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主题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

2021-11-22 03:55黄动员
读与写 2021年16期
关键词:教师应初中生历史

黄动员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第二中学 山东 东营 257086)

引言

历史学科在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对于初中生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完善教学理念,以便培养学生的素质,以此来提高分析能力以及判断能力,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吸取经验与知识,以便培养历史素养。

1.根据课本教材,构建开放课堂

在进行主题教学时,应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将学习目标作为前提,将碎片的知识点连成线,并将主题作为线索,构建成知识网。比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教师应将“毁灭”作为主题,并搜集阅读材料,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促使其对圆明园发挥想象以及思考[1]。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历史的魅力,使其感受圆明园毁灭所带来的震撼。主题教学适用于更多授课内容,能够帮助其培养历史文化素质。

1.1 整理学习内容。在初中阶段,主要是依靠教材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将教材知识与不同学科、文本内容以及社会生活进行整合,以便形成系统化、结构化教学。教师应以教材为主整合问题,以此来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以及认知。

1.2 拓展历史史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初中生学习情况,以及历史学科的特点来拓展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教材研读”栏目中会介绍大量的知识,教师应引导学生研读,思考以此来提高初中生对知识的了解,以此来提高历史文化素养。在拓展史料时,学生应尊重历史,应通过多方途径进行考察,从而确保史料的真实性。在初中阶段,教师可培养学生的时间理念,通过时间将事件结合起来,形成知识链,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梳理知识,加深对知识的印象,促使其更快的进入学习状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创设主题情境,设置疑问内容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符合现如今的教育水平,然而主题教学正好能够弥补这一缺陷,因此,教师应在课程的基础上创设综合课程,并站在学科的角度上发散思维,创设主题课程。在课堂授课时,教师应运用材料创设主题情境,为提出问题做铺垫。随着历史教材的不断改版,导致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论述简单,缺乏史料说明。这对于初中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概括能力有着重要影响[2]。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情境教学,利用材料将场景再现,这样能够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使其对历史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材料的运用能够让初中生直观的感受到事件发生的经过,使其了解人物的心态,并让其与历史知识产生共鸣。

以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中国历史第四单元第12课《民族大团结》一课为例,教师应以“民族发展”作为课程主题,并在课堂上播放《爱我中华》歌曲,以此来调动学生的课堂情绪,激发其学习兴趣。并通过多媒体展示具有民间特色的服装秀进行课堂导入。并提出“中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的问题,以此来促进其思维,使其在思考的过程中提高发现、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真正了解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政策和各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情况,并为接下来“香港与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的交往”的学习奠定基础。

3.围绕重点内容,完善教学体系

传统的授课方式就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容易形成厌倦的心理。教师经常以“我说你学”的方式进行教学,这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阻碍了学生的发展。然而主题教学能够完善授课过程中的不足。因此,教师应以主题教学为依据,合理科学的设置教学目标。教师应熟悉教材内容,将书中的重点难点整理起来,并将核心素养渗透到教学中,这样能够推动初中课堂的发展以及改变学习方式。比如在学习春秋时期知识时,教师可以用历史典故,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将其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从而活跃课堂氛围。教师应将“春秋时期”这一时间点作为主题线索,并以此为基础扩充内容,从而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在通过“一鸣惊人”的故事,帮助初中生了解该时期的背景,并从旁引导初中生分析材料、总结知识,使其了解周王室的秘密,并提出问题来促进初中生思考。在同学们解答后,教师可进行总结归纳,并提出同学们的不足,以便其进行改正,从而体会历史的魅力。在授课中,教师应运用积极简明的语言来调动初中生思维,以此来满足其心理需求,从而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因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叛逆心理,如若教师一味的要求其做不喜欢的事情,会导致其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增加师生之间的距离感。因此,教师应坚持以生为本,将课堂主导权交到学生手里,促使其发挥主动性。应关注其的一举一动,了解其想法,发现其闪光点,多与其沟通交流,以便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帮助其和谐相处,形成课上师生课下朋友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友好相处能够为接下来的教学提供便利。

4.吸取历史经验,养成正确价值观

主题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授课模式,具备多维的、形式多样的特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吸收知识,激发其学习热情,以便养成历史文化素养。同时在初中学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这能够为初中生提供新的见解。同时在学习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其历史素养,帮助其在学习的路上越走越远,以此来拓宽其视野,加深对知识的认知[3]。因此,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应多运用历史教训。比如在教授九一八事变时,教师可播放《松花江上》背景音乐来集中学生注意,从而进行课堂导入。并以“九月十八日”这一时间段当成主题,通过时间点来制作思维导图,帮助同学们梳理知识,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在将班级成员分成小组形式,根据地图册进行分析,使其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情感价值观念。然后教师在以教材为依据,向同学们灌输九一八事件对于中国的影响,使其在教师的引导分析历史材料,从而养成正确的价值观。

结束语

总而言之,应根据教材内容构建开放型课堂,创新主题情境设置疑难问题,围绕重点内容完善教学体系,以及吸取历史经验养成正确的价值观来完善授课,这对于培养初中生的文化素质有着重要影响,能够促进学生成长,促使其养成良好历史文化素养。

猜你喜欢
教师应初中生历史
“双减”背景下初中生作业管理的实践探究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措施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教师应如“水”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