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职学校劳动教育现状与改进路径

2021-11-24 13:55易林华广东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
教书育人 2021年28期
关键词:劳动技能中职

易林华(广东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

教育的本质是立德树人,中职学校人才培养定位是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中职学校侧重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在中职学校实施劳动教育显得更为重要。中职劳动教育要能够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具有工匠精神,并符合社会要求,具有专业技能与创新意识的劳动者,并建立在劳动中获得幸福与满足的价值理念,全面提升中职劳动教育的实施效果。

中职学校实施学徒制等教育教学方式要更加突出对学生劳动教育的培养。在教学实施中,中职学生进行了大量理论探索与教学实证研究,总结出在中职学校实施劳动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理论基础

(一)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包含了劳动教育观念以及劳动技能教育等范畴。目前研究者认为劳动教育属于德育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是社会主义办学的重要特征。劳动教育的实施要能够让接受教育者通过劳动教育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能够培养对于劳动以及劳动人民的热爱,同时也要能够通过学习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因此根据目前最新的研究成果,教育领域定位劳动教育由劳动观念教育、劳动技能教育以及劳动法律法规教育等组成要素。

(二)陶行知劳动教育观点

陶行知在所倡导的乡村教育与劳动教育领域对劳动教育提出了很多重要观点。陶行知明确指出:“有生命的东西,在一个环境里生生不已的就是生活。”进一步阐述生活就是衣食住行等实际的需求,这些需求的满足都需要有效的社会劳动,社会劳动是创造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源泉,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活动。因此劳动生活与劳动教育具有本质的统一性,生活与教育是一体的。陶行知劳动教育的观念就是教学生如何生活,如何做事。

二、中职学校劳动教育实施现状

(一)劳动教育惩罚化

劳动教育的本质目的是学校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劳动机会,更多的是劳动任务与专业知识的结合应用,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但是目前部分中职学校将一些重复的体力劳动作为对学生进行管理惩戒的方法,对学生的劳动思想以及劳动教育观念形成了不好的影响。将劳动作为惩戒的方式会使得没有参加劳动的学生获得优越感,在内心对劳动产生鄙夷,这样的方式严重背离了劳动教育的核心理念,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劳动教育在中职学校的实施效果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二)劳动教育简单化

在劳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部分中职学校将劳动教育等同于技能训练。在学校的劳动教育课程中仅仅传授了劳动技能,对劳动价值观以及劳动对人格的塑造没有涉及。这样的劳动教育没有让受教育者体会劳动的过程,缺乏对劳动的感悟,同时中职学校目前也存在着将劳动课程作为文化课程的一部分加以实施的现象,没有对劳动教育及智育进行区分。

(三)劳动教育课程设置不当

劳动系列课程是实施劳动教育的必要条件。依据人才培养目标与劳动教育的规律,科学设置劳动教育系列课程就显得尤为必要。目前绝大部分中职学校的劳动教育课程开发程度较低,缺乏专门的课程标准、授课计划以及劳动教育专业的师资。学校也缺乏劳动教育第二课堂,没有对劳动教育进行必要的宣传,营造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同时劳动教育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使得学生甚至是部分教师也对劳动教育存在偏见与轻视。

(四)劳动意识薄弱化

在学校后勤社会化大背景下,一般学校的保洁工作都是外包给专业的物业公司负责运行,因此学生没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劳动。学校与家长都过分侧重学生的学业,缺乏对于劳动教育的必要认知,在家庭中学生也没有能够得到劳动教育的锻炼。因此导致了很多学生没有劳动的观念,不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对劳动成果不知道珍惜。根据调查统计,大部分学生都对劳动产生一种厌烦的心理,觉得参加劳动没有实际的必要。

三、新时代改进中职学校劳动教育的有效措施

在新时代背景下实施劳动教育不能简单等同于劳动技能培训,对于劳动教育要强调从劳动喜欢、劳动态度与劳动品德的培养,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强调对学生劳动认知等方面的培养,全面提升中职学生的劳动观教育效果。

(一)打造有效培养学生劳动价值观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校园文化中强调劳动价值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打造有效培养学生劳动价值观的校园文化能够对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劳动竞赛以及劳动价值观念产生全面的影响。

中职学校可以在校园的文化墙、实训基地等场所布置象征劳动精神的雕塑、海报、展板等内容,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的文化氛围;定期开展劳动礼仪周活动,每个班级轮流对学校的卫生进行维护,创新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并进行效果评比,帮助学生树立热爱劳动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通过组织系列活动宣传校园内外的劳动模范事迹,让学生能够感觉到劳动的尊严与价值,不断学习劳动人民的坚韧意志与专注的工作态度;在校园中引入优秀的合作企业,将企业优秀文化引入校园,将企业的工匠精神、创新精神与校园文化融合,丰富劳动教育的内涵。例如对美术专业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电子专业学生参加社区家电维修,通过志愿服务劳动,塑造学生劳动价值观。

(二)通过实践教育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

由于对劳动价值观认知长期存在偏差,因此要从根源上转变对劳动教育的认知,劳动教育在进行理念转变的同时,要通过实践进行劳动技能的提升。在中职学校实现劳动技能提升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案是进行实践教学,实现学生到职场工人的转变。通过与企业合作,让学生能够参与企业的实际项目,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在动手实践中能够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也能够感悟到劳动精神。在实践教育中,要提倡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工作,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究新工艺新方法,提升创造力与创新能力。

(三)以专业技能课为平台,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

专业技能课程是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技能以及职业精神的基本途径,是培养中职学生的劳动精神以及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在中职课程体系中将劳动精神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开发劳动教育系列化的课程标准与课程资源显得尤为重要。根据社会对中职阶段人才的需求,中职学校与企业、行业进行深度合作,将工匠精神融入学校的人才培养全过程。在强化学生岗位技能的同时要能够将劳动精神的内在品质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职业精神,鼓励专业课程教师能够投身于企业实践之中,充分发掘岗位技能汇总的工匠精神,转换为教学素材,开发劳动技能课程资源。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背景下最值得推广的教育之一,劳动教育是能够创造美好生活的教育方式。在职业教育领域尤其要强调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端正劳动的态度、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形成热爱劳动与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劳动情感,引导其形成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观念,最终掌握幸福生活的能力。

中职学校对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应用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同时也需要学生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劳动教育适应了中职学生的发展要求,对于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以及劳动理念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中职院校在劳动教育的认知以及教学方式上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在今后的人才培养中进一步解决,以提升劳动教育的效果。

猜你喜欢
劳动技能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课程思政视域下中职体育教学改革初探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热爱劳动
拼技能,享丰收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