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第二课堂活动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2021-11-23 05:47胡瑞霞
就业与保障 2021年8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院校人才

文/胡瑞霞

近年来,在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中,“第二课堂活动”并不是一个新模式,众多高职院校已经开始实践第二课堂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高职学生不仅可以表达想法、展现才华,还可以倾听见解、开阔视野,在广泛的交流与互动中,进一步发散个人思维,拓宽个人知识储备。这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相互启发的过程,有利于高职学生获得思想、文化上的熏陶,逐渐学会以更加成熟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做一个有知识、有文化、有涵养的新时代人才。

一、第二课堂活动内涵概述

在课堂之外开展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可以称之为“第二课堂活动”。从内容上分析,第二课堂活动并不受教材限制,可以对教材进行补充,也可以对教材进行多角度延伸,重点在于丰富学生知识储备。从形式上分析,第二课堂活动不受时间、场地限制,可以在校园内进行,也可以在校园外进行[1],还可以在线上进行,比如说,“社会实践”“户外参观”“校企合作”“网络学习”“远程学习”等,都属于第二课堂活动形式。从育人目标上分析,第二课堂活动更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比如说,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学生个人优势是什么?学生学习习惯有什么问题?总体来说,第二课堂活动是以“立体化”视角看待学生,致力于培养“有知识”“有能力”“有思想”“有美德”的综合素养型人才。

二、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一)培养有知识的人才

高职院校是传达知识的重要阵地。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体系中,设有不同专业,比如说,“中文专业”“新闻专业”“财会专业”“建筑专业”“护理专业”“体育专业”等。这些专业虽然针对不同方向,但从人才培养角度来分析,都具有相同育人目标,致力于培养有知识的专业化人才。如何体现这种专业化特征?高职学生进入社会后,可以通过所学知识实现:1.丰富个人知识储备,增长个人见识,建立个人思维模式,对事物形成个人见解;2.具备良好的社交能力,比如说,交谈、合作、活动等,可以获得集体认可,并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2];3.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岗位,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带动企业发展,成为企业运转中的一个部分;4.通过个人行为、个人工作,配合社会政策,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二)培养有综合素养的人才

立足新时代育人目标,我国高职院校不仅要培养有知识的人才,还要培养具备综合素养的人才。关于综合素养内涵的理解:第一,专业知识。具备综合素养的学生通常保持对学习的正确态度,可以在学业上取得一定收获,掌握某个专业的核心知识或核心技能;第二,实践能力。综合素养型人才不仅要会理论,还要懂实践。比如说,学习新闻专业知识后,学生如何将新闻知识运用到记者工作、编辑工作、媒体工作中?这就是对实践应用能力的考验;第三,个人素养。综合素养型人才通常拥有良好的个人素养,可以给他人留下美好印象。关于个人素养定义,包含多方面内容,一般涉及:“爱国情怀”“集体荣誉感”“奉献精神”“创新能力”“职业道德”“文明言行”等。良好的个人素养,是高职学生融入社会的基础,也是高职学生实现个人价值的前提[3]。

三、第二课堂活动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第二课堂活动的地位

第二课堂活动是学生视野拓展、能力提升、拓宽见识的重要载体,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首先,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紧密相连,是对第一课堂的补充。第二课堂的活动内容,相较于第一课堂更加丰富,途径、手段更多,更加能充分发挥人才的自主能动性。在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中,第二课堂的重要地位已经不容忽视,可以极大地充实课堂教学的内容,让课堂教学更加灵活,让学生学习起来更加轻松,增长了学生在第一课堂之外的见识。同时,开阔学生的视野,对于学生语言能力、表达能力、知识转化能力的提升均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第二课堂的重要地位值得引起重视。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双目标”,即发展目标和就业导向目标。基层目标就是培养“成人”的问题,即学生的文化素养,包括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二课堂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将学生培养“成人”,在提升学生做人、做事情和精神方面占据重要的地位。

