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及对策研究

2021-11-23 05:47陈龙
就业与保障 2021年8期
关键词:意识大学生教育

文/陈龙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概述

(一)创新创业的概念及关系

创新,从词义上来说,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更新;二是指创造出来的全新的事物;三是指发生更改。在理论上,当今学者并没有给“创业”一词一个普遍接受的定义,但从广义上来看,创业一般指创造新事业的过程。其实有时候,创业成功与否,取决于本身的创新程度,一个“变量”加上一个创新“函数”就组成了一个新的创业,他们在本质上是可以共通的,也是可以互相往来的[1]。

(二)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在实际操作和行动中,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有着很大的区别,但两者的共性远胜于个性,从大范围上分析,两者的出发角度相同,即从当代新的教育理念和统一的维度出发,受众主体为学生,应该从一个整体大范畴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研究和剖析。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目标和内容

(一)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当前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也是各类人才技术的需求大爆炸的时代。衡量一个人才是否是全方面发展的人才,主要看他是否具有创新意识;衡量一个国家未来的综合发展实力,就要看这个国家是否有创新突破的能力。如今市场经济也不再是单一的传统竞争模式,创新水平的高低成为了市场经济中抢占发展的先决条件。为了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必须集中精力,培养一批又一批优秀的高校毕业生,帮助他们树立起创新创业意识,从而使其在市场发展过程中作为源源不断的生力军补充到发展的每一个环节。

(二)缓解就业压力,实现自我价值

大学生是一批高层次、高水平的人才,未来也会是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帮助大学生树立起创新创业意识,不但可以促进学生自身发展,而且能为今后国家在全球的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提供必要的助力。

(三)符合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潮流

创新创业教育虽然在国内还是一个新鲜事物,但是在国外已经有了较为悠久的发展历史,也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体系。欧洲各国在这方面不但有充足的经验,成熟的教学团队,而且也对于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十分支持,在资金、人力物力财力各方面都给予大力帮助。澳大利亚也是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国家之一,目前在这方面已经有了长足发展,并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发展之路。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必须要大力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以追赶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潮流。

三、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

在教育开展方式上也很多样,主要涉及课内教学、校内实践和校外拓展等。

(一)创新创业意识

简单来说,创新创业意识就是对自我的综合素质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知,了解下一阶段开展创新创业的需求并为此付出实际行动,去主动寻找和开拓市场。目前,在我国现实情况中,普遍存在着创新创业意识缺乏的问题。在现阶段,就需要对高等院校的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意识培养课程,为未来宏观经济的发展与企业水平提高奠定良好的人才保障[2]。

(二)创新创业能力

具体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创新创业的能力可以分为创新能力、学习能力、人际沟通与交往能力、企业运营能力、个人素质提升能力等方面。在具体场景中,他们都能对企业的发展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

(三)创新创业心理品质

要想进行创新创业,必须培养起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承受压力的能力。同时,还要求参与者有坚定的信念和百折不挠的勇气决心。

(四)创新创业综合知识

创新创业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它要通过多方面的学习与培养,形成一个全局化的知识体系,才能进行创新创业。因此,高校学生不但要从心理准备和创新意识上下功夫,还要不断扩大自身知识面,综合学习各类文化课程,为创新创业打好基础。具体来说,创业者不仅要了解企业管理、专业技能、市场准入、生产流程等各方面的事项,而且还要知道财务、法律等多方面的知识内容,做好初步的了解与心理准备。

四、大学生创新创业对策研究

(一)加强高校、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等各主体要素之间的合作

国家政策和当地政府的支持力度至关重要,政校合作、校企合作已经有一定的开展基础,接下来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合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在创业环境方面,需要有完善的创业制度,强有力的保障以及透明、公开的监督机制;其次,注入资金进行帮扶。高校经费来源途径固定,不能满足创业需求,需要政府的资金支持和帮扶,尤其是创新创业这一新的尝试板块;最后,各级行政主管部门需要加强对高校创业模式的教学指导,在相关的创业项目上给予意见指导、理论和相关经验的支持,为前期的创新创业扫除雷区,避免学生走更多的弯路,并且为创业搭建优质且良好的服务建设平台。

