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红色歌谣的起源及发展

2021-11-26 12:38黄娟杨月
黄河之声 2021年6期
关键词:川东歌谣根据地

黄娟/杨月

川东红色歌谣具有浓郁的革命气息和爱国主义色彩,自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川东人民就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在共产党的领导开展反帝反封建反压迫的斗争,为中国红色革命写下来壮烈的诗篇,展现了川东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坚强斗志。

根据研究发现,五四运动前后川东地区开始传播马列主义新思想,这一时期大概就是川东红色歌谣的孕育期,1932年川陕革命根据地建立,为适应革命斗争需要川东红歌开始诞生,川东红色歌谣也随着革命根据地的发展而发展。

新中国建立后,各地党史部门和文艺界对川东红色歌谣进行了挖掘、收集和整理出版工作,从川陕革命根据地建立初期、发展时期和红军撤离川陕革命根据后期这三个时期的红色歌谣进行剖析。

一、红色歌谣的内涵

“红色歌谣”是特定历史时期特定环境下的产物,是人民群众和共产党人为革命发展需要创作的革命歌曲。代表着无产阶级的政治取向和意识形态。是宣传革命的有力武器。它的内容包括反映人民生活疾苦。反映旧社会国民党黑暗统治。歌颂共产党的方针政策,歌颂革命党的英勇顽强,歌颂劳动人民积极拥护共产党和军民鱼水之情。红色歌谣在革命时期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它宣传了革命思想和党的政策,促进人民群众参加斗争支持革命,促进军民团结。为革命军人提升士气,坚定革命斗志。为革命根据地建设发展和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红色歌谣曲调明快激昂,歌词通俗易懂,句式灵活,部分在民歌基础上进行改编和重新填词。在中国歌谣历史上有着不可取代的位置。

二、红色歌谣在川东的起源

(一)红色歌谣在川东孕育

川东是四川盆地东部地区或四川省东部地区的简称。辛亥革命以后,川东地区在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压迫下,官匪租捐税役,层层盘剥下人民生活水深火热,困苦不堪。军阀们为扩充军备,敛聚财富,无所不用其极。田赋税、附加税、盐税苛捐杂税多达26种。在官兵匪租捐税役的侵扰下川东人民已困苦不堪,再加上连年自然灾害川东人民战死、饿死、冻死、逃亡。民国二十年,人口锐减百分之三十。十月革命的一声春雷为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新思想,五四运动前后革命思想也在川东大地传播,川东仁人志士开始为新文化运动而奔走呼号。其中代表人物为邻水县熊吉,达县戴志安、张鲤庭。他们积极倡导学生阅读《新青年》学习新思潮,教唱红色歌谣,发表进步演说,创办进步杂志,掀起川东地区革命运动,为孕育红色歌谣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二)红色歌谣在川东诞生

川东红歌的诞生伴随着红四方面军进入四川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诞生应运而生。1932年国民党调集四十多万大军对红军进行第四次进攻。由于这次反围剿失败。红四方面军在张国焘徐向前率领下被批撤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红丝方面军奉命转入四川东北及陕西南部区域。在结合当地人民长期斗争暴动的基础上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川东革命根据地建成、共产党人的领导革命武装在川东各县开展游击活动,打击反动地方武装,深入发动群众,重建地方党组织,建立工农民主政权和群众武装。在地方上红军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打土豪分田地的活动,这一时期由于革命活动和鼓励人民斗争的政治需要红色歌谣开始川东大地起源。这一时期可以看作是川东红色歌谣的诞生期。其中巴中的《红军来了救穷人》《妇女欢笑迎红军》《尖尖山》等歌曲就是当时最早一批起源于川东的红色歌谣,标志着川东红色歌谣的诞生和起源。

三、红色歌谣在川东的发展

红色歌谣在川东地区的发展伴随着根据地革命发展需要而发展。川东红色歌谣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川陕革命根据地建立初期、发展时期和红军撤离川陕革命根据后期这三个时期。

