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思考

2021-11-23 05:47马淑媚
就业与保障 2021年8期
关键词:工作岗位专业知识毕业生

文/马淑媚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现状

(一)社会整体就业竞争激烈

一方面,由于我国各项政策的放开以及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涌入城市,导致城市的就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1];另一方面,随着高校的扩招,每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呈现直线上升趋势,使得高校毕业生总供给量高于总需求量的形势愈加严峻。同时,由于部分学生在学校期间所学专业比较冷门,直接导致其在进入社会时无法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难以找到对口或者相关专业的工作,一旦转换专业方向,会造成高校毕业生丧失了其在高校学习期间所具有的专业能力优势,重新进入到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为高校毕业生带来巨大的就业压力。

(二)部分高校毕业生无法胜任工作岗位

由于我国应试教育的现状,很多学生在初高中的学习更多的是在教师或者家长的监督下进行,导致很多学生在进入高校学习后,很容易出现由于周围缺乏监督而导致自制力迅速下降的状况,自主学习意识降低,松懈懒散,课堂不认真听讲,随意应付考试,不再追求优异的成绩,而仅满足于不挂科,这种现象导致学生不能完全掌握大学期间要求具备的专业知识能力,在毕业时容易出现外强中干的情况[2]。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因为自身没有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或者提升专业技术水平,一路混到大学或者研究生毕业,最终只是获得一纸文凭,其自身能力并没有得到切实的提升。如此一来,直接导致高校毕业生在择业时缺乏竞争优势,空有文凭,却无法胜任其所面试的工作岗位。

(三)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渐多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拥有更加广阔的创业就业空间。观察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创业的方向,已经明显区别于前几年的发展状况,创业方向呈现出多样化趋势。许多高校毕业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已经对未来走出校门后的职业发展有一定的规划,在学校期间注重积极主动结识有相关社会经验或者相关专业技能的人才,积蓄自身力量,在走出校门之前就已经掌握基本的创业知识,具备相应的创业能力。加之互联网浪潮的发展,自媒体时代的出现,游戏主播、网络直播、网游评论等诸多形式的新职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行各业都有高校毕业生创业发展的身影[3]。

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应具备多项举措

通过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可知,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既有挑战又有机遇,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为此,高校应该更加注重吸取经验教训,抓住时代发展的机遇,采用多种方式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充分利用新时代的特点,帮助高校毕业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为此,可以从高校和毕业生两方面提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具体措施。

(一)高校采取多种措施帮助学生就业创业

大学是很多学生从学生身份步入社会的重要过渡期,承上启下,对学生能否顺利进入职场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大学对学生的教育,除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之外,要更加注重实用性,要考虑到学生步入职场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文化知识教授。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提高学生就业率,高校可通过以下几方面帮助学生就业创业。

1.加强就业的引导与推荐

高校在向学生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对于学生就业创业的引导工作。可以针对大三、大四或者研二、研三的学生,设立相应的就业创业课程,该课程可以采用校企联合的方式授课,让相关专业的企业工作人员参与到学生的课堂中,或者将课堂从教室学习拓展到企业实习中,带领学生参观企业的发展经营模式,改变枯燥乏味的传统课堂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有机会了解、接触到社会中的企业,更加明确的了解相关岗位的要求,了解社会就业的大环境,从而知道未来步入工作岗位时,相应岗位所需要学生具备的专业能力,从而让学生能够在学校学习期间有的放矢,为自己心仪的工作岗位做准备,更快、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相关能力和知识。

2.加强就业宣传工作

从高中步入大学,大学生对于就业择业的意识比较模糊,因此高校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在微信公众号、微博、论坛中增加有关就业择业的宣传内容[4]。学校要紧跟时代的潮流,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分析社会中工作岗位的需求,培养与社会需要相匹配的人才,不能空谈理想,而要脚踏实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高技能、全方位的人才。学校在向学生普及就业知识的时候,应该注重积极主动的一面,强调具备专业能力的人才,更容易找到合适的工作,在社会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同时,高校也要在宣传中让学生摒弃职业有高低贵贱之分的主观意识,帮助学生拓宽就业的选择。此外,还可以邀请一些就业创业方面有所成就的学长学姐,回学校向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总之,高校要鼓励学生无论是进入企业或者公务员岗位又或者是自主创业等多种途径的职业选择,告诉学生无论哪一种职业选择都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都能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二)高校毕业生要多方准备,提高就业创业水平

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学校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就业氛围,了解企业的岗位需求,帮助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的前提下,高校毕业生要想更好更快的就业创业,还需要自身为之付出更多的努力。

1.摆正心态,树立科学的就业观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每年大学都在扩招,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5]。作为大学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现状,要树立正确科学的就业观。大学生就业的市场相对而言,人员素质比较高,与其竞争的都是大学生或者学历更高的人才,因此大学生在就业时一定要先正确认识自己,在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的同时,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短处,取长补短,对自己有更加明确的定位,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应该对自己的择业观有更加明确的认知,不能单纯按照父母的意愿择业,或者是只追求表面光鲜亮丽,但与自身所学并不相关也不感兴趣的行业。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大学生一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能力进行就业创业,积极投身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浪潮中,主动推销自己,先就业后择业,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培养一技之长

学历是寻找单位、工作的敲门砖,但是工作不仅需要的是一纸文凭,更重要的是大学生本人的自身素质和能力,只有扎实的专业技能才是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障。因此大学生要想能够在毕业时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在学校学习期间一定要自觉主动地学习专业知识,扎实掌握专业技能,珍惜大学在校学习期间的宝贵时光,刻苦学习、努力钻研,切实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的同时,大学生还要注重社交能力,组织表达能力等诸多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参加学生会、社团等,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全面提升自身素质。

3.多方收集就业信息

在具备相应就业能力的同时,信息掌握能力也会直接影响到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方向。因此,大学生在步入校门之初,就应该为毕业之后的就业做准备。大学生可以通过了解就业网站、参加招聘会、加强与自己亲朋好友的密切联系,从多方面获取就业信息。同时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就业面试能力,在校期间多参加各种形式的活动,提高自己的胆量和表达能力,尽可能多地了解各行各业的就业工作情况,只有掌握的信息足够多,大学生才能拥有更加广阔的选择空间,可以更加精准地掌握自己以后的就业方向。

三、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们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高校毕业生的数量每年都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而这些高校毕业生是社会中最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代表着社会的发展方向、祖国的未来。能够学以致用,是每一位学子在毕业之初、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时最初的心愿。通过从高校和学生两方面探究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当前和今后都必须高度关注的话题。

猜你喜欢
工作岗位专业知识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传播专业知识,启迪成长智慧
开年珠宝小惊喜
最“叛逆”的毕业生
软件技术专业知识地图的应用研究
真心可笑的办公室规则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