务模式受“去机构化”运动以及社区融合观念的影响,开始向社区和家庭转变。May Berry认为由于农村的经济基础和自然条件相对来说都比较差,服务机构缺乏专业的管理和服务人员,资金支持和基础设施等,严重阻碍了农村康复服务机构的发展;Jose R.Sachdeva Sandeep进行研究的对象是印度视力上的残疾人,分析总结目前印度的关于这个残疾的政策,得出了发展残疾人对自身关于康复的很多方面的研究,可以看到需要对残疾人的个人信息进行分析与研究,创新更多的残疾人完整的工作开展与进行,如通过互联网平台更加深入的发展更为系统的工作,依次提高政府针对残疾人工作的开展[2]。Bowden认为,英国实施的是一种面向精神、智力的重度残疾人的社区康复服务模式,更加强调残疾人独立,主要为残疾人及其家庭提供日间照料以及在社区内提供社区住院康复等服务。

(二)关于残疾人社会保障的研究

国外残疾人社会保障的种种制度和研究大多因国家国情的不同而不同。英国学者迈克尔·奥利弗认为,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要与社会发展水平相一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障残疾人能够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获得平等的权利。Marin提出一些西方国家在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所面临的困难:一方面,政府需要解决长期失业的问题;另一方面,要为残疾人提供社会保障。总体而言,如何做到既减少失业问题又能让其生活得到保障,这已经成为各国政府进行社会保障改革面临的难题。桑原洋子则指出,现在的残疾人是社会的主要帮扶的群体,能够极大程度地满足目前对残疾人的需要,不仅能为广大残疾人提供多角度的服务,还可以为残疾人提供各种福利设施和完善的工作。

(三)关于残疾人社会融入的研究

社会融入符合满足现阶段国际社会残疾人在事业上的发展不断变化的需要,同时满足残疾人享受到公平理念的存在,有利于残疾人以一个平等的态度进入到社会的发展过程中。Sin认为,残疾人想要在社会上更好的融入,就需要有一份自己的工作,工作是残疾人通向社会的门槛。弗雷德通过跟踪研究,认为社会融合水平和健康具有较为强烈的正相关关系,在这个意义上,提高残疾人群体社会融合水平,对于促进残疾人康复工作展开具有一定积极作用。Madrid认为,残疾人可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并能够很好地融入社会多种发展的工作中,其符合医疗上不断发展的变化,这样不利于加大对残疾人整体质量的加大以及多方面社会的融入和提升[3]。

二、国内关于残疾人托养服务的研究

(一)关于残疾人托养服务供给状况的研究

我国目前残疾人托养服务的机构整体的数量在不断地增多,同时也使得其各种形式不断的完善和壮大,但就目前整体的残疾人托养服务中的供给和需求之间是存在一定的关系的。刘振杰认为,以我国2518万的重度残疾人数量和现有残疾人托养机构数据进行估算,每千人的重度残疾人中仅有0.033个残疾人托养机构,重度残疾人由于其自身各种因素对托养服务需求极大,但我国残疾人托养机构建设尚不能满足残疾人的托养需求[4]。张英秀认为,当前政府是托养服务的供给者,“一刀切”现象也正变得更加的严重。政府购买的居家托养服务会伴随着矛盾出现。经济负担较重[5];林志聪发现从现在广州市机构托养能力来看,远远不能满足残疾人托养需求。各托养机构已基本饱和,大部分托养机构已经没有空余床位。残疾人托养资源在各行政区之间,机构之间,机构内部都存在分配不均衡的情况[6]。刘雪通过对山东省的残疾人托养设施的供给与需求状况进行研究,发现目前不仅存在严重的机构数量的供需缺口,各机构设施还存在不同程度上的短缺、陈旧。刘翔以无锡市为个例对残疾人托养专业化服务展开研究,认为当前从事残疾人托养的专业化人才存在供需矛盾,当前的专业化人才存在数量和结构上的双重严重短缺。

(二)关于残疾人托养服务模式的研究

我国各地目前可以开展全日制的托养方式、以及其他形式的居家和日间照料结合在一起的辅助的照料的存在。徐洪、任涛认为现在的托养服务模式同时需要创新基于完善搭建的完整的框架和体系出现,应当是把居家托养当成主要的照料的形式,日间照料属于重要的载体的形式,全日制机构托养属于骨干力量的主要存在的方式。周汝琴则倡导建立医养融合的托养服务模式,推进托养服务与医疗服务相结合,对基本符合医疗条件的托养中心,确定为医保定点单位,中心拿出一定的床位通过购买服务方式运作,为需要护理的残疾人开展有偿托养服务。吴圣楠、孙雨洁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的山东省的残疾人事业出现非常严重问题,表现为庇护性就业托养模式正在成为现在的主要的托养模式,建议在托养服务模式上进行更多的托养的模式开展。白先春通过对江苏省残疾人托养服务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发现残疾人的个体,经济、环境等多种的因素都会影响托养服务不断的完善和进步,提高残疾人开展深入的托养服务水平可以开展全方位的建设的工作进行,社区机构托养模式的建设可以针对目前的社区内残疾人以及多种的等级的开展进行,针对性增加满足现在的关于残疾人的托养服务的数量的开展。朱美婷等人认为,政府应当着重发展日间照料模式和寄宿机构托养模式,因为这两种模式都具有福利性质,更适宜重度残疾人的托养需求。

(三)关于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的研究

建立完善的残疾人托养服务属于长远的发展目标,以此确保托养服务体系各项工作有标准可依,有规章可循,促进残疾人托养工作持续健康运转;冯善伟、任占斌则鼓励建立残疾人托养服务标准体系,它的建立有利于托养服务的供给机制和方式的创新,实现公共服务的优化配置,提高政府投入服务资金的使用效益;李军、李晓虹、赵建玲通过对山东省老年残疾人托养服务状况进行深入研究,认为应当以需求为导向,以就近就便为原则,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供分类多样的托养服务,通过创新性拓展残疾人托养工作范围。孙玉曼基于AGIL模型认为,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可以不断的完善和深入进行,依靠有机体协调与配合发展。

四、结语

通过对残疾人托养服务供给状况、服务模式及服务体系进行分析总结,发现我国学界日益重视残疾人的托养服务的问题研究,在强化理论研究的同时,也加强了个案研究。但是,国内现有的研究多侧重于实践总结,注重托养服务本身。然而,对于托养服务还可以进行深入的基础理论研究,对残疾人的托养服务保障机制进行系统的评价,这就需要在服务体系中同时开展这一机制。这样对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具有多方面的意义,例如提高自己的托养服务水平,切实有效地开展满足残疾人需求的托养服务,使残疾人的利益得到最大化。另外,目前还缺少国外的托养服务模式与国内进行对比系统分析,不利于吸取国内外的经验与教训。

猜你喜欢
托养残疾人机构
残疾人托养的现状分析及完善路径选择※
——基于广州市的实证分析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我骄傲
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意涵、建构挑战及政策选择
医院托养模式中医康复治疗痉挛型重度脑瘫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