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胜金店墓地M25出土红色绢袜的评估与修复*

2021-11-25 05:26陈玉珍
吐鲁番学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图版金店污渍

陈玉珍

胜金店墓地位于新疆吐鲁番市胜金乡胜金店村南郊,西距吐鲁番市约40公里。2006年、2007年先后由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吐鲁番学研究院对该墓地进行发掘。25号墓地是2007年由吐鲁番学研究院抢救性发掘的,M25位于T8西北部,北依T8北隔粱,南邻M24。墓口周边散见有芦苇、黑果枸杞等。墓口上为洪水冲积形成的於土层,板结成块状,形成一个硬盖,墓穴呈圆角竖穴土坑,墓穴长274厘米、宽175厘米、深210厘米,为多人合葬墓,出土文物30余件①墓葬具体数据由主持此次发掘工作的张永兵研究员提供,在此深表感谢。。根据碳十四测年数据,胜金店墓地距今2200~2050,应为西汉时期②吐鲁番学研究院:《新疆吐鲁番市胜金店墓地发掘简报》,《考古》2013年第2期,第29~55页。。本文主要对2007TSM25∶38号文物进行保护修复。

一、保存现状

2007TSM25∶38自发掘出土以来一直在室温下保存。该件织物由表层红色绢和里层毛织物两部分组成。红色绢由大小近似相等的两片缝制而成,整体呈红棕色,长64.3厘米、宽23.6厘米,厚0.139~0.151毫米,基本完整,织物保存情况良好,个别部位有糟朽病害发生,织物纤维仍具有一定的强度、柔软度、弹性、韧性;里层毛织物略小于表层绢填充于其内,无缝线痕迹,毛织物的弹性、柔软度、厚度尚可,颜色整体偏黄色夹杂褐色,少数区域受污染呈现浅黑色,夹杂大量虫壳、泥沙、杂草,整体有五处明显残缺和许多不明显的残缺。该件织物也是目前吐鲁番出土保存相对完整的为数不多的汉代丝织品(图版陆,1)。

二、病害分析及其评估

2.1 病害分析

通过肉眼和显微镜观察该件织物表层绢的主要病害有:残缺、破裂、污染、褶皱、糟朽、虫蛀、变形。褶皱、变形、污染几乎遍布整件织物,多为可调整性的,污染主要为泥土盐析,有少量血渍;虫蛀发生面积相对较大,多为分散的小孔;糟朽多伴随虫蛀发生,在有血渍的部位糟朽较为严重;残缺、破裂发生面积相对较小,明显残缺有两处(图版陆,2)。

织物里层毛织物的主要病害有:动物损害、污染、残缺、变形。动物损害、污染几乎遍布整件毛织物,动物损害和污染发生面积相对较大,残缺发生面积相对较小。并夹杂大量虫壳、杂草、泥沙,可小心清理出大部分;由于毛织物具有纤维可灵活迁移粘连的特点,面积较小的残缺处可手动抚平补好,大的残缺现保留原样(图版陆,3)。

2.2 病害评估

该件织物主要有残缺、皱褶、破裂的稳定性病害和糟朽、污染、虫蛀的活动性病害。稳定性病害基本不影响织物的保存,但活动性病害会加速织物保存状况的进一步恶化,所以急需处理织物的活动性病害,延续织物的保存寿命。

三、检测分析

在实施保护修复方案之前,有必要对织物纤维、组织结构、染料/颜料以及污染物等相关信息进行检测分析。这对修复材料的选取以及方案的实施提供客观的依据,并可为文物研究提供重要的资料。因此,检测分析是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步骤(检测分析专文讨论)。

四、修复

4.1 消毒

消毒是用物理方法或化学试剂杀灭或消除织物上的有害微生物和害虫。出土织物必须首先进行消毒处理,杀灭其中一切霉菌和害虫。织物消毒的常用方法较多,根据此件织物的实际情况,选择单次冷冻消毒法进行消毒,温度为零下二十度,时间以48~72h为宜。

4.2 清洗

清洗是用物理方法或化学试剂清除织物上有害污染物。清洗前要先进行局部实验,以判断清洗是否会造成不良后果(如纤维流失、染料流淌等),确定安全后方可进行大面积清洗。另外,该件织物内衬羊毛不便清洗,因此,清洗前先将外层绢与内层羊毛剥离。为方便之后的缝合,剥离前需先做好线钉。

4.2.1 表面清洁

表面清洁指利用物理方法将吸附在织物表面或内部的松散污迹(如灰尘、沙土等)去除。具体方法:先用小镊子将纺织品上的杂草等污染物一一剔除,并将残片捡出留作标本,方便日后研究,再用毛笔在文物表面轻刷,然后用吸尘器吸除剩余的灰尘。

4.2.2 清洗实验

因为该件文物颜色鲜艳,为了防止清洗造成文物掉色现象的发生,故需先做清洗实验,用棉签醮纯净水在较隐蔽的部位轻轻滚动清洗,观察棉签是否有掉色痕迹。经实验此件织物有轻微的掉色现象,故不宜浸泡清洗,选用干洗法对织物进行清洗对污渍严重部位进行局部清洗。

