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源培训的思考

2021-11-23 05:47张德明
就业与保障 2021年8期
关键词:劳动力人力资源农民

文/张德明

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相关文件,当前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与关注均有所提高,已经将人力资源开发作为提高国民素质水平、推进工业化与产业化建设、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路径来看待。在此背景下,通过创新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源培训体系,能够进一步提高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源的培训水平,建立以市场需求为核心的人力资源培训模式,进而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推动城乡发展水平的持续改善。

一、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源培训的战略价值

(一)是提高城乡发展水平、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

现阶段,很多农村存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已经成为阻碍社会经济发展和城乡发展水平缩减的主要原因。如何加强针对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训,是当前农村建设过程面临的主要问题[1]。其中,通过创新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源培训体系,能够实现优质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满足工业及第三产业的发展需求,在加快工业化发展进程的同时实现优质农村人口的迁入城镇,进而推动我国城市化建设水平的进一步发展。此外,就目前来看,我国国民经济已经逐渐步入全新发展阶段,在该阶段,以买方市场和整体素质提高作为主要发展目标,但内部需求不足仍是阻碍市场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因此,通过转移农村优质劳动力,能够刺激城市经济消费,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推动电商、媒体、电力产品等新兴行业的发展,继而全面优化现有产业结构,促进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

(二)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

针对当前我国农村建设情况,由于我国农民基数较大,“三农”问题依旧是制约农业发展、农民发展和农村发展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存在,既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社会稳定问题,又使得农民的生活水平长期难以得到改善[2]。对此,自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观目标后,而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便是应加强对于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源的开发培训。其中,通过针对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源构建科学的培训开发体系,能够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科学转移,在服务于工业和第三产业的过程中打破农业发展的恶性循环,既能够保障农村农业的良性发展,又能够妥善缓解农民的就业难题,提高农民的就业水平,促进农村进一步迈向小康社会。

(三)是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础前提

针对现有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源培训工作,借助优化农民就业思想,提高其转移至工业和第三产业的意愿,能够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再分配,保障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一方面,纵观当前我国农村发展情况,农村人口多、人均耕地面积少是很多农村存在的普遍问题,这就意味着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被迫只能通过打工形式以确保生活质量,而借助开展基于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教育,能够使农民获取全新的工作方向,在更新农民理念的过程中满足工业及第三产业的劳动力需求,最终在有效解决农民就业问题的同时促进多个产业的协同发展;另一方面,在农民培训过程中,一些农民仍然愿意从事农业,而通过开展系统的技术培训,能够强化其对于种植业、养殖业、畜牧业等农业衍生产业的重视,不仅有助于提升现有我国农业的发展质量,也能大幅优化农业的内部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的现代化与规模化发展。

(四)是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渠道

对于农村农民来说,劳动力转移意味着其将获取更多的机会学习先进思想和技术,其中,依托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源培训,能够提高农村农民的法治意识、民主意识,帮助农民掌握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及其他行业发展理念,而在农民将所学带回农村时,势必会使农村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受到冲击,继而造成农村经济的创新发展,实现农村产业结构的良性转变[3]。此外,对于现阶段来说,很多农村存有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而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后,包括退耕还林在内的各种农村生态保护工作将得到更加高效地开展,不仅有助于为农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能确保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二、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源培训的创新策略

(一)明确培训任务,完善培训计划

针对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源培训,尚缺乏完善的培训目标与培训计划,导致各地区开展的培训活动缺乏联系,无法形成长远意义上的劳动力转移规划。对此,应结合不同地区农村劳动力特点建立有针对性地培训方案,在满足农村劳动力就业意愿的基础上确保就业岗位与农村农民的有效对接,保障劳动力转移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其中,基于培训方向,应以家政服务、汽车驾驶、建筑、电工、焊工等实用技术为主,不仅学习难度较低,同时也能基本满足农村农民的就业需求,而对于培训过程来说,应结合培训机构、技工院校、就业训练中心等多个部门制定详细的教学实施计划,并由专门的政府部门予以审核管理,在培训结束考核合格后授予农民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确保农村的正常就业。

(二)创新培训方式,建设培训基地

于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源培训方式层面,应加强创新,积极优化,建立集引导式培训、定向式培训、订单式培训为一体的培训体系,突出区域行业优势,构建以优势行业为核心的培训品牌。首先,对于农民来说,其文化知识薄弱,就业观念落后,因此,应加强引导,利用农民创业的真实事例提高农民的就业思想,更新农民的产业观念,增强其自主参与培训活动的积极性;其次,根据企业和政府的需求,应尽快实现人力资源机构与企业的合作对接,根据岗位的实际要求构建订单式培训机制和定向式培训机制,保障人才供应的不间断性;最后,应加强对于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的建设,尤其是应注重以“58同城”等在线人力资源平台为依托进行人力资源培训管理,进而提高市场的核心竞争力,确保人力资源品牌的逐渐形成。

(三)完善培训保障,创新政策制度

在针对农村劳动力进行人力资源培训时,完善的保障机制是确保农民利益不受损害的关键基础,是真正提高农民经济水平的核心要素。因此,应进一步从立法角度就当前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源培训市场进行规范,在建立完善人力资源市场管理机制的过程中确保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同时,相关政府部门应定期就培训机构的准入资格进行审查,坚决打击违规培训机构,进而保障农民的切实利益,确保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协调进行。

(四)创新投入机制,加强培训支撑的重要渠道

在农村发展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培训属于公共产品,因此政府是其主要资金来源,这意味着在构建培训投入机制时,应建立以政府为核心的投入机制,保障市场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政府应加强对于现有资源的整合利用,逐步设立用于人力资源培训的专项基金,在保障资金供应稳定性的基础上确保各项培训工作的协调开展。此外,应加强与社会企业的合作沟通,秉承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培训投入参与,进而确保人力资源培训市场的稳定发展。

(五)创新运行机制,加强培训管理

针对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源培训市场发展过程,应建立完善的企业竞争机制,提高培训机构的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除了应以科学的保障机制规范培训机构,使其逐渐制定符合市场发展需求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外,还应建立从省到乡镇的多层级培训管理机制,在立足于农民利益的基础上加快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进而一方面提升培训管理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促进整个培训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结语

针对我国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源培训工作,本文较为详细指出了其战略价值和改进策略。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应围绕现有农村劳动力队伍构建完善的培训管理机制,通过不断规范培训市场以确保农民切实利益,在不断创新培训方法、优化培训运行机制的过程中为农民提供最科学的培训服务,最终有效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我国的社会发展水平。

猜你喜欢
劳动力人力资源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饸饹面“贷”富农民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寻找人力资源开发新路
人力资源服务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