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导师”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研究

2021-11-23 05:47张婷陈丹
就业与保障 2021年8期
关键词:导师辅导员育人

文/张婷 陈丹

当前,高等教育已逐渐实现全面化、普及化,对于日益复杂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及新时代教育来说,所需面对的挑战也越来越多,由辅导员和班主任为主的传统学生管理体制已经不能满足高等教育的发展。2004年中央16号文件[1]规定:“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班主任具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多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教育部出台多项规定规范教育管理工作,学界也在探讨如何改变传统的专任辅导员管理体制,创新发展新时代高校学生工作的管理模式,做到教书、育人相结合,使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能够落到实处,以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培养本科生,让辅导员、班主任、导师合力育人就显得至关重要。我院提倡本科生由学院培养,同时实行“辅导员—班主任—导师”三位一体的合力育人模式,从而实现本科人才培养的一体化。

一、“辅导员——班主任——导师”三位一体模式构建

(一)“辅导员——班主任——导师”的具体分工及培养内容

笔者所在院校实行专职辅导员管理培养模式,明确规定专任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日常行为管理、生活引导抚育、素质拓展管理等四个方面。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要坚持践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导向,为学生筑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堡垒。日常行为管理包括班级管理以及学生自我管理外需要辅导员掌握的事务。辅导员一定要做好班干部建设,让班干部能够在班级管理中发挥作用与能量,让少部分的班干部带动班级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班干部管理与激励上。同时,辅导员还应做好学生素质拓展管理,主要常规工作包括学风建设、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等。

班主任一般由专业课教师担任,一般情况下是每个班级安排一名班主任,也可同时安排一名兼职班主任,班主任一般在专业思想教育、班级建设、学风建设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学生考研与就业等。班主任主要进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奖助学金评定及考研与就业指导等,主要负责班级的建设活动,应该做到工作有笔记、会议有记录、初期有计划、期末有总结、考核有书面材料。

笔者所在的院校实行大一新生导师制,导师在大学生的大学四年中进行各个阶段的不同指导。大一指定阅读一本书,完成一篇规定字数的读后感;大二完成指定专业文献的阅读,完成一篇专业读书报告(综述);大三完成一项课题申报书的填写或其他项目创业计划书的编制;大四指导学生实验操作同时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导师一般在大三大四期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辅导员——班主任——导师”三位一体的制度保障

首先,要加强“辅导员—班主任—导师”三位一体育人模式建设,注重对不同教师的个人素养与职业技能提升,学院建立相互支持与配合的本科生管理育人机制,对于具体重叠或者不明晰的学生管理事项进行准确的责任落实。班主任是协助辅导员对具体的班级事务进行处理与管理,班主任应该做好各个班级的具体事务处理,充分发挥班级内班团干部的带动作用。辅导员主要针对同一年级的学生,主要做年级层面的工作。其次,辅导员、班主任、导师三者应该建立相互合作协调制度,三者之间应该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与管理事务所长,相互之间形成合力。当三者出现了权责不清晰或者职责不清楚时应该相互进行协商协调,同时建立定期分享交流机制,召开座谈会、经验分享交流会,三方形成合力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进步与完善。最后,学院应定期举行会议,共同探讨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共同存在的疑难问题,并由辅导员对这些问题进行汇总归纳,然后汇报给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以便将这些疑难问题作为学生管理改革创新项目进行研究,从而更好解决学生管理的重难点。

二、“辅导员——班主任——导师”三位一体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一)辅导员、班主任、导师对本职工作的内容及职责认识不清晰

辅导员任务繁重且琐碎,每个辅导员管理的学生数高达300位以上,再加上学校进行行政改革,使得辅导员同时需要承担部分行政工作。这样一来就没有足够的精力全方位搞好思政工作以及其他各项事无巨细的学生管理工作。同时,班主任、导师对自身的工作职责缺乏全面的了解与认识,在岗位职责内的工作对于班主任、导师的驱动性不足。个别班主任与学生沟通的时间和次数都不够,对班级管理不上心,学生很少能够找到班主任,甚至有的时候班主任直接拒绝参加班级的集体活动,这样一来学生遇到问题就只能找辅导员;很多导师肩负着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同时担任研究生导师,时间和精力都不够,没有太多的业余时间对本科生进行专业与学业的指导。