(一)川陕革命根据地建立初期的红色歌谣

1932年12月,红四军经陕南到达川东北,与当地革命武装会合,攻下南江、通江、巴中等县,开辟了川陕革命根据地。中共川陕省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和川陕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相继召开,组建了中共川陕省委,成立了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宣告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正式建立。一方面为了唤醒劳苦的人民群众,打破现有社会压在人民身上的枷锁。另一方面为了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让当地人民了解红军了解共产党。红军进入四川伊始,当地先进的知识分子文艺人员和共产党员在红四军宣传机构的指导下开始创作和传播传唱红色歌谣。这一时期红色歌谣主题大多围绕劳苦大众水深火热的苦难之歌和宣传革命的宣传之歌。其中苦难之歌代表有《穷人泪汪汪》《妇女真可怜》《贫农自叹》《尖尖山》等。拿《尖尖山》为例我们对这类歌曲简单进行分析。

尖尖山,二斗坪,包谷馍馍胀死人。弯弯路,密密林,风里滚,雨里淋,一年到头累死人。年年苦,辈辈穷,盼星星,盼月亮,盼着救星共产党。云要散,天要亮,茅草棚棚笆笆门。要想吃干饭(啥) 万不能,万不能,老天整我一家人。吃人的老天(啥) 太不平,太不平。总有一天见太阳。苦难的日子(啥) 不久长,不久长。

《尖尖山》是穿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初期的一首红色歌谣。也是一首当时苦难之歌的典型代表。这首歌对当地自然环境恶劣的自然环境进行描述,表现典型的川东褶皱山区地形,只能吃难以消化的包谷充饥,在这种自然环境下劳作已甚是艰辛。这里的劳苦大众在封建社会和国民党的统治下更是“年年苦,辈辈穷”当地人民当时日日盼望共产党的到来,盼望共产党解救苦难中的人民。盼望共产党到来后人们坚信苦难的日子就要迎来光明。歌词融入典型的川东方言通俗易懂,歌词还采用了赋比兴的艺术结构。

宣传之歌代表有《工农永远是主人》《共产党十大纲要歌》《平均土地歌》《革命三字经》《红军三大任务歌》。其中《红军三大任务歌》歌词“打倒帝国主义,铲除封建势力,实行土地革命,重新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各尽所能,各取所需。”这种把共产党的政策概括整理作为歌词进行谱曲就形成了简单的红色歌谣。简单易懂的使当地人民了解红军的革命任务,起到了宣传共产党红军帮助穷人,帮助无产阶级额推翻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压迫的政策。这一时期歌曲反应了当时人民在国民党,军阀的统治下,在官僚,乡绅、地主的剥削下如同奴隶般的生活。宣传了共产党的纲要,革命的内容,起到了唤醒人民、激励人民、教育人民、组织人民的作用。

(二)川陕革命根据地发展时期

川陕革命根据地建立后,红军经过英勇的斗争相继攻占了仪陇、万源等五座县城。先后建立了仪陇、嘉陵、达县、宣汉等苏维埃政府。此时根据地有四万多平方公里。根据地人口六百多万。红四军与川东红军会师合并成红33军。红军也有刚入川时发展到八万余人。游击队、赤卫军、少先队、童子团、妇女独立团等地方武装,发展到十余万人。苏区拥有自己的兵工厂、被服厂、造币厂、造纸厂、印刷厂等军需及经济设施。同时,建党建政、土地革命、发展经济、拥军支前、文化宣传教育等工作热火朝天,革命形势迅猛发展,这一时期的川东红歌也随着革命浪潮迅猛发展。也是川东红色歌谣最繁荣时期,当时川东红色歌谣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出现了描写红军英勇战斗和革命生活的战斗之歌,描写共产党为人民打土豪分田地,人民感谢共产党,军民鱼水情深的军民之歌,号召人民参加红军的青年之歌。

战斗之歌典型代表有《红军一到巴中来》《出操歌》《游击歌》《红军打仗硬是行》。军民之歌代表有《十把扇儿》《盼红军》《人儿都说红军好》等军民之歌大多改编自川东民歌,如《十把扇儿》便是在民歌的基础上改编的。歌词为:一把扇儿凉风来(连连),井冈红旗映巴山(溜溜)。斧头劈开新世界(哎海哟),百万工农掌政权(干哥啥)。二把扇儿是新春,杀猪宰羊送红军。三把扇儿三月三,红军打下剑门关。四把扇儿四季财,穷人如今把身翻。五把扇儿是端阳,红军胜利喜洋洋。六把扇儿六月六,打倒(那个)豪绅好舒服。七把扇儿大热天,妹为红军洗衣衫。八把扇儿月正圆,站岗放哨儿童团。九把扇儿九月九,军民同喝包谷酒。十把扇儿大团圆,革命胜利永向前。“连连”“溜溜”“哎海哟”“干哥啥”。显示了巴渠民歌的地方特色,当地方言使当地人民群众更容易接受,唱起来朗朗上口,凸显当地传统文化氛围。又歌颂了红军来到四川帮助农民翻身,人民感谢红军,军民鱼水情节和为革命胜利勇敢向前的大无畏精神。

