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指导师培养模式研究

2021-11-23 05:47杨乃桂
就业与保障 2021年8期
关键词:教者研学师资

文/杨乃桂

自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来,研学旅行市场持续火热。近年来,多地广泛开展了研学旅行的相关活动,但研学旅行市场发展过快,出现了研学旅行专业人才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研学旅行的健康发展[1]。因此,注重研学旅行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促进研学旅行健康发展的关键前提,所以对研学旅行指导师的培养至关重要。

一、研学旅行指导师培养渠道

(一)学科专业人才培养

研学旅行是政策催生的产业,在其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是旅游与教育的结合,在其专业课程的设置方面,可以在旅游的基础上加上研学旅行所必须拥有的教育属性,丰富已有课程结构。按照岗位需求制定不同的知识模块,不断开发对应的岗位能力课程[2]。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课程现状、岗位职业需求、岗位目标要求等方面制定新的研学旅行指导师培养课程体系,具体可从心理学、教育学、风险防控知识、旅游文化及导游技能等方面进行深入挖掘和探索。2019年10月18日,国家教育部发布公告,将“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列入《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9年增补专业,自2020年起执行招生计划。该专业的增设将逐步使研学旅行人才培养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未来能够为研学行业输送大量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研学旅行相关政策法规和规范标准,熟悉中小学研学旅行相关教育政策、目标、大纲和方案要求的高素质人才,使其在未来可从事研学旅行项目开发运营、策划咨询、线路设计、课程开发等管理及服务工作。但通过现状调整分析可以发现,尽管2020年首批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高职学生已经入学,但还需要2年多的时间才能进入社会、服务行业。

(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2019年4月,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的通知》;2020年1月22日发布了《关于确认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的第三批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通知》,而亲子猫(北京)国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成了“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1+X证书制度试点单位,该公司于2020年2月发布1.0版的《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4月又发布了2.0版,暑假期间在多省(市、自治区)举办了师资培训班,10月份开始陆续在各省(市、自治区)部分高职院校组织学生进行了考试;2020年9月23日发布了《关于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第四批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公示》,北京中凯国际研学旅行股份有限公司成为“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单位。至今多家社会企业为研学旅行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前沿的技术支持,有效助力于推动研学旅行人才专业化,对照标准培养相应人才,逐步将研学旅行人才培养走向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

二、研学旅行指导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师资水平需要持续提高

在当前的研学旅行专业人才培养中,专业的施教者数量相对较少,理论与实践“双师型”的施教者则更为稀缺,师资团队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实现研学旅行的稳定发展,加强师资团队建设非常重要。但是目前的培训师资,首先是旅游行业中有从事研学旅行的实践经历者,此部分师资往往是从旅游方面谈研学旅行,缺少教育理论教学支撑,未能体现出教育的本能属性[3]。其次是从事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或研究的师资,参与研学旅行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此类情况的师资有教学或相关研究经验,可是缺少对旅游学科实践的经验总结,学科专业化水平欠缺,教学效果欠佳;再者就是教育或旅游管理行政人员、科研院所、文博场馆、非遗传承人等,此类师资往往会从自身的角度谈研学旅行人才培养,易于形成单一领域方面的定向人才培养,不利于研学旅行所需求的综合性人才发展。

(二)市场规范化不够成熟

人才培养体系不统一是因为没有统一的管理部门,目前市场从事研学旅行专业人才培养的机构有全国性的机构,也有省级部门,还有地方部分市场培训机构等,形成多样化手段的恶性竞争。众多民办培训机构之间,为了获取利润争夺生存空间,通过降低价格拉拢生源,在生源不够的情况下,拖延开班、压缩时间、线下变线上……如今研学旅行市场上的培训中有培训1天~2天就发证的,有培训3天~4天就发证的,也有培训6天~7天发证等;有吹得天花乱坠的,有为圈钱做培训的,也有严格做好培训的研学旅行专业人才证书的培训、监管、考核、监制时应按规范执行。