(二)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考核机制不够完善

目前,辅导员的考核方式已经成熟,学校有相关文件要求,要每年度都对辅导员的相关工作进行考核,评选优秀辅导员,同时针对班主任的主要工作也制定了优秀班主任评选办法与机制。但是导师的考核机制还未构建,没有完善和全面的考核机制,辅导员、班主任、导师三方就无法更准确地了解其职责内的具体工作,学生管理工作一旦没有明确的责任人就会产生混乱,不利于学生的教育管理。这样以来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的育人效果就会差强人意。

(三)学生工作教师群体的能力与工作内容不协调

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心理教育等管理工作内容复杂,涉及方方面面,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的目的在于构建多个教师群体,通过彼此合作分担压力,实现合力育人。辅导员、班主任、导师应该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与所长,在正确的岗位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一般辅导员具有深厚的政治理论功底,却不能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教育。而有些班主任、导师擅长搞教学科研,却不能将理论和学生实际需要结合起来,不能深入到学生工作中去,不能很好地帮学生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或者其他心理问题。

三、“辅导员——班主任——导师”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的构建对策

(一)提高工作主体的综合素质

一般辅导员都毕业于不同的专业,学院可以将辅导员按照专业方向将辅导员分配到相关联的专业,在辅导员进行学生管理工作前要对其进行基本的学生管理工作业务培训与指导。让辅导员了解所带学生的专业背景包括培养方案、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能够更好地与班主任、导师保持专业教育衔接。班主任和导师不只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理论实践进行指导,同时也应该给学生进行职业技能与素养方面的教育。班主任、导师要加强对自身思想政治觉悟的提高,增强党性修养,坚持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从而更好地教育指导学生。

(二)加强工作主体的遴选工作

辅导员、班主任、导师的选任工作是严格的,辅导员、班主任、导师作为影响学生今后学习与生活的主要人员,他们的能力直接与学生学习的效果、学生的发展情况相关联。因此,加强选任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辅导员、班主任、导师应该对所带学生专业进行全面了解。其次,辅导员、班主任、导师还要有牺牲、奉献精神,要愿意为学生做好服务。学校对班主任、导师实行自主申报,学院根据申报情况及工作表现来决定,最后顺利通过考核的教师才有资格成为学生的班主任和导师。

(三)建立学院导师考核制度

根据导师的工作职责,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针对导师每天具有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而没有额外加薪,导致部分导师缺乏动力去做好指导工作。应该将导师工作考核,记入学院年度考核里,作为导师评先评优的依据,激发导师的工作动力。考核内容包括专业知识掌握程度、职业能力提升程度、开展活动的记录、活动的地点和时间等。每学年进行“优秀导师”的评选,对于认真负责、工作态度很好的导师进行表彰和奖励,提高导师积极性,进一步促进学院师德师风建设。

(四)加强工作主体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

辅导员、班主任和导师,需根据其职责和分工的不同进行沟通,比如辅导员管理年级、班主任管理班级、而导师只针对学生学业,很容易造成工作群体沟通协调不畅,职责分割,交叉重叠的工作互相推诿[2]。因此,辅导员、班主任、导师工作的三者不是独立存在的,相互之间必须配合和支持。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首先,学院应定期召开辅导员、班主任和导师座谈会,或是优秀辅导员、班主任、导师经验分享会,使得各工作群体能够及时沟通、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其次,学院应努力建立辅导员、班主任、导师三方联动机制,这样一来才能更好地实现协同育人,促进学院人才培养质量。

四、结语

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高校育人中最重要的环节,辅导员、班主任和导师应该相互支持和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协同育人。采用“三位一体合力育人”模式能够推进应用型高校建设,从而促进应用型人才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稳定提高。

猜你喜欢
导师辅导员育人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V eraW an g
导师榜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