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雷锋的25点精神(中)

2021-11-23 03:27金明武
雷锋 2021年11期
关键词:毛主席雷锋观点

金明武

对待敌人、对待困难“酷、肃、勇、严、韧”

11. 酷

雷锋对待敌人的态度,就是一句话——残酷无情,这也表现了他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顽强的战斗精神。1962年夏,东南沿海形势紧张,战争一触即发。雷锋所在的部队提高了战备等级,并组织了形势任务教育。雷锋在第一封请战书没有回音后,又写下了第二封请战书:“我坚决要求上前线,杀敌报国。”1962年6月30日,他在日记中写道:“万恶的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是不会甘心的,还要进行最后的挣扎。我坚决反对敌人的阴谋破坏活动;我坚决要用自己满腔沸腾的热血,像黄继光那样保卫祖国,保卫世界和平。伟大的党,请批准我上前线吧!我坚决要杀敌报仇,我坚决要为人类的彻底解放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切,直至生命。”

12. 肃

雷锋对待自己异常严肃,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也认真纠正。他在日记中写道:“因工作需要,经常外出汇报,在生活上形成了一种自由散漫的作风。比如,有时候不请假外出,礼节不够周到,军容不够整齐。因今年我大部分时间在外地汇报,很少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也没有经常向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对同志的帮助不够,没能经常进行谈心活动。工作缺少办法,有时抓住了这头却丢了那头,遇到具体问题,仅仅从大道理上作一些解释,究竟怎样解决,要达到什么为合适,自己心中没底。个性急躁,办事总想一口气得成。”

13. 勇

勇敢,是一种气概,是精神信念的重要支撑。“勇”字贯穿雷锋生命的始终。雷锋入伍前曾是望城县的第一位拖拉机手,1958年5月上旬,望城地区连降暴雨,雷锋所在的团山湖农场处于紧急防汛状态,为确保拖拉机不被洪水损坏,他不顾个人安危,把木桶当作小船在黑夜里乘风破浪。1960年8月,抚顺地区接连几天暴雨倾盆,洪水淹没了庄稼,淹没了公路,淹没了洼地房屋,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入伍不到一年的雷鋒,忘却了危险,忘却了伤病,与洪水展开殊死搏斗,并因此荣立了二等功。除了不畏危险与死亡的勇气外,雷锋还有一种超越时代的锐意。1959年,他在日记中写道:“向先进学习,破除迷信,发扬敢想敢干的共产主义的高尚风格,向科学堡垒进攻。”在建国初期,人民对精神层面的关注普遍更多些,因此雷锋立志“向科学堡垒进攻”,正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政治勇气。

14. 严

成功的人总有那么一种品质,严格自律。雷锋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他在日记中写道:“当你在最困难、最危险、甚至威胁自己生命时,也能严格地遵守纪律,那就是好党员。”“然而我们革命军队的‘严,又和历史上的一切旧军队不同,单纯依靠军令、军法压服,是旧军队取得‘严字的手段。我们革命部队,不仅有严格管理的一面,而且有耐心说服的一面;不仅存在着自上而下严格要求的一面,而且也存在着自下而上自觉遵守纪律、坚决服从管理的一面。伟大的战士邱少云,就是自觉遵守纪律的典范,我们应该学习。一个革命者,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是大公无私,为革命,为集体,不为个人,革命处境越是困难,越是需要每个成员更加英勇地坚持斗争。”

15. 韧

雷锋对待困难有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新兵训练投掷手榴弹时,他由于个子小,刚开始对要领领悟得不准,经过班长辅导、刻苦训练渡过了难关。他在日记中摘录过这样一段话:“斗争最艰苦的时候,也就是胜利即将到来的时候,可也是最容易动摇的时候。因此,对每个人来说,这是个考验的关口。经得起考验,顺利地通过这一关,那就成了光荣的革命战士;经不起考验,通不过这一关,那就成为可耻的逃兵。是光荣的战士,还是可耻的逃兵,那就要看你在困难面前有没有坚定不移的信念了。困难里包含着胜利,失败里孕育着成功,革命战士之所以伟大,就是他们能透过苦难看到胜利,透过失败看到成功,因此他们即使遇到天大的困难,也不会畏怯逃避,碰到严重的失败,也不至气馁灰心,而永远是干劲十足,勇往直前,终于成为时代的闯将。”其实早在1959年,雷锋尚未入伍时,就曾在日记中写道:“我们在建设焦化厂时,住不好、吃不好和工作环境不好等,这些困难都是暂时的、局部的,可以克服的。只要我们有叫高山低头、河水让路的气概,是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的。”