相关部门及企事业单位掌握着大量的优质行业资源,尤其是在项目实践,成果立项及转化等方面存在无可替代的先天条件,可以为创业者提供更好的环境。高校则负责为各部门提供专业人才储备、人才输送、技术探索和创新尝试等。想要在创新这条道路上,大家双方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一,搭建研究平台,创造良好的创业条件;其二,全面发挥各自的自身优势和长处,如资金优势和技术优势等;其三,利用各部门成熟、丰富的实战经验和资源,为创业者解决咨询、意见指导、资源共享等。

逐利是企业的天性和根本,因此在其支持和帮扶大学生创业方面,可能面临时间周期长、收益短、不确定因素等,在实际过程中也可能碰到一些实际问题。为此,其可以采取不直接参与、间接帮扶与支持等手段,帮助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顺利开展。

(二)高校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改革、队伍建设和基础建设

摆正创业教育的位置,认清在教学中的定位。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主副课程的安排、所授课程的广度、深度及授课对象等方面都需要有一个确定的目标和逻辑,明确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再者,要多提倡和引导外界力量的介入,为之提供活力和新鲜动力。其专业性和需求性可以进行互补。高校师资力量和人才储备丰富,企业社会资源和实践经验丰富,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吸收对方的优点和优势,达到双赢和共同进步的目标。

基础的配套设施对创新创业教育来说是强有力的支撑。除了基本的公共教学设备和设施外,还需要有其他一系列的专业设备设施,有条件的甚至可以设置一定规模和数量的模拟训练场所,以帮助创业者进行模拟和演练,从而避免在实际中犯错。这些硬件条件都具备后,还需要校企双方进行更深入的合作和交流,共同创建“园区”“项目成果基地”等,帮助学生成长进步。

(三)创新和完善大学生创新体系

政策的创新和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套完善且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其时间周期也会相应地增加,但其是公共政策中的关键一环,有着重要的意义,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政策的完整性需要贯穿整个过程,为此,要提高学生的参与率;第二,处理好各环节之间的协调性,避免产生政策相互矛盾以及不符合的情况发生,还要注重政策的适应性和连贯性;第三,切实保证政策的实时性,及时、广泛收纳和听取大众的意见和建议,并采取合理的建议,制定切实可行的相关政策。

从法律层面来看,我国现行的大部分创业政策都不具备相应的法律效力,在实际中不能及时确保政策的连续性和持久性,也不能很好地给予创新创业者全面的保障。为此,应促进制度的完善,提升法律的支持作用,以更好地确保各项政策的执行落地,并加强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普及。

目前,政府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监督方面具有较大话语权的,而且在各体系相对还不够完善和健全的情况下,做好政策的制定和监督落地是政府职能部门的基本工作之一。因此,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政府的监督和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四)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措施

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应具体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在培养所需人才的同时,在课程设计和内容体系设计等方面也应做出相应调整和具体规划,以具体教学结果为导向,从而保证具体的效果;另一方面,树立良好的创新创业意识,让学生主动探索学习,加强和提高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为以后创业打好夯实的基础。

开设第二课堂,不定期、不间断地以滚动的形式开设课程,这个课程需要贯穿整个计划始终,以为大学生提供有效的计划和落地执行的有效保障。其次,设立相应的机构和组织架构,成立以学校为首、院系和学生联动的三层机构,各司其职,分工明确有序,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时间安排,来弹性选择符合自己的创业计划和具体项目。

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技能和素质,采用搭配教学,集中培训和进修等方式,提高专业技能要求。鼓励和支持教师下到企业考察和学习,挂职锻炼,学习总结经验。从而提高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创业管理能力,增加实战经验,最终提升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效果。

五、结语

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和社会各行业的进步而言十分重要,因此,现在高校越发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将其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但现如今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一定不足,影响了教育效果,为此,文章对此进行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措施,希望能够为帮助高校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水平提供一定帮助。

猜你喜欢
意识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大学生之歌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