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小报与武术传播研究

2021-11-23 06:57刘锦文
武术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国术救国小报

刘锦文 庞 龙 戴 羽

1.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2.山西师范大学体育科学研究所,山西 临汾 041000

1 民国小报与武术

民国小报是指篇幅小、开数小于八开、内容丰富贴近大众、以消遣性为主旨的小型报纸。相比于刊载新闻时事的大报,民国小报种类繁多,娱乐性强,内容囊括民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有关于武术的报道。小报对武术的报道涉及许多方面,包括武术强种救国思想、武术活动、武术名人故事、鼓励妇女儿童习武等等。小报中的武术报道以活泼的报道策略和多方位的报道内容,在满足读者娱乐消遣需要的同时,也向社会大众传播了武术。国术是民国统治者给予武术的统一称谓,叫法的变化表明了时人对武术的重视,这一时期,武术组织大量涌现,武术活动大量开展,为各种大小报纸进行武术报道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发现,目前学界主要通过武术组织、书籍、期刊来研究民国武术传播内容,尚未利用到民国小报中的武术报道史料,而“小报是珍贵新闻史料,在中国新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所以小报不小,其对民国时期武术传播方面的价值不容忽视。

2 对武术报道的主要内容

2.1 传播国术强种救国思想

民国社会的动荡使得国术强种救国成为武术发展的主旋律,小报正是高举国术救国强种思想旗帜的重要阵地。“自从政府提倡武术之后,‘国术’二字,差不多已变成了‘技击’的代名词”[2]“近来国人提倡国术之声浪,遍及全国,盖强国强种之基础”[3]等报道都表明提倡武术在当时的普及程度很高。小报报道中有对武术价值的宣传,如“国术传播于民众之中,练习者,除体力增加而外,尚有七种效益,于无形中,亦复随之增加,如(1)使人具有竞争观念;(2)使人富有坚忍心理;(3)使人具有勇敢性情;(4)使人抱有迅速主张;(5)使人得到果断才能;(6)使人瞻量逐渐增加;(7)使人精神非常活泼”,[4]这些报道向大众展示了国术强种救国的内在逻辑。除了宣传国术强种价值以外,小报还热衷于转述国术要人演讲和函件,原汁原味地展现了国术要人们对国术强种救国思想的推广和提倡,如报道张之江“本人公无我之怀,坦白无私之意,认定国术为自强强种,卫国的唯一要素,自应群策群力,向前去做”[5]“提倡角抵白打之能,旨在强身强国强种,体育在普及社会,能挽积弱之风”。[6]在转述的基础上小报也评价李景林“业其东北国军总司令荣位,提倡国术,主张强种救国,报复之正大,远非拥兵争权祸国殃民之军阀可相提并论。”[7]对私人函件的展示也是小报传播国术强种救国思想的重要手段,如“张之江先生函中说:现在国难方承,且太平洋之风云日紧,我国术于最近之将来,确需冲锋陷阵,赴汤蹈火之民族性……政府对于国术比赛奖励于上,则风行草偃,田野争自奋发,渐以养成任侠勇敢临阵不慑之胆气,似与国难当前之需要,不无埤益。 ”[8]该函件阐述了武术与国难的内在联系,表达武术振奋民族精神的价值,而小报将其公之于众的行为则起到了将“强种救国”讯息向不同的社会阶层辐射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小报还会报道关于武术救国的具体活动,以体现武术界对国术救国思想的践行,如“中央国术馆馆长张之江等所发起组织的信行救国十人团,团员已近数千人,现为向外省推广,前日特派翁国动前往浙省温岭,宣传救国十人团事宜。”[9]《国术俱乐部成立大刀队,训练赴前方杀敌》[10]《宣传抗战,国术界青年,组剧团赴南洋》[11]等。可以说,在民族危难之际,国术强种救国的思想的宣传与实践,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一份自信和激励,为中华民族带来了一丝希望。

2.2 报道武术活动和武术组织讯息

通过比赛和考试带动武术传播是中央国术馆在武术传播过程中的可取之处,而且是比较成功的。郭玉成教授认为国术国考“对武术文化起了向社会传播的作用”[21]“壮大了传播者队伍”[12]“吸引武术界外的人们参加到武术者队伍来”[12],而这些武术活动和武术组织讯息是小报国术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小报对武术重要活动的报道角度多样,内容细致立体。活动的起始时间、具体形式、活动结果、活动规则等均在小报中有所刊载,这是寸纸寸金的大报所不具备的优势。