第二课堂是大学环境育人的重要内容。通过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大学生学习成长,丰富学生专业知识之外的文化知识,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的各种能力,善于社会交流和学习交流,不断强化文化知识,可见第二课堂是环境育人的重要内容,为其提供重要的成长场所。

(二)第二课堂活动的作用

1.健全人才培养目标体系

融入第二课堂活动后,高职教师可以通过活动情况,重新设计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健全目标体系。具体来说,一方面,在第一课堂教学中,大部分高职教师都以“学习成绩”为核心。而在第二课堂活动中,高职教师可以从不同角度评估学生,比如说,学生主动意识、协作意识、创新意识、奉献意识。基于多样化评估角度,高职教师可以制定更全面的目标体系;另一方面,在我国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高职教师需要从“核心素养”层面,关注学生各方面进步。但传统的第一课堂,授课时间有限,授课形式单一,教师很难落实核心素养教育内容。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后,高职教师可以通过广阔的第二课堂,关注不同学生的个性化优势,从“个性”出发,制定更全面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

2.提升人才培养整体质量

第二课堂活动相当于教育教学的巩固,可以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具体来说,一方面,在高职院校第一课堂中,有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可能会“掉队”。这个时候,第二课堂活动可以提供学习辅导,帮助掉队学生反复温习重难点知识,尽快跟上其他学生的步伐,实现人才培养工作整体的进步;另一方面,在第一课堂的学习中,大部分学生都侧重书本知识、专业知识,而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深入探索专业知识,还可以从书本走向生活,广泛接触各种各样的知识体系,从多个方面提升综合能力。

3.突出人才培养文化内涵

通过第二课堂活动,高职教师可以传达深刻的文化内涵,从“文化层面”培养高职学生。首先,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往往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活动可以打造不同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以更加直观的方式走进知识体系内核,深刻理解知识体系背后的文化内涵;其次,参与第二课堂活动时,高职学生需要主动从文化层面要求自己。比如说,在一些集体性活动中,如乡村志愿者、交通志愿者、养老院志愿者等,学生要有奉献精神、探索精神,敢于为集体服务,才能顺利融入活动、融入集体。总体来说,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活动看似在娱乐、游戏,实则蕴含深刻的教育意义,可以将知识体系转化为轻松、幽默的形式,帮助高职学生走进知识体系内涵,获得文化层面熏陶。

四、第二课堂活动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渗透路径

(一)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内容丰富学生知识储备

一方面,结合第一课堂内容,高职教师可以设计有针对性的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对第一课堂进行合理补充。举例来说,学习红色文化相关知识时,高职教师可以组织“观看红色电影”“游览红色线路”“参观红色遗址”等活动,让学生通过电影、景区、遗址等客观存在的事物,了解更丰富的红色文化知识;另一方面,第二课堂活动不仅可以巩固课本上的知识,还可以拓展课本相关知识。比如说,学习红色文化之后,高职教师可以举行“中华传统文化鉴赏-讲座”,按照时间历程,详细讲解与红色文化相关的其他文化形式,如“民间艺术文化”“戏曲文化”“篆刻文化”“儒家文化”等。这样一来,红色文化可以成为一个窗口,打开这个窗口后,高职学生可以接受各种文化形式,不断丰富自身知识储备。

(二)利用第二课堂活动形式培养学生个人兴趣

一方面,第二课堂活动多种多样,可以很好地调动高职学生兴趣。比如说,以高职教师为引导,第二课堂活动主要有:讲座、会议、竞赛、论坛、校企合作等。以高职学生为主导,第二课堂活动一般涉及:自主实践、公益活动、社团活动、小组调研等;另一方面,通过第二课堂活动,高职教师可以提供成熟的平台和条件,鼓励学生发展个人兴趣爱好。

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抢占当今科技发展前沿、保持科技领先地位的重要策略,也是一所大学的立足之本。在培养创新型人才过程中,第二课堂活动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是每个教育者应该重视和深入研究的课题。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院校人才
人才云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西子湖畔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