《盼红军》是一首根据四川民歌改编的复调的红色歌谣,这首乐曲在民间也叫《采花》,《采花》原是一首广泛传唱于川东的地方民歌,歌词纯朴生动,当地语言气息浓重,其中麻拐,偷油婆、造孽都是当地俚语。简明朴实了叙述了当地一年每个月开什么花的常识。川东革命战争时期,人们对这首小调进行重新填了词。保留了原来曲调。不仅方便当地劳动人民传唱更宣传了人民期盼红军到来,人们为表达对红军的爱戴和盼望红军早日到来,箪食壶浆等待红军到来解放人民,解救人民于水火的心情。歌词是:正月里采花无花采,采花人盼着红军来,三月里桃花红哟似海,四月间红军就要来。七月里谷米黄哟金金,造好了米酒等红军。九月里菊花捧哟在怀,红军来了给他戴。青枝绿叶迎哟风摆,红军来了鲜花开。

从词中看到了当时的人民群众对红军期盼的心情和对光明未来的信心和希望。这首歌是一首并置型三句体结构的歌,它的第二句旋律开放,采用了一个大的弧型,感情起伏比较大,与第一句的回返式旋律进行形成鲜明的对比,具有不稳定的结构功能,第三句比较收拢,较稳定,欣喜的心情表现的比较内在隐约。青年之歌典型代表有《青年士兵歌》《当兵就要当红军》《送郎当红军》《工农当红军》等。这类红色歌谣为红军在川东的扩展壮大,人民踊跃参加红军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红军撤离川陕革命根据地后期

到1934年川陕革命根据地处于鼎盛时期,1935年遵义会议后,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出于配合中央红军的需要,命令红四方面军西进,其间发动了著名的陕南战役,有力的牵制了敌人北移,然后回师川北,胜利的强渡嘉陵江,强渡嘉陵江后乘胜向西发起进攻,涪江与嘉陵之间的大片土地得到解放,对中央红军北进入川的作战战略起到了有力的牵制作用,此时作战的胜利也引起了国民党的注意力。国民党调集重兵对付红四军,红四军和川陕革命根据地面临压力也越来越大。为争取与中央红军会师共同北上抗日,红四方面军撤离了川陕革命根据地,踏上了艰苦曲折的长征征途。这一时期红军撤离川陕革命根据地转战陕北。国民党反攻倒算,人民生活更是雪上加霜,这一时期川东的红色歌谣表达人民舍不得共产党红军的离去,日日思念盼望红军归来,以及坚信红军一定会打回来,革命一定胜利的信念的思念之歌。其中代表有《红军走了我泪流》《红军快回来》《五更想红军》《北去大雁快快飞》《铁树总要把花开》等。《红军走了我泪流》表达了红军为川东人民带来了好日子,川东人民舍不得红军离去的不舍心情。《红军快回来》歌词中前两句为一九三二年,红军来巴山。建立苏维埃,穷人掌政权。表达了川东人民追忆红军的到来,以及建立革命根据地让人民当家作主的感恩。

歌词最后两句不见红军面,穷人泪涟涟。梦里都在喊,红军快回还.表达了对红军的思想和不舍,盼望红军早日回到川东的心情。《铁树总要把花开》则表达了川东人民坚信红军迟早会回来,革命事业一定会胜利的信念。

川东红色歌谣在三个时期根据各个时期革命内容和革命需要有以上所述不同有各个阶段的特点和侧重。但是三个阶段的红歌在唤醒劳苦大众,宣传革命思想,共产党政策,鼓舞革命士气,为川东革命的发展和革命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川东红歌的价值体现。■

猜你喜欢
川东歌谣根据地
建立自己的写作根据地
姥姥的老歌谣
阳坝:一首慢了又慢的歌谣
乡闾粤韵 井邑歌谣
窗台上的妈妈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
大别山革命根据地的“印钞之路”
论文化建设背景下川东地区亟待解决的几个社会问题
西北烽火: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
川东游击队烈士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