在武术组织方面,小报详细报道了官方武术组织和民间武术组织的筹备、人才招募、会员征集、师资情况、国术馆名人动向、教学时间和项目等内容,为武术爱好者了解武术组织动向的提供了信息来源。比如“浦东塘东乡系家村,近日实行农名学习国术之举,请孙玉山为拳师,每日下午训道诸村民,以木枪竹刀为武器,学习初步之国术。”[13]“鲁省府韩主席提倡国技,不遗余力,年年举行国技考试,发榜征求飞檐走壁擅长点穴绝技的人才。”[14]“创设国术研究社,纯属民众团体,不领公款,客有自省会来者,谓该社创办数月,成绩斐然。”[15]“事前于济南及平津各报间,大登启事,招聘奇才,前往应考。”[16]这些报道不仅对武术组织开展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描述,也为当时社会武术的盛行提供了佐证。小报对武术活动的报道包括国术考试、国术比赛、国术表演、国术宴会、国术赈灾等,如对国术比赛方面,小报报道就涉及了比赛规则、赛事预告、场地布置、开闭幕式、选手精彩对决、比赛成绩等诸多方面,典型的有对国术考试开幕式盛况赞美的报道“民国二十二年十一月二十日,第二届国术考试开幕,是日天朗气清,金风送爽,地灵人杰,豪气如虹,越剑吴刀,光腾日月,秦戈汉戟,寒夺星霜,集全国之英雄,齐显男儿身手,会八荒之俊杰,共扬民族精神。”[8]有“观众视前日为尤盛,名流闺媛在座参观者甚众,新闻记者之往参观亦多。”[17]“昨本为云南起义共和纪念日,又值圣诞,各机关学校商店俱休息观众楼下二楼三楼咸满,为自来未有之盛,足见国术之渐已印于国人脑筋。”[18]从这些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出小报对武术比赛的报道非常的细致全面,其意义就在于能够让民国大众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准武术比赛的有关讯息,借助于小报的受众基础,从而将武术的传播范围扩大到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文化层次。

2.3 讲述武术名人及武林轶事

小报亲民接地气的娱乐性定位,让其对武术的报道不仅仅局限于新闻类,武术文学作品也是小报传播武术的重要手段。有学者认为“武林故事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文学的载体,对习武者而言另有深意。”[19]对社会大众而言更是了解和认同武术的重要媒介,刊发于小报中的武术故事更是如此。“武林故事所描绘的内容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构的,但它们无不在跌宕起伏的情节中阐发尚武精神和侠义道德。”[19]如《国术名人韩金镛》[20]一文称韩慕侠“自幼好武”“技成尤不自满,乃漫游南北数年”“以不能发弹所长,为国争荣,气奋填胸”,表现出韩慕侠对武术的热爱和国家荣誉感,并对其生平学武经历和击败洋人大力士的事迹做了介绍。在《国术名人王志群》[21]一文中,小报对王志群的技击理念做了报道,如“拳术以避正面攻击为第一要义,阴劲之猴胸,阳劲之侧身,皆所以杀敌之正力也。”“敌不动时,我不动,敌欲动时,我先动。”“拳术贵番势,势之义有二,在己曰蓄势,在敌曰乘势。”“拳术尚弹力而不取直力”,通过转述武术名家的技击理念向读者传播武术理论。小报对武术名人的记载侧重于他们的高超技艺,而且有一些带有传奇色彩,这些武术名人故事的出现满足了大众对武术的好奇与想象,文章里也常采用夸张的修辞,来构建武术名人的传奇形象。这些故事也增加了大众间茶余饭后的武术谈资。对武林轶事报道的趣味性,也常常体现在报道的标题上,如《长沙国术考试中之神怪纸伞》[22]一文所述的事件即为湖南国术考试中柳森严与顾汝章二人冲突的后续,围绕柳森严来炒作,以引起大众对这一系列事件的关注。又如对北京国术界阎月川和李俊波二人纠纷的报道,称该事件“沪上报纸,亦各有刊载消息,惟内容小有出入”[23]来吸引读者阅读,接着“特于昨日往访与北平中山公园行健会有历史上关系之致柔拳社社长陈徽明氏”[23]来表明作者报道真实性,随后“以阎月川之来函,授予记者”[23]进一步增加读者对报道的信任度。