4.2.3 清洗

首先用棉签蘸纯净水在污渍严重的部位进行局部清洗处理,再通过回潮对织物进行整体去污和平整(方法:在织物上、下分别铺盖一层宣纸,用喷壶将纯净水均匀喷洒到宣纸上,注意观察宣纸的干湿度及吸附污渍情况,有污渍随时更换,反复多次直至宣纸上不再粘附出污渍,将织物的污渍吸除干净并达到理想回潮状态后进行平整)(图版陆,4)。

4.3 平整

纺织品文物在清洗后需要进行平整处理,使织物经直纬平,恢复到最初的状态。织物回潮后,利用纤维在湿润状态下易变形的特点,需轻轻抚平织物上的皱褶,调整织物的经纬线使其最大程度地恢复到初始的平整状态,再压上磁条固定。值得注意的是,织物针孔所在部位的布料卷曲是制作过程中人为翻卷而成的,平整时一定要保留这部分折痕,修复完成后可以按原来的折痕和针孔复原(图版陆,5)。

4.4 修复

通过对织物情况的全面分析,该件织物的外层绢选用添加背衬的方法进行修复,里层的羊毛选用新的丝绵材料替代(因原有羊毛病害严重不能继续填充,单独保存以备后期研究)。

4.4.1 修复材料的选择

根据文物的质地、组织结构等特征,选取与织物本体材质风格相近的现代白绢进行染色后作为背衬材料;缝线选用的是生蚕丝染色;缝针选用的是细度小、柔韧性强的直缝针。

4.4.2.修复材料染色

该件织物修复所用的背衬、缝线都是用植物染料茜草染色而成。具体操作:取茜草275g放入5升纯净水中煮30分钟,再加入3克白帆煮5分钟,滤出染料渣,待染料液降至80度时,将选好的背衬材料和缝线放入染料液中浸泡40分钟(浸泡时注意水温保持在80度的恒定状态),捞出后用纯净水漂洗除去浮色,晾干备用(图版陆,6~8)。

4.4.3.添加背衬

由于该件织物有残缺、虫蛀、糟朽、纤维断裂等病害发生,导致织物的形状不稳定,需加一层牢固的支撑进行全面的保护,故为其表层的绢选择与织物质地、纹理相近的平纹绢作为背衬。将准备好的背衬材料铺好,绢袜正面向上平铺其上,用磁块固定好位置,用单根染色的丝线缝合,缝合时对不同的部位需选用不同的针法(文物破损处选用铺针法进行缝合;用行针法对文物本体和背衬材料进行缝合,跑针法固定四边;交叉针对边缘进行处理)(图版陆,9)。针线法修复完成之后,按边沿剪去多余的背衬材料,并对织物的外围边缘进行缝合固定处理。再按照文物本体上残留的缝合线迹折好,用磁块压好进行最后的缝合(图版陆,10)。

4.4.4.内衬制作

因织物原羊毛内衬病害非常严重,不宜继续使用,故我们将其拆解单独存放用于研究,另选用丝绵做内衬,按照原内衬尺寸裁剪出两片大小相等的丝绵,衬于绢袜内部(图版陆,11)。

4.4.5.包装与保存

该件织物是胜金店墓地出土为数不多保存相对完整的丝织品文物,具有很高的研究和展览价值,故修复完成后将其平置于无酸瓦楞纸板上,四周加边框置于吐鲁番博物馆通史厅展柜展出(图版陆,12)。

五、修复后文物状况评估

文物修复完成后再次用显微镜观察其纤维组织,尤其是原来病害比较严重的部分,与修复前相比,经纬线间清理得比较干净,紧密且脆弱的组织结构并未因修复而变得松散酥化,说明在文物修复的整个过程中未造成文物的再次损坏,符合文物修复的标准,同时也达到了修复的目的。

六、保存环境建议

文物储存中,稳定的环境是文物保护的关键,因此文物展柜的温湿度应相对稳定,温度的日波动值不应大于2℃~5℃,相对湿度的日波动值不应大于5%。还需控制或降低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浓度,以及防虫蛀、驱霉防潮,为文物提供一个良好的展陈环境。

小 结

2007TSM25:38号文物因出现了糟朽、污染、虫蛀等的活动性病害,如果不及时保护修复,会加速织物保存状况的进一步恶化,缩短织物的保存寿命。故在严格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最小干预、可识别及可再处理”的修复原则下。通过对织物进行全方位的评估,采用针线法来修复该件织物,修复后的绢袜形制完好,皱褶得以抚平,污渍基本去除,经纬线梳理平直,破损、糟朽部位通过背衬材料的支撑得以加固。使文物的陈展效果得以提升,同时也延长了文物的保存时间,更好地展现了文物的原始风貌。

猜你喜欢
图版金店污渍
基于高中地理教材人教版和中图版比较的教学设计研究
10款洗衣液推荐,搞定各种难洗污渍
基于谓词逻辑的飞机线束工装图版设计
金店失窃案
三千金店
三千金店
三千金店
新世纪以来唐代墓志的收藏与刊布
随身携带的迷你洗衣机:让你点到哪里洗哪里
手持式 洗衣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