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类院校舞蹈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法

2021-11-26 20:02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艺术家 2021年9期
关键词:师范类应用型舞蹈

□苏 锐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从20 世纪90 年代开始,我国就十分重视高校的艺术素质教育,同时将舞蹈教育视为素质教育改革的关键途径[1]。舞蹈是通过肢体语言传达美的艺术形式,具有十分显著的直观表现性,这是其他艺术类型不能相提并论的。同时,舞蹈也是情感抒发最直接、最有效的艺术形式,更是改善大众精神文化生活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所以,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与人们精神文化生活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舞蹈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1996 年,我国福建师范大学成立了首个舞蹈本科专业,之后,越来越多的师范类院校开设了舞蹈专业。进入21 世纪以后,我国舞蹈教育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为了培养大量的高素质舞蹈专业人才,并很好地满足现代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师范类院校在开展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应改变自身教学思维,构建科学合理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进而逐步优化舞蹈专业教学效果[2]。本文重点分析了现阶段师范类院校舞蹈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及专业知识,提出了加强舞蹈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法,以期不断提高师范类院校舞蹈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一、师范类院校舞蹈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师范类院校舞蹈专业教学水平越来越高,有效提高了文化效益及社会效益。然而,应用型人才培养思维并没有全面、深入应用到师范类院校舞蹈教学活动中,其依旧存在许多待完善的地方。当下,师范类院校舞蹈专业教学面临的主要困境有教学思维陈旧、教学课程规划不合理及未组建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的教师团队等。

(一)未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对应用型人才培养不重视

现阶段,许多师范类院校在开展舞蹈专业教学时依旧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精英型舞蹈人才,而没有充分了解当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忽视了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此外,师范类院校未依照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等,更没有将艺术与技术紧密结合起来构建应用型舞蹈人才培养体系[3]。所以,师范类院校要想培养出更多应用型舞蹈专业人才,必须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

当前,许多师范类院校的舞蹈专业教学没有很好地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思维,仍以舞蹈理论知识讲授为主,忽视了舞蹈实践性教学,更没有构建完善的实践课程教学体系。舞蹈教师将主要精力用于课堂教学,没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与舞台练习的机会。同时,师范类院校舞蹈教育活动开展没有紧密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状况及人才需求标准,不能构建切实可行的培养体系,导致实际舞蹈教学内容与社会环境相脱离[4]。

此外,师范类院校舞蹈专业教学中未引入人文理念。舞蹈能够通过肢体动作将美传达给观众,同时让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然而要想实现这样的效果,表演者不仅需要拥有优美的舞姿、良好的表演技巧,还要依托舞台表演将作品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思想内涵等呈现给观众,从而使观众可以真真切切地体验到文化美及艺术美。然而,现阶段许多师范类院校的教师在开展舞蹈专业教学时,将注意力放在了学生舞蹈动作是否规范与标准上,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精神及理念的培育,导致学生不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舞蹈表演水平。

(二)未构建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的课程体系

师范类院校舞蹈专业教学倡导学生要充分融入舞台,进行多层次的舞蹈练习,充分理解和掌握舞蹈理论知识及表演技巧,同时与艺术审美联系起来,以此培养出满足现代社会需求的应用型舞蹈专业人才。然而,当下大部分师范类院校舞蹈专业教学受限于精英教育思维,未构建科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教学方式也缺乏灵活性,在开展舞蹈专业教学过程中,只注重课堂教学内容的规划,没有充分意识到实践教学与舞台训练的重要性。比如,许多师范类院校借鉴北京舞蹈学院的教学内容和标准,学习他们的教学方式,同时选取的教学内容也较为相似,导致舞蹈专业教学太过“专业化”,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不符。

(三)舞蹈专业教师团队综合水平有限

为了更好地培养应用型舞蹈专业人才,师范类院校应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水平,提高舞蹈专业教学质量。然而,当下师范类院校在开展舞蹈专业教学时,多面临教师结构不科学、梯队建设不完善、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占比较小及人才储备不足等困境。此外,一些师范类院校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科研水平不高。这些都制约了舞蹈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并对舞蹈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师范类院校舞蹈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法

(一)构建合理的应用型舞蹈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师范类院校在开展舞蹈专业教学活动时,为了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人才,必须合理规划课程。现阶段,舞蹈专业课程通常涵盖必修课、选修课及实践课。其中,必修课程又分为两种类型,即公共必修课与专业基础必须课。公共必修课主要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为学生今后发展提供帮助。这些课程教学涵盖了思想政治教育、计算机教育、就业教育及法律法规教育等。在专业基础必修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的联系,在教导学生掌握舞蹈理论知识的同时,带领学生积极进行舞蹈实践技能训练。舞蹈专业理论知识教学一般是向学生全面讲解舞蹈艺术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舞蹈艺术的内涵与特征、舞蹈艺术发展历史与时代特色等。在舞蹈专业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实现理论知识与舞蹈实践的紧密融合,充分发挥舞蹈理论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优势。在舞蹈专业选修课学习中,学生需要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与特征科学选择学习内容,如学习爵士舞、现代舞等。在舞蹈专业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社会锻炼的机会,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社会文艺活动、舞蹈才艺展示活动中。这样,学生在社会活动中不仅能够获得很好的锻炼,还能够提升舞蹈技能,从而得到全面发展。

(二)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舞蹈水平

师范类院校在开展舞蹈教学过程中,还需要重视大学生舞蹈技能的培养。与其他专业教学不同的是,舞蹈专业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舞蹈理论知识,还十分注重舞蹈技能的传授与实践教学。因此,教师在实际的舞蹈专业教学中应明确教学目标,以提升学生的舞蹈综合水平。

在舞蹈表演过程中,表演者具备较强的身体素质是确保各个舞蹈动作准确完成的重要基础,所以,舞蹈专业学生在平时学习中要加强舞蹈练习。从舞蹈表现层面来看,学生要致力于实现音乐演奏与身体表现的紧密融合,进而让自己时刻保持良好的表演状态。与此同时,教师要密切关注每位学生的舞蹈训练情况,加强对学生舞蹈表演与练习的指导。在指导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优化与改进舞蹈指导方式,还要积极运用新技术、新理念加强教学模式改革,进一步优化学生的舞蹈训练效果,进而推动大学生舞蹈水平逐步提高。学生的舞蹈综合水平既包括专业舞蹈技能,又涵盖了舞蹈创新能力、新媒体使用水平及社会实践能力等,这些方面都与学生舞蹈综合水平提高有密切的联系,在学生未来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组建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的舞蹈专业教师团队

在开展舞蹈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师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舞蹈专业教学质量,因此,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组建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的教师团队非常有必要。一方面,师范类院校可以根据本院校舞蹈教师队伍中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引入高水平人才,壮大舞蹈专业教师团队;另一方面,师范类院校还需要邀请知名教育专家与学者到校开展专题讲座与培训活动等,不断转变教师传统教学思维与方式,创新教学理念与模式,科学规划舞蹈教学课程,为进一步提升舞蹈教师的综合素质提供帮助。

结语

综上所述,师范类院校舞蹈教学在促进我国舞蹈艺术持续、稳定发展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师范类院校也应依照自身的特色与具体情况科学开展舞蹈教学,与专业舞蹈院校教学区分开来,汲取精华,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而为社会提供充足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师范类应用型舞蹈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师范类大学生体育素养现状研究
——以河南师范大学为例
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师范类专科体育教学优化研究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师范类专业将实行三级监测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