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烹饪学生劳动养成教育的必要性研究

2021-11-23 05:47朱凌毅顾明清
就业与保障 2021年8期
关键词:劳动素质精神

文/朱凌毅 顾明清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中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在中国特色教育体系中,劳动教育也是重要内容之一,基于此,文章对于高职烹饪劳动养成教育的途径进行了一些探讨,通过探究,能形成对高职学生劳动养成教育的需求,为劳动教育的发展和进程带来更多的帮助。

一、高职烹饪学生劳动养成教育理论价值

在高职烹饪教学中,学生劳动养成教育是可以说是技能教学的根本,劳动养成教育关系到学生价值观以及思想道德方向的形成,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的关键教育[1]。高职烹饪学生劳动养成教育理论价值是开展劳动教育的基础,劳动养成教育的理论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完善性格,提高学生在未来生活的幸福感。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学生都具有行为懒散、不爱学习、责任感不强以及缺少纪律意识的性格特征,这可以说是高职学生的一种性格缺陷,在高职学生中间也经常会出现,也是学校疏忽道德教育的体现,这种性格缺陷导致学生在烹饪学习的过程中,对劳动鄙视、以劳动为耻,能偷懒就偷懒,这种观念成为学生进一步发展的重大阻碍,是学生积极向上精神的一种严重的拖累。而劳动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进而规范自身的外在行为,让学生养成勤奋、主动做事的好习惯,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积极性作用,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在未来生活的幸福感,让学生在幸福感满满的进程中,能更加需要前进的方向。

另一方面,可以满足烹饪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年代,人才的专业能力已经不再是用人单位的唯一招聘标准,在烹饪行业当中,很多单位将员工的性格特点作为招聘的重点标准,要求员工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还要具备一定的抗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但是,以往高职烹饪专业的学生不具备这些能力,而劳动养成教育是针对当前烹饪行业的人才招聘标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抗压能力,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够满足烹饪行业的需求。高职院校学生的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学生精神体现的必然要求,因此要想真正地满足烹饪行业的发展需求高职院校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劳动养成教育,让学生在劳动中发现自己的特长,并且能够提升自身的技能,促进当前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发展需求,促进学生能够更好地提升个人素质。

二、高职烹饪学生劳动素质养成路径

(一)重视劳动教育过程

高职烹饪学生劳动素质养成的首要路径,就是要重视劳动教育的过程,要通过培养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与人生观来进一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规范自身的外在行为,才能够进一步将劳动素质理念深化,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这是最基本的内容,也是在基础条件的展示中,逐渐形成的动力需求。在重视劳动教育的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是要找准劳动素质养成教育的落脚点,让学生对于劳动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例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教学结束后对教室进行清扫活动,让学生养成劳动的习惯,培养学生不怕累、不怕脏、不怕吃苦的精神,才能够进一步推进劳动素质养成教育[2]。例如,高职院校在烹饪专业的发展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只有动手操作,才能真正地落实不怕脏、不怕累、不怕吃苦的精神。也只有鼓励高职院校的学生通过实践的精神进行操作,才能真正让学生养成劳动的习惯,以及劳动的认知能力,让学生明白劳动才是今后发展的必然手段;二是高职烹饪教师要建立起劳动行为规范条例,还要以身作则,在教学的过程中,让自身的劳动行为成为学生的榜样,通过榜样力量和行为规范条例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教育学生要学会做人、学生合作、学会劳动。我们不能忽视榜样的力量,因为教师是与学生接触最多,并且能启发学生更多行为规范的人群,因此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严格地要求、规范自己,这样才能更好地影响学生,让学生将劳动素质养成教育变成自身的日常行为规范,让学生更好地通过合作、劳动的形式,提升劳动精神;三是组建起劳动素质养成教育的相关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劳动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到劳动乐趣。例如,教师可以举办劳动模范评比大赛以及劳动辩论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主动进行劳动行为,将劳动教育落到实处,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只有学生通过劳动来体验其中的乐趣,才能真正地落实教改精神,让高职学生通过劳动活动,模拟当前的劳动形式为学生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为学生能力的提升带来更多的价值素养;四是将学生分为几个协作小组,并建立劳动激励机制,以小组为单位对学生的劳动行为进行表彰评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劳动积极性,还能够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观念,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劳动素质教育水平。

