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消防救援战勤保障队伍的发展策略

2021-11-27 09:59张维军李丽梅
中国科技纵横 2021年23期
关键词:战勤后勤物资

张维军 李丽梅

(廊坊市消防救援支队,河北廊坊 065000)

0.引言

2018年3月21日,党中央发布《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公安消防队伍从武警系统整体转制到应急管理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授旗并要求全国消防队伍立足“全灾种、大应急”任务需求,不断优化装备结构,努力实现车辆装备建设由数量规模型向结构优化型转变、由主要应对城市火灾向全灾种、大应急转变。相应的对消防装备、战勤保障及后勤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1.消防救援战勤保障队伍的发展困境

1.1 装备岗位专业性不足

装备人员是保证采购到实战应用效果显著装备的关键所在。装备人员随着职务晋升,内控机制所限,从事人员多为非专业技术对口人员。装备岗位不是单纯的懂采购程序、法规、法律,更为核心的要懂装备技术参数。衡量车辆装备的优劣,主要体现在性能参数,参数的差异关系到车辆装备的实际使用效能[1]。

1.2 “重作战、轻保障”,战勤保障意识弱化

战勤保障仍停留在基础车辆与单元的配备。自我保障难以满足需求时,提倡社会化保障,但实际效果不佳。经费保障方面,财政评估过程往往也忽略保障装备购置,重点放在作战装备上。

1.3 装备物资管理模式传统单一

当前阶段,装备物资管理手段相对落后单一是影响后勤装备和战勤保障队伍建设的重要因素,对于战勤保障队伍,极易出现装备多、车辆多的情况,丰富的物资储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各项工作不会由于缺少设备物资造成管理问题,但是却给工作人员造成了巨大的工作压力,经常面临人手不充足的问题,各种装备物资往往也难以得到更加针对性的维修和保养。并且,无论是战勤保障装备,还是多种物资,自身出库率和更替率都很低,如果工作人员不能及时加以处理,极易造成装备物资出现故障、过期过保,阻碍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

1.4 应急联勤响应迟缓

对于后勤装备和战勤保障队伍建设工作,需要确保应急联勤响应的及时性和可靠性,由于大应急平台整合力度有限,并未全面纳入应急减灾救灾体系,对消防救援队伍也提出了较高的工作要求,消防救援队伍想要打破既有工作的桎梏,需要合理利用社会联动保障资源,加强和政府部门的协同合作,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确保物资供应充足且及时,避免造成大规模的重复建设。需要注意的是,当前阶段,全天候的物资保障依旧十分困难,既有的联动保障协议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社会联勤单位,但是管控力度有限,业务交接也极易出现中断,严重制约了应急联动时效[2]。

2.消防救援战勤保障队伍的建设路径

2.1 基于自身发展提升硬实力

采用国家消防员定向招录与社会招聘方式,对口招录技术型人才。支队级单位组建不少于30人编制的战勤保障队伍,要涵盖驾驶、医疗、维修等各类专业人员。力求实现参战力量1/2保障比例暨1名作战人员,2名保障人员辅助。装备人才需要定向培养机械、电子等技术专业人才,可继续深造或参加培训等方式定向培养高素质人才,做好人才储备工作。突出专业性,强化人员队伍建设,提升保障队伍综合业务能力,扩大人员选配、业务活动、器材配置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合理设计具有较强实用性、功能完善、装备性能先进的保障队伍。在保障岗位中选配拥有丰富实战经验、工作作风知识、业务能力强、政治思想水平好的优秀人员。提供一定政策倾斜,减少各种事务性任务所形成交叉影响,促进保障成员实现专勤常备。选择科学方法针对保障队伍实施专业训练,保证训练方法的科学合理性,适当增加针对性训练数量比重,积极学习国内外相关经验以及应急救援先进管理技术,组建具有较强操作性、科学合理培训机制,在合理组织桌面推演、实践训练、实战演练和战斗编程等方法提升保障队伍整体业务能力。