三、研学旅行指导师培训模式探索

(一)PBL理论

PBL(Project-Based Learning),即“基于问题的学习”,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也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受教者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可以让受教者从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探索者。依据PBL的黄金法则,PBL以问题为导向,以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持续探究、真实性、学生的发言权和选择权、反思、评价与修改、成果公众展示等为要素,探究与学习并获得核心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方法。

(二)以PBL开展研学旅行指导师培训模式探索

以下希望通过对PBL教学理念及实施探索进行抛砖引玉,加深对PBL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并更好地运用PBL在培训教学的过程,从而提升培训质量。

1.制定教学规则

根据研学旅行指导师专业素养的基本要求,提出参与研学旅行指导师培训活动的基本规范,对受教者制定具体的学习考勤制度,对受教者做到学习过程、学习成果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在PBL施教者不再是“知识”的权威传授者,仅扮演着指导者,要求受教者承担学习的主要责任,理解施教者教学方法的理念及内涵,履行培训义务。

2.组建学习团队

将受教者按照职业、性别、区域、资历、爱好特长、组织能力等分组,每组约10人。由小组成员推荐以综合组织能力强、乐于为班级服务的受教者作为组长,可以让他们扮演“老师”的角色,帮助在活动或解决问题中有困难的受教者,代替施教者行使督促检查的职能,帮助同组受教者共同进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设计问题导向

PBL以问题为导向,因此怎样引导受教者提出既具有创新性、启发性又与课程目标、个人能力相吻合的问题至关重要。根据培训设计及考核要求,在培训初期给受教者设计了“如何依托现有资源设计研学旅行课程”为任务驱动出发。随着培训的深入,受教者知识和经验得到了不断积累,这时就需要以目标策略来解决问题。在后继的培训中逐步从政策解读、研学旅行教育理论、PBL专题课、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研学旅行组织与实施技巧等课程理解研学旅行内涵、分类、性质,小组成员间在任务驱动的协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升。另外,小组间受教者非单一的学科结构,为此可以建设培训制度,以存在的问题为导向促进受教者们的交流互动,保证受教者学习的自觉性,解决问题的自动性,弥补学习惰性,促进受教者在学习过程中针对性地探究知识。

4.引领共同探究

PBL教学尤其需要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由于每个人都是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因而往往只能理解到事物或现象的某一方面。施教者通过问题导向促进小组成员的合作学习找出重点问题的关键,促进问题的循环,直至问题解决。由各领域的施教者与受教者面对面给予指导,以及受教者与受教者之间进行对话、讨论、答辩,从而让受教者的思维发生碰撞,产生创新的火花而有所悟,获得新的思路和想法。

5.展示团队成果

根据培训初期提出的教学要求,学员通过规范、系统的政策解读、专题授课、现场观摩等学习后,各小组成员需要在发挥团队的协作精神的基础上共同设计课程成果,并通过口头表达、文字图表、多媒体演示、表演等形式展示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成果,以促进受教者对问题理解的结果,这有助于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协调能力、交流技能、教学技能。

6.进行评价反思

教学评价活动对受教者具有导向、反馈、调节、激励和教育等功能。培训后期在小组集体设计的成果展示后,可以由施教者代表点评、受教者互评及自评等方式综合组成,通过评价促进受教者交往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综合素质的提高,还可以评价引导受教者进行反思,以解决问题为基本点,以追求所学知识与教育教学实践有效结合为动力,使受教者能够反思学习过程,总结经验教训,掌握研学旅行专业技能,理解研学旅行人力资源构建的紧迫性,树立正确职业观,助力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

四、结语

研学旅行指导师的培训可结合PBL的理念,改变过去施教者“一言堂、独角戏”的局面,与受教者一起建立起民主、平等、对话与交流的关系,使每一位受教者都有机会参与到培训环节中,进而真正提高培训教学的实效,促进研学旅行指导师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教者研学师资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受教者主体性视角下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发展及创新思考
不断提高职教师资培养质量
姚奇富:为教者,好之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