2.4 鼓励妇女儿童习武

民国时期在习武人群中出现了女子的身影,且积极地传承与弘扬武术文化,成为当时武术发展的新特点。在此之前“女子一直深受‘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等传统思想的束缚,以及‘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影响,女子习武未能形成风尚。”[24]同女性一样,儿童作为“弱势群体”也不被社会所关心。为了践行国术强种救国思想的普及,进一步增加武术的群众基础,国术界积极鼓励妇女儿童参与习武,武术组织对妇女儿童敞开门户“无论男女儿童,均可入学”[25]以表达支持之意,而在武术考试中“是日应考者,计百余人,惟大都为十二三龄之孩童。”[26]体现了儿童练习武术人数可观;在妇女习武方面,小报用“独缺一色无双绝之翟连沅女士,诚为一大缺憾”[27]来表达对女性武术家的推崇,对“兹为谋国术发展,造就女子人手起见,特组织女子国术组,尚请高君珠女士担任组长”[28]的报道也体现了武术界对女子练习武术的认可和支持。小报中还有诸多对妇女儿童习武场面的报道,如“女子组中冠军凤兰,尚留有发髻,装束极简约。马瑞莲马瑞兰姐妹在拉弓之际,双目怒瞋,雄视眈眈,确是一副巾帼英雄气概。”[29]“一一一号女选手表演舞剑,功架好,手脚干净,有男士作风,‘金鸡独立’‘苍龙出海’‘朝天一炷香’几个小动作,观众大鼓掌,使人联想荒江女侠之流人物。”[30]“女的穿黑西装,白衬衫,梳道士头,百高跟鞋,年约二十开外,服饰与比赛情调不调和,但舞起棍来风声飕飕,大有梁山泊孙二娘风味。”[30]“女子组五个人,个个都很来得,尤以河南代表一声‘有’,更引起全场的注目”[31]此类报道不仅展现出女性群体对武术活动的积极参与,更体现出记者和观众对女子练习武术的赞赏与鼓励。除此之外,小报还记载了妇女参观武术比赛的情形,“女客亦多”[17]“名流闺媛在座参观者甚众”[18],值得注意的是小报还在报道中称知名影后蝴蝶的减肥术“就是请了一个精于国术的人,从之习练十二路谭腿及剑术,每日不间断的努力练习功夫。”[32]“莫秀英女士,不晓得怎么一来,居然也喊起‘国术救国’的口号来了,于是市面上的一般官太太,交际花,妓女,舞娘都跟在总司令夫人的后面,练习起国术来。”[33]这些报道为大众提供了女性习武的现实依据,能够起到很好的示范效应,有助于武术在女性群体中的人际传播。

3 民国小报武术报道的特点

3.1 武术报道内容丰富多样

小报武术报道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报道涉及内容全面,在组织上对官方、乡野、民间、学校、海外的国术组织动态都有所关注;在人群上除了对报道名人外,还对大量的妇女、儿童、老年人群体进行报道;在体裁上有报道、评论、奇闻等;这些丰富的内容满足了不同层次大众需要,为不同人群进一步接触国术提供了可能。二是刊载武术的大部分小报都属于综合性小报,如小报界的“四大金刚”《晶报》《金刚钻》《罗宾汉》《福尔摩斯》以及后来崛起的《立报》《社会日报》《小日报》等,小报的种类丰富,留下的史料新鲜多样,因此在报道同一武术事件时,各类小报选取的视角并不是一样的,就拿武术比赛来说,有的报道开幕盛况、有的报道比赛内容、有的报道比赛规则、有的报道国术名人表演等,它们为民国大众了解武术发展提供了不同的视角。

3.2 武术报道形式活泼

傅海教授认为小报“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涵盖面十分广泛。很多这类小报可以说都是大报的小型浓缩版,因形式活泼,内容亲近,很受市民欢迎。”[34]小报武术报道也具有很强的亲民性,一是体现在上文提到的国术名人故事和武林轶事上,这些故事满足了大众对娱乐性内容方面的需求;二是体现在报道策略活泼上,如“褚氏镇立在国术场上,任他田径赛足球赛,如何精彩,目不斜视,可见诸氏提倡国术的热烈了。”[35]该报道的作用就是通过对褚民谊的特写,刻画其对武术倾注的心血,十分有感染力,从而引发读者的共鸣;又如“这几天,虽是天阴微雨,道路泥泞,可是参观的人,确很拥挤。”[36]则是采用对比的手法,将恶劣的环境和人群拥挤进行对比,烘托出观众对武术比赛的热情。除此之外,小报作者还在报道中殷切呼吁道“更希望国术会诸公,和许多健儿们,于比试结束后,还要极力的宣传,以促成达到强种救国的目的呢。”[36]可以看出,该报道用更为活泼的报道语言表达了对武术的鼓励和期望,使读者有代入感,强化了对武术的关注意识。

