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思政理念下思政教育与舞蹈专业融合的思考

2021-11-26 20:02李美虹齐齐哈尔大学
艺术家 2021年9期
关键词:舞蹈思政思想

□李美虹 谭 迅 齐齐哈尔大学

2018 年以来,《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等相关文件与政策的出台,为思政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制度基础与保障。2020 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要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分类推进”。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教育界对大学教育的思政教育目标提出了新要求、新标准。高校想要提高思政教育的质量,需要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堂,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举止,进而使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等获得全方位发展[1]。

一、思政教育与舞蹈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一)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

现今,大学教育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工作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座谈会、全国教育大会等诸多重要场合对高等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部分高校已全面贯彻课程思政教学,对高等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诸多要求。课程思政就是要深入挖掘各专业、各学科课程的思政品质,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各学科中,使之成为各学科的左膀右臂。同样,思政教育与舞蹈教育的融合也能够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因此,高校舞蹈教育应在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基础上,有机地融入课程思政理念,深挖教学中的思政元素,促进舞蹈教育的发展。

(二)符合艺术院校舞蹈教育的需求

当前舞蹈教育实践的技艺化与功利化互相排挤,导致艺术教育实践与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有所背离,加上社会环境的娱乐化影响,这一现象渐趋泛滥。然而,极端功利化的行为会迫使舞蹈教育失去审美的功能,这样,舞蹈教育就丢失了教育的特性,最终无法实现让学习者得到人格层面、道德层面的升华。因此,舞蹈教师要拓展学习路径,广泛收集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和德育事实,关注社会前沿动态,将舞蹈教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中的科学内涵有机结合,以形成多要素、多领域、多方位的思政教育模式[3]。

二、思政教育与舞蹈教育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舞蹈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存在难度

课程思政的难点首先体现在如何将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舞蹈专业的教学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而思想政治教育则要求真、善、美的统一[4]。因此,如何将舞蹈专业知识同思政教育的真、善、美相交融,就成为舞蹈教师在舞蹈专业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所面临的首要难题。现今,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舞蹈专业课程中,也成为舞蹈教师需探索的一个问题。而舞蹈专业课程以专业技能的传授为主,舞蹈教师所教授的内容专业性较强,且其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的培养有所忽略,在强调舞蹈艺术本体美的同时,对学生思想的引领明显不足。

(二)舞蹈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不透彻

从舞蹈教师的层面来看,专业技能与就业率是其最为关心与关注的问题,而对学生思政方面的培养则关注不多。课程思政主要是通过教师这一主体来发挥作用的,这就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每门知识背后所蕴含的社会价值,简而言之,就是要厘清“知”与“德”的辩证关系。教师要深刻认识到“德”与“知”之间的辩证关系,这里的“德”不单单是指品行与道德,而是需要对其进行不断地拓展与深化,而对“德”的片面认识会影响课程思政的实践效果[5]。

(三)学生消极对待课程思政教育

从学生层面进行分析,其消极对待课程思政教育主要有三方面原因。其一,如今,受多元化社会思潮、市场经济物质利益观等的影响,部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发出质疑的声音。其二,在社会功利主义与个人主义观念的影响下,部分学生往往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实用主义倾向,因此,在思政课的学习过程中常出现态度不正、兴趣不浓等问题,只是为应付考试而进行机械的学习。其三,由于娱乐、快消行业等功利主义倾向的影响,部分学生变得急功近利,轻视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正是这种对思政课的偏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消极态度与叛逆心理。学生所反映出的问题就是理论与实际相脱节引起的。因此,教育如果仅仅停留在传授知识的层次上,就难以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实质性影响。

三、课程思政理念下思政教育与舞蹈专业融合的途径

(一)艺术资源与思想资源相融合

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也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我国积累了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些都属于思政教育资源。我国的民族民间舞蹈作品多为展现丰收、喜庆的舞蹈,旨在让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体验各族劳动人民的勤劳,并通过分析,感悟各民族舞蹈的区别与风格变化。这就要求舞蹈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做到在教授舞蹈知识的同时,挖掘舞蹈创作的背景与艺术主题,从而使学生领悟舞蹈作品所表达的内在意蕴[6]。

(二)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结合

在互联网发展迅猛的今天,教师应运用多媒体将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结合,增强教学的灵活性、多样性、互动性,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新性。新时代,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角色等都应进行深层次的变革。同时,教师也要清晰地认识到线上舞蹈教学的价值,将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结合,为学校教学发展提供新思路,为教育的结构性改革提供实践基础[7]。

(三)专业内容与红色资源相结合

红色资源也是重要的思政教育内容。在高校舞蹈专业课程资源的建设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舞蹈实践活动中,提高对舞蹈的兴趣,并感知思政教育的内涵。因此,高校应提高对红色资源的重视程度,使学生通过此类资源感悟到舞蹈作品蕴含的精神内涵。例如,2020 年春晚的舞蹈作品《永不消逝的电波》片段,表达了共产党地下工作者李侠为抗日,潜伏在日本最高情报机构的故事,但当代大学生可能并不完全了解共产党员不怕牺牲的革命信念,而舞蹈这一艺术形式恰恰就是最好的纽带。

结语

舞蹈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教育是相辅相成的,舞蹈教师应采用严谨、专业的教学态度,润物细无声地展现思政内容,在舞蹈专业课堂上展现出真、善、美,使其成为学生思政路上的灯塔。在课程思政教育指导下的舞蹈专业课堂上,教师可以将教材内容、网络资源、红色资源等内容相结合,形成一个统一体,进而引导学生感悟家国情怀和明白和谐相处的道理。舞蹈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支持,提高了思政教育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舞蹈思政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