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

2021-11-23 00:19乔鑫鑫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21年2期
关键词:管理人员图书管理工作

乔鑫鑫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省南阳市 473000)

信息化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高效运用能使图书馆的传统的服务方式发生较大改变,全面整合优化网络信息资源,能使图书管理效率及质量得以大幅度提高。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对图书管理中的硬件设备等多个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图书管理工作面对着较大的图书信息资料及时传递以及信息库建立压力。

1 信息化技术运用在图书管理中的基本要求

图书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技术的运用需网络建设作为基础,并进行全面性信息化铺设,复杂程度较高。通常情况下,信息化技术运用在图书管理可从以下三大方面,即信息基础结构、信息资源以及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从而使图书信息化管理的基本要求得以有效满足。

1.1 硬件设备方面

图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要求实现图书馆的所有图书数字化管理,对图书馆的专用服务器、网络路由器有相应强度的硬件设备功能,并且其网络防火墙应达到有效抵御恶意攻击及全面防护的管理需求,其硬件存储设备需满足庞大数量的图书信息数据存储要求。这些硬性设备的性能将会对图书信息化管理质量产生直接影响,相关管理人员应高度重视。对于硬性设备的选取以及各管理解决方案的制定,相关负责人员应广泛征求工作人员以及阅读者的意见,并与图书馆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避免出现昂贵的大型硬件设备运用在小型图书馆的图书管理中的情况,从而实现将资源及资金充分利用起来,大幅度提高图书管理效率。此外,相关管理人员应对硬性设备的使用性能进行调查分析,实现对图书全面信息化管理。

1.2 管理软件系统平台方面

针对图书管理的网络软件制作系统,应实现将原有的图书资源信息有效转化为数字化信息的形式为目的,便于人们快速准确查询,提高图书查询效率。图书的网络发布系统则需实现将网络软件制作系统整理好的数字化图书文件资源数据传到虚拟的图书馆中,为用户的使用以及读者阅读提供便利。图书管理的网络系统平台是用户及读者进入虚拟图书馆的途径,其功能与网站的网页相似,可将图书分为历史类等类别,方便读者快速检索查询相关图书。并且网络系统平台管理全部图书的借阅等,能将借阅等工作所用到重要信息投放到品台中,能为读者的使用提供较大便利。

1.3 图书数据库方面

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离不开相应的资源信息库的支撑,图书馆内自己研发虽在此方面减少一定的支出,但就图书管理的长远发展而言,并非好的信息化建设选择。若图书的资源信息库的运行使用没有技术企业或单位提供有力保障,资源库更新速度较慢,出现漏洞问题难以及时有效解决,对图书信息化质量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此外,还会出现图书资源库与阅读软件版本难以进行较好的兼容,读者的阅读体验较差,会严重打击读者阅读的积极性,不利于图书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落实。因此,对于图书信息化的资源数据库的选取,应考虑软件的性价比,分析总结图书资源的具体情况,可优先选用Sybase 等软件,保障图书资源库的运行。

1.4 图书备份系统方面

若图书信息化中的信息库出现问题,并且没有相应的备份系统高效运行代替,就导致图书数字化系统陷入瘫痪,无法支撑进行正常的图书信息化管理,甚至会使人们对图书资源失去信息,造成读者及用户资源流失。因此,为避免出现图书数字化系统瘫痪的情况,应引入必要的图书备份系统,并确保其能在应急状态下快速开启,维护整个图书信息资源的使用。需要注意的是图书备份系统的功能等都需与图书信息化原有系统的状态相同,不能出现较大差别,将处于紧急状态的图书数据资源稳定下来,为整个图书信息化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有力保障。图书备份系统的应用能有效避免因图书的数字化系统出现故障而对读者阅读造成不便,保障图书资源的运用效率。

2 信息化技术运用在图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图书信息资料及时传递问题

为实现图书信息化管理首先应确保图书信息资料传递的及时性,同时这是推广图书管理的正在面对的难题。因图书馆内图书资料通常会进行必要的浓缩分类,会与相应的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相对应,会将学科领域的最新动态反映出来。计算机以及网络设备等硬件设备条件会直接影响到图书信息资料及时传递和发布,图书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及软件等因素也会对其产生较大程度地影响。现阶段,部分图书馆的硬件设备配置以及管理人员和软件的配置存在一定的落后,导致影响图书信息资源的传递效率。因此,为有效推进信息化技术运用在图书管理中,应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克服图书信息资料传递的困难。