2.2 加强保障基础建设

(1)强化保障力度。坚持战斗力标准,构建“大后勤、强保障”体系,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加强训练机制,着重发挥后勤装备和卫勤保障服务职能等方面的作用。对于装备方面,想要实现后勤装备的保障,则可以通过拟定形成全方位的装备物资配备标准,分别就消防救援制度战勤保障装备物资标准,联系更具可靠性和稳定性的本地器材生产厂家,构建形成归属于战勤保障队伍的后勤装备配备标准,促使后勤装备,并相应签订合同,在法律层面上进行规范和界定,实现后勤装备的灵活应用和自由调配。对于卫勤保障,则可以依托于地方医疗资源,加强属地三甲医院的沟通和联系,不断丰富诊疗手段,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在线视频诊疗等多种方式,实现灾害现场人员的远距离问诊,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切实保证生命安全[3]。还可以通过“绿色通道”的建设,相应形成便利保障,切实发挥“绿色通道”的作用。对于生活保障,则应当着重于日常生活,注重建设大队战勤保障组,充分发挥生活保障功能的作用。对于技术方面,则可以基于自身发展情况,专门构建形成消防救援支队技术保障中心,促使车辆装备巡检维修等工作都可以得到全面保障,各种重要零配件储备也变得更加方便和直接,直接通过技术保障中心便可以获得全方位的服务,以技术保障中心的作用,带动整个地区的技术保障,更好地发挥后勤装备的效用,发挥战勤保障队伍的作用。(2)拓宽保障模式。实现后勤装备使用情况和战勤保障队伍的高质量建设,可以从消防救援队伍的实际工作情况出发,基于灭火抢险救援任务,制定形成更加精细化的战勤保障功能模块,拓宽战勤保障模式的应用类别。基于灭火救援作战编程,将各项工作进行整合研究,更好地发挥战勤保障队伍的工作效能。

2.3 广泛征集装备改良意见

战勤保障能力也是战斗力,着力推动后勤装备和战勤保障队伍建设,需要广泛征集装备改良意见,定期对车辆装备出现的问题与亟待改进方向,公开征集,集中反馈消防车辆与装备生产企业,对车辆装备性能与技术加以改进。力求车辆装备应用广泛、实战效果显著、操作维修简易等效果。不能让市场引领车辆装备发展,应该是企业按需生产,满足个性化需求。创建融合信息采集、整合、分析、处理等功能的保障信息平台,促进各种信息资源实现全面共享,为相关物资实时调动奠定基础保障。充分利用移动信息技术以及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对车辆、药剂、装备等各种物资资源实施融合管理,形成大数据资源保障,准确把握相关设备的储备和应用状况,提升整体技术保障水平。

2.4 拓宽思路,“前瞻式”后勤队伍建设

(1)不能过度依赖社会保障,替代自我保障。地质灾害发生,往往破坏力极大,依托社会化保障,灾害中心地区自身瘫痪无法实现。周边地区会也会响应国家号召,保障灾害中心地区。这个时候自我保障尤为重要,足够的自我运输能力、食品物资储备,医疗救护储备等将发挥极大作用。不仅减少灾害核心区域保障压力,也为大批后援争取更多时间。(2)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要有前瞻性。当代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消防车辆的操作系统由机械式逐步电子化转型,人力装备逐步机械化等,专业技术的不断提高,相应人才需求量随之增大。根据发展趋装备人才与战勤保障人才培养要具备前瞻性、专业性。例如运输飞机驾驶员、大型船只驾驶员、履带式机车驾驶员、工程机械驾驶员等发展趋势专业的培养。基于《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建标152-2017),规范战勤保障人员的工作职能,编制清晰且明确的岗位工作职能[4]。(3)组建专业战勤保障分队,配强保障车辆与装备。立足扩区域增援实战要求,组建摩化运输投送分队、餐饮保障分队、宿营分队、指挥方舱分队、医疗分队等。例如运输投送分队配备大型越野运输车辆,车辆砸在装载器械,节约人力投入减少人员体能消耗,徒步运输阶段可配备助力运输载具,人员配备机械骨架辅助,力求装备投送抵近核心区域。

2.5 加强后勤装备标准化建设

对于多样化的后勤装备,想要促使后勤装备更好地发挥自身效用,充分发挥战勤保障队伍的价值,则可以通过后勤装备标准化建设的方式,着力推行精细化管理方法,促使各项工作都能够规范进行。也正是通过后勤装备的标准化建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成本投入,避免额外的装备研制费用,促使各个后勤装备,即使处于退役时期,也能够将其进行整合使用,不仅能够提升其经济效益,还可以提升社会效益。战勤保障工作核心便是为顺利处理各种灾害事故提供基础物资支持。为此需要做好装备物资在一线战斗、应急装车运输、日常保养管理、储备规模类型等方面的基础工作,确保各个环节有序实施。