对待学习“思、治、用、通、钻”

16. 思

有思想、善思考,是雷锋精神的灵魂。1960年雷锋学习《论联合政权》第五节《全党团结起来,为实现党的任务而斗争》后,在日记中写道:“学习毛主席看问题两点论的观点;学习毛主席的实践观点;学习毛主席的阶级斗争观点;学习毛主席的群众观点;学习毛主席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观点;学习毛主席谦虚谨慎的观点;学习毛主席善于团结的观点;学习毛主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这种学习善于抓住观点的思维方法、精神境界,深深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17. 治

雷锋虽然是一位普通士兵,但他的治学态度严谨细致。1962年2月,他的战友刘思乐拿出《做一颗不生锈的“螺丝钉”》的演讲稿,请雷锋帮助修改。雷锋认真看了几遍,沉思了好久,然后用商讨的口吻说:“在做一颗不生锈的‘螺丝钉的标题中,加上一个‘永字。既生动又感人,还有勇于进取、不断前进的意思。”雷锋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加强文学素养如饥似渴地钻研创作技巧,写下了大量有关文学创作的学习笔记。如:“一、诗歌包括:骚、铭、赋、民歌、古诗、绝诗、律诗、词、散曲。二、民歌特点:语言精练,含义深远,内容丰富,押韵,易于上口,易于流传……”

18. 用

雷锋对待学习一直坚持活学活用,学用结合,以学习促思考、促工作。1960年,他在日记中写到:“我学习毛主席著作以后,懂得了不少道理,脑子里一豁亮,越干越有劲,总觉得这股劲儿永远也使不完。”雷锋读毛主席《整顿党的作风》一文后,用红铅笔重点画了这样一段话:“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他在这段话的下边写道:‘……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改造思想,做好各项工作。”他自觉地用当时最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活学活用,学用结合。雷锋和战友谈心时,问一位战友:“在旧社会里,为什么穷人受苦,富人享福呢?”战友说是因为穷人在旧社会命不好,富人的‘八字好,运气好。雷锋又问他:“过去所谓的富人----地主、资产阶级,现在都垮了台,穷人都当了国家的主人。这难道说富人的‘八字就不好了吗?穷人的命就都好了吗?”战友两眼看着雷锋,答不上来。关于此次谈话,雷锋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他为什么答不上来呢?主要是他还有迷信思想,没有掌握阶级分析的武器,必须从阶级根源上来找原因,来认识它。一件事物为什么这样,怎么会这样。它符合哪个阶级的利益,不符合哪个阶级的利益,这样一分析它的性质就清楚了,是非就明白了,就能正确对待它了。”

19. 通

雷锋对待学习不仅注重管用,而且注意贯通,把握思想体系。1960年,他在日记中写道:“一、学习毛主席的立场、观点、方法。二、学习毛主席著作要分析当时历史背景:(一)分析每篇文章对当时革命运动起了什么作用;(二)主席为什么分析这个问题;(三)主席在文章中提出几个什么观点;(四)主席的方法论是什么;(五)联系个人写心得体会。”

20. 钻

有人问雷锋,谁是他最好的朋友?他回答说:“书籍。”他在日记中写到:“不学无术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无所帮助,也不会带来利益。”他发扬“挤”和“钻”的钉子精神,刻苦钻研,光他读过并留下的书籍就有300多册。他的日记都是他学习思考记录的结晶,学习钻研中,他接受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熏陶,接受了白求恩、张思德、刘胡兰品德的感染。1961年10月19日,他在日记中写道:“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时间学习。我认为问题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硬钻进去的。”对比雷锋利用点滴时间学习的精神,看看周围的人群,现在即使时间允许,又有多少人能做到这一点呢?

猜你喜欢
毛主席雷锋观点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致敬新时代雷锋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壮锦献给毛主席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观点参考
我们紧跟毛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