3.3 武术报道针砭时弊

针砭时弊也是民国小报武术报道的一大特点。小报对武术传播过程中,并不是一味的赞许表扬,而是敢于结合实际直言不讳。比如一般报纸在报道太极拳表演时多是从拳法本身“行云流水”“有练太极拳者,如珠走盘,如绪无端,静时不动如山岳,动时不绝若江河”[36]等角度去刻画,而小报中的作者却指出“但公众表演场上表演,则豪无声色,每不为人所喜,昨日会场,表演太极拳者甚多,观众都以为乏味也。”[37]小报也敢于指出国术比赛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如在参赛人员方面,小报指出“于对方倒地后,尚复挥拳,即被管理员制止,然台下已叱骂此人野蛮不止矣。”[38]“而相手对试,竟不解解数,一味的蛮打恶斗。”认为赛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在评判员方面,小报指出“所请之评判监察,亦大都门外汉,监视时,每因评判之错误,而起争执,经至用武,殊可笑也”[26];在观众方面,小报指出观众“尤不认识拳,而仅以看热闹,看武剧,看打架的眼光来看国术比赛”;在比赛规则方面,小报指出“评判员发令员颇多,如能于事前将禁条告比赛人员,俾何处不击何处不跌,伤要害者,可以减少矣”[41];小报中还有对国术救国应用于军事的质疑“仅仅仰仗几个飞檐走壁点穴绝技的勇士,以血肉之躯,未必就能抵敌猛烈的炮火吧”[14],“若今所举行之国考,闹着和打擂台一般的玩意儿所谓国术救国,所谓将来在‘太平洋之风云日紧’时,可显一显身手,据非夸大之语?”[8]可以看出小报对这些问题的批判不是图一时口舌之快,也不是抹黑武术,而是实事求是地反映武术在传播和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和改进的方面,以引起当事人和大众的反思。

4 民国小报对武术传播的作用

4.1 提高了武术讯息的传播效率

小报的出现提高了武术讯息的传播效率。武术消息的传播效率是影响武术发展速度和质量的要素之一,小报武术报道中网罗了大量关于武术考试、武术比赛、武术表演、人员行踪的消息,将近期武术发展动态向读者全面细致的展现,有利于武术组织和社会各界之间实现良性互动。民国时期大量武术组织的出现加强了武术组织传播的力度,然而较为封闭的信息流通阻碍了组织传播的广度,为扩大武术群体制造了难度。小报为武术组织和大众建立了双向的信息通道,一方面小报展现了武术价值,并为武术组织发布招生消息提供了平台,另一方面大众也能通过小报报道来靠拢武术组织,即通过小报武术报道,国术组织的人才需求和大众参与国术需求的满足,它对提高武术传播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4.2 普及了武术知识和武术理念

民国小报在报道武术新闻时也兼有武术知识的内容,如在报道国术比赛时,小报会为读者解读比赛规则和评判方法,描述打斗场面,记录比赛结果;如在报道国术表演时,小报会向读者讲述不同拳种的演练风格和技术特点;如在刊载的国术评论的文章中,小报会向读者指出国术发展的成果和问题。小报把武术活动的结果、过程以及缺漏向大众普及,为大众了解武术提供了客观全面的武术专业知识。小报还经常在报道中向大众传递国术科学化理念,宣传国术强种救国思想等,小报对国术的知识和理念的报道,是小报对自身媒介作用的充分发挥,它并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国术现象,有助于向大众普及国术知识和国术理念。

4.3 提升了武术的地位

民国时期武术地位的提升离不开报业对武术报道的舆论造势,民国小报秉持武术乃“国术”的理念,将武术与“家”和“国”紧密联系,通过报道武术界关心社会,心系家国的事迹,提高武术的地位。小报报道了武术组织的武术赈灾、武术慈善活动,塑造了武术组织及成员关心灾区,心系家国的慈善形象;社会人事捐助武术组织,体现了对武术的认可和关心;武术代表团出国表演,受到外国认识的热烈欢迎和好评,激发了国人的民族自豪感;武术家战场杀敌抵抗侵略,宣传了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武术家刻苦训练,武艺高超、打抱不平,体现了武术家高尚的品德,使武术专业形象价值深入人心。

猜你喜欢
国术救国小报
民国时期武术家群体的“国术观”
——以浙江国术游艺大会汇刊为中心
科学救国的和平使者
奇葩小报
奇葩小报
奇葩小报
奇葩小报
南京国民政府国术推行工作述略
听谎有瘾
越南抗美救国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