2.6 完善后勤装备管理制度

推动后勤装备和战勤保障队伍建设,则需要从制度层面作出规范,促使各项工作都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基于国家法律法规、当地政府政策要求,相关管理部门还可以从自身工作情况出发,拟定形成更具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后勤装备管理制度,无论是岗位交接工作,还是后勤装备的维修保养,都有相应的工作标准和工作要求,避免工作人员操作不当,阻碍后勤装备的正常使用,影响战勤保障队伍的建设。需要明确的是,不同后勤装备的使用方式和使用要点都存在差别,需要管理部门能够合理进行规划分工,立足扩区域增援实战要求,促使后勤装备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效用。

2.7 整合资源搭建创新平台

(1)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具体而言,充分发挥政府统一领导的作用,其他多个部门协同参与其中,履行自身工作职能,而消防救援队伍,则是以整个活动的重要主体,通过日常训练和资源配置,切实保障消防应急保障队伍的高质量建设。近年来,我国多个地区也一直都在推进政府、消防救援队伍、其他多个部门的协作关系,更好地满足“全灾种、大应急”,并相应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收获。(2)加强科技手段应用。将现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和后勤装备、战略保障管理队伍相联系,将多种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后勤装备管理工作中,如RFID射频识别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等,促使物资资源、战略保障信息系统能够充分得到整合,还可以通过信息化的计算方式,实现信息统计、信息分析,有效破除既往管理模式中的桎梏,促使装备器材、车辆使用都能得到充分保障,推动战勤保障队伍的规范化、信息化发展,切实保障社会联动应急机制稳定发挥自身效用。(3)资源整合高效利用。战勤保障科不仅需要承担装备巡检、装备物资储存运输,还需要承担车辆维护、卫生医疗及灾害救援保障等多样化的保障任务,为了保障各项工作任务的稳定进行,则需要秉持着“小保障内部化、大保障社会化”的应用原则,推进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推进各个生产企业之间的协作,通过定制专门用于物资装备的“菜单化”的保障合作意向,促使各项工作都能够更加规范有序地进行,实现装备物资的灵活调用。并且基于社会联勤力量,注重消防救援队伍和社会力量的协同合作,选取当地责任理念高、业务能力强的企业,从而构建形成社会联勤保障体系,切实发挥社会联动应急保障的作用。(4)加强信息建设。后勤装备使用情况和战勤保障队伍建设情况,将会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反映着消防救援队伍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后勤装备使用情况和战勤保障队伍建设情况也是制约消防效率的重要因素。首先,基于技术优势,在消防救援现场,实现数字化模型的实时搭建,基于数字化模型整合出来的模拟结果,能够予以后续的救援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促使消防救援队伍能够更好地拟定战略保障方案,确保各项工作都能够规范有序地进行。其次,随着多样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战勤保障和信息技术充分整合到一起,明确消防救援队伍的实际工作情况和工作要求,基于全面的战勤保障,促使各项工作能够更加规范的展开,也可以直接通过监控方式,查看装备物资的使用情况和需求情况,如果发现装备物资不充足,则需要在第一时间进行装备物资的补充工作。将战勤物资和信息技术相结合具有多方面的应用价值,能够将原本混乱无序的装备物资进行系统性整合,将不断变化的装备物资使用情况进行直观展示,使得装备物资需求和使用都变得更加直观和方便,装备物资调配和整合也就更加直观和方便,避免出现装备物资短缺的情况。

3.结语

对消防救援战勤保障队伍发展策略展开分析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针对当前消防救援战勤保障队伍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着力提升硬实力,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和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带动消防救援队伍发展。

猜你喜欢
战勤后勤物资
灭火救援战勤保障协同作战机制的研究
后勤服务
被偷的救援物资
战勤比例的回归分析
电力企业物资管理模式探讨
刍议消防部队战勤保障能力的策略
“强力后勤”入职记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后勤服务
救援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