(二)科学开展劳动教育管理

想要顺利开展劳动素质养成教育,就必须构建科学化的教育管理体系,制定合理化的劳动素质养成教育制度。高职烹饪教师应当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来建立劳动素质养成教育制度,并在班会上与学生共同商议制度,进一步完善劳动素质养成制度,使得制度更加合理性和可靠性,学生参与制度的制定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主动性,让劳动素质养成制度的实施更加顺利[3]。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家长作为劳动素质养成教育制度的监督者,劳动行为不仅应在学校中体现,在日常的生活中也应当得到体现,这样才能说明学生将劳动精神铭记于心。让家长作为制度的监督者,可以保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落实劳动行为,进一步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让劳动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发挥正能量,这才是劳动素质养成教育的真正目的。此外,教师还要保证劳动素质养成制度具备“刚性”与“柔性”两种特性,刚性就是让制度对于学生的行为起到一个威慑力,能够切实地规范行为。柔性就是指制度要民主化,培养学生劳动的主动性,让学生能够乐于劳动。只有两者进行相应的规范和结合,才能真正地将劳动养成教育落实在实处。

(三)多样化劳动教育方法的运用

想要进一步提高高职烹饪学生劳动教育水平,高职教师还要采用多样化的劳动教育方法,从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能力出发,做到因材施教,体现学生个性的特点,才能真正地落实学生的技能,实现劳动教育的高效性。劳动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使用的过程中,也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选择。例如,高职烹饪教师可以采用明理教育法,在现代社会中,受到生长环境的影响,大部分学生有着较强的自我意识,这些学生不喜欢刻板的说教,因此,以往的教育方式已经不适用,教师在进行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明白劳动教育的真正意义,激发学生的劳动情感,可以安排学生去市场进行调研,让学生了解到烹饪行业的最新要求,了解烹饪行业的价值观,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高职烹饪教师还可以采用榜样激励的方法,在日常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将表现较好的学生立为劳动标兵,并给予奖励,高职院校中的学生正是较为要强的年龄,榜样激励法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劳动积极性,使学生主动进行劳动行为,在劳动的过程中将逐渐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此外,劳动教育方法还包括环境熏陶法以及自我教育法等,环境熏陶法就是为学生营造起良好的劳动环境,如每周进行一次大型清扫活动,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同时,能够享受自我劳动所带来的舒适感,进一步培养劳动精神;自我教育法就是通过一些志愿者活动以及校企活动等,让学生对自身的行为和能力进行解读和判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使得劳动教育更加深入。

(四)提升劳动教育教师队伍能力

在对学生进行劳动素质养成教育的过程中,离不开成熟的教师队伍,因此,高职院校应当根据劳动教育的要求和任务,进一步提升劳动教育教师队伍的能力。例如,高职院校可以组织交流性活动,聘请社会机构一些专业的劳动教育教师到本校参加交流活动,让本校教师不断完善自身的劳动教育能力,同时还要定期进行专业化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教师劳动教育专业素质以及个人素质,劳动教育专业素质就是指教师开展劳动教育的能力,也包括劳动教育的理念、劳动教育的方法以及劳动教育的目标等,保证教师具有专业化的教学能力,才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劳动素质。个人素质就是指教师要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念、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行、能够在教育的过程中做到以身作则,对学生的劳动行为起到一个引导性的作用。

综上所述,高职烹饪劳动养成教育的理论价值在于,能够帮助学生完善性格以及满足烹饪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而高职烹饪学生劳动素质养成路径包括重视劳动教育过程、科学开展劳动教育管理、多样化劳动教育方法的运用、提升劳动教育教师队伍能力等方面。

猜你喜欢
劳动素质精神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虎虎生威见精神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拿出精神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