2.2 图书信息库建立问题

图书信息库的建立主要需借助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作为整个图书管理系统运行的基础,实现将图书信息资料转变为相应的电子数据信息。与此同时还需对电子数据信息资料进行科学地管理及存储,为图书电子数据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提供有力保障。图书信息库的建立流程要求相关的图书管理人员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及管理能力,使信息化技术高效运用在图书管理工作中,为图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要求不断提升图书信息化管理环节工作质量,提高管理人员的操作及管理水平,从而有效促进信息化图书管理工的完善发展。但在具体的图书管理工作中,部分图书管理人员的操作能力较弱,无法满足图书管理工作的技术需求,导致信息库建立环节中常出现较多的问题,导致图书管理工作质量明显降低。

3 信息化技术运用在图书管理中的有效策略

3.1 强化图书馆信息设备的配置

为促使信息化技术高效运用在图书管理工作中,首先应强化图书馆信息设备的配置,保障工作的配套硬件设备的质量。图书馆中的管理人员应全面调查图书的阅读情况,征求实际需求,并以此为依据更新图书管理软件,引入先进的硬件设备,实现图书馆的整体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有效提高。当前,计算机与多媒体设备、远程操作设备等设备是信息化图书管理必需的硬件设备。针对图书管理中硬件设备存在一定落后的问题,相关管理人员应高度重视图书馆的硬件设备运行问题,可设置专项技术资金,用于图书管理硬件设备的引进或更新,从而切实提高图书管理效率,合理选取网络服务器、网络防火墙等硬性设备。。此外,还应结合当前图书管理情况建立完善的图书管理硬件设备检修及管理制度,确保硬件设备长时间高效工作,使硬件设备的实际利用率得以有效提高。

3.2 提高图书馆间的图书信息资源交流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网络技术以较快速度发展,其网络信息资源大幅度增多,使得人们对图书信息资源的需求量明显增多。因此,为使读者的实际图书阅读需求得以有效满足,各图书馆应实现图书资源共享,加强图书信息交流,拓宽图书信息资源。图书信息可通过相应的网络平台及软件供读者阅读,为读者提供较大的便利。此外,相关管理人员应以图书馆内实际发展情况为依据,有效利用信息化技术,集群化管理图书资源。图书管理工作需依托信息化技术的支持,创建覆盖面较广的图书资源搜索系统,建立统一的图书查找平台,如网站网页搜索查询,为更多的读者提供图书借阅服务,有效联系公共图书馆以及高校图书馆等,实现图书信息资源的利用率的有效提高。

3.3 优化完善图书管理系统的规划设计

在图书管理工作中,图书管理系统的规划设计应全面考虑图书管理的具体情况,实现对用户、图书流动以及图书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保障图书管理质量。优化完善图书管理系统规划设计同时能对提升图书管理工作中信息化技术运用质量及效率起到较好地促进作用。对此,图书管理人员应主要依据管理系统的功能完成分类整理图书工作,建立相对全面的图书管理档案,为快速搜索查询图书信息资料提供便利。图书管理人员还需为每本图书粘贴相应的独立条形码,严格落实检查图书的条形码落实情况,以免出现图书条形码混乱或不清晰的问题。

(1)创建相应的图书用户管理系统,实现全面有效管控用户信息档案,保障用户正常借阅图书,为图书管理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创建图书流动管理系统,加强对图书流动情况的管控,及时补充流行书目,刺激用户借阅热情,避免出现图书丢失的情况。

此外,图书管理人员利用针对性方法优化完善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规划,依据调查情况设计读者管理模块的基本功能,建立相应读者档案信息,并将相应图书证件办好,可划分成图书结语及征订等功能,加强对流动模块的管理,严格监管图书的借阅及归还等各个流程,督促借阅费用逾期的用户及时交清,借助信息化技术的支持提高图书管理效率。具体网上书店信息管理系统流程细节如图1所示。

4 总结

综上,在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图书管理中信息化技术的运用要求管理人员结合具体图书管理的具体情况,强化图书馆信息设备的配置,优化完善图书管理系统的规划设计,加强培养图书管理的技术人才,推动图书管理效果有效提高。

猜你喜欢
管理人员图书管理工作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探讨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
招投标管理人员应具备的七种能力
摘一束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