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与人力资源管理的融合

2021-11-23 05:47刘红
就业与保障 2021年8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职工

文/刘红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与人力资源管理的融合具备较高价值,这种价值主要体现在为发展提供保障、提升国企组织效能等方面[1]。但结合实际调研可以发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人力资源管理融合效果不佳的情况广泛存在于很多国有企业之中,为尽可能提升融合效果,围绕该课题研究发现原因所在、探究融合路径具有现实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

(一)具备融合的条件

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增强职工的凝聚力,为职工提供精神动力,国有企业的目标和使命可以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更好被广大职工认同和接受,国企的做大、做强、做优可由此获得充足动力。而对于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而言,这一工作可通过绩效管理、职位晋升培训、薪酬管理等方法,保证国有企业经营目标顺利实现,职工自我提升、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也可获得支持。从根本层面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人力资源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在国有企业中存在相同作用对象、相同目标,因此二者具备融合的条件。

(二)为发展提供保障

党的政治思想建设工作属于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源头,具有纯洁性、先进性等特征,属于国有企业干部职工在长期实践和发展中的精神文化。对于国有企业的广大干部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在工作方法和方式、思想意识影响等方面,均存在较为成熟的实践方法和理论体系。西方管理学理论属于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源头,其关注的对象不仅涉及员工,同时涉及决策机制、内部协作机制、组织效能等多个方面。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近年的相关实践进步明显,但仍存在一定欠缺,如规章制度较为生硬导致职工积极性受挫、以人为本的传统理念与效益优先的管理思想产生冲突、绩效优先和结果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忽视人本关怀等问题。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的不断发展,其对职工的情绪管理、思想工作、高层次实现需求的关注程度不断提升,而通过有效融合人力资源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国有企业发展即可得到更好保障。

(三)提升国企组织效能

持续性的意识形态影响属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国有企业可由此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对职工进行思想引导,通过树立典型、传媒宣导、政治理论学习等方式,即可顺利获取职工思想认同和行为认同,职工行为和思想的标准化、规范化可顺利实现[2]。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基于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等学科理论,通过对平衡计分卡、评价中心技术、心理测评等各类管理工具的科学灵活应用,即可明确传达希望职工取得的成绩、国有企业鼓励的行为,职工行为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能够更好实现,在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和组织目标、最优化人力成本投入产出方面也能够发挥积极作用。通过有效融合人力资源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国有企业职工的思想和行为一致性能够更好实现,有效提升组织效能。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人力资源管理的融合路径

(一)基本融合路径

1.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为顺利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人力资源管理的融合,国有企业的相关探索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思想政治工作应以人力资源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此关注职工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活与工作环境。具体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同时关注职工生活和心理变化,更好地解决问题、满足需求,基于以人为本原则,还要尊重不同职工的差异和个性特征,以此开展人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积极满足职工需求

在融合探索中,还需要关注职工合理需求的满足,以此推进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性教育和人力资源管理[3]。国有企业的管理制度制定需关注职工的发展需要与合理需求,以此采用针对性措施满足职工精神、物质、个人发展方面的需求,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可有效调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的职工排斥也能够有效降低,由此实现职工绩效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升,国有企业发展目的将更好实现。

3.尊重职工意见和意愿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结合国有企业的民主管理过程,以此给予职工更多的尊重和信任,肯定职工的努力和才智,以此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更多听取职工的建议和意见。具体实践还需要关注职工权益保障的强化,以此让职工感受到国有企业对自身需求、权利、意愿的重视,职工的工作使命感和责任心增强能够顺利实现,有效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4.采取各类激励机制

为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更好推行,结合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企业可针对性采取各类激励机制,以此调动职工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4]。在具体实践中,需鼓励和嘉奖表现优秀、工作积极的模范人员,并安排其负责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带头、辅助工作,以此充分发挥示范、带头、引导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即可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支持下更好开展,教育工作成效能够有效提升。

(二)具体融合措施

1.人才招聘阶段的融合路径

为强化人才招聘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融合,国有企业需严把人才引进质量关,优先引进高学历、专业对口者,并积极吸纳应聘的党员及积极分子,必要时可适当提升入职门槛。在具体实践中,招聘工作需采用鼓励和包容态度,同时配合隐性门槛,更好地吸纳优秀人才,辅以针对性建设的梯度式人才引进标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应试人员的筛选即可更好开展,不同梯度的面试标准需要用于不同面试岗位。为做到双向选择,保证两方达标,还需要关注面试者是否符合岗位要求的面试标准,应试者如不符合条件,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需要表示理解和鼓励,以此维护国有企业形象和口碑。在面试标准设立过程中,思想政治基础水平需作为独立面试标准针对性设立,不得简单进行评估或混在其他考核项目中。以招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过程中的初始思想政治水平为例,应以“是否入党”作为第一项标准,虽然不提倡国有企业以党员身份作为硬性的人才引进标准,但考虑到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需要得到高标准、高质量的人才支持,为融合人力资源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因此需将“是否入党”作为重要标准,同时关注应聘者对党政工作、时事热点的了解程度,以此优选人力资源管理人才。

2.入职培训阶段的融合路径

在人才引进后,入职培训工作也需要设法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融合,需结合不同岗位,针对性制定思想政治教育培训计划[5]。考虑到国有企业的特殊性,可在特殊岗位适当提升入职考核阶段职工的思想政治知识学习要求,通过严格的培训考核制度,保证职工能够深入学习思想政治知识,具体需结合国有企业不同岗位存在的不同思想政治水平要求,规避职工可能出现的意识僵化问题,如这一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不足,部分职工可能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解为枷锁,由此催生的思维僵化问题。为规避相关问题,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培训标准,以此结合基础思政教育水平,各部门的思政教育培训即可在添加适当内容后顺利开展,张弛有度的入职培训需保证存在深浅适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内容。

3.人才培养过程的融合路径

人才培养过程属于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这一培养过程实质上指的是国有企业的日常工作过程。在人才培养过程的融合探索中,国有企业可从线上学习打卡机制和思政教育考核机制两方面入手。依托思政教育考核机制,国有企业需做到该机制的自上而下施行,以此避免职工产生懈怠感或不满情绪,保证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开展。通过管理层的带头参与考核与学习,自上而下的机制即可实现对职工学习积极性的有效调动,集体感增强、学习枯燥感减少也可同时实现。依托线上学习打卡机制,该机制的建设和落实需配合相应奖励机制,国有企业可应用各类党政资讯平台,如“学习强国”,同时基于QQ、微信等平台建立学习群组,以此对学习进度进行排名,给予学习积极的职工一定物质和精神奖励。在具体实践中,思政教育考核机制与线上学习打卡机制可配合应用,对于日常工作繁忙的各类国有企业而言,两种机制可以进一步推进人力资源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国有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也能够更好实现。

三、结语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与人力资源管理的融合具有较高现实意义。基本融合路径主要为积极满足职工需求、采取各类激励机制等方法,并以此引导出具体的融合路径。为更好服务于国有企业,相关融合探索还需要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方法、队伍、形式的更新,以更好地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合格的人力保证。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管理职工
以职工之家为抓手 让职工享“家”温暖
职工书画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职工“获得感”这样来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
为健康中国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