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编辑加工质量提升的思考

2021-11-27 09:59刘伟逄小红苏静
中国科技纵横 2021年23期
关键词:文稿学术期刊稿件

刘伟 逄小红 苏静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期刊编辑部,山东济南 250117)

同行评审是学术期刊与其他刊物相比明显的特点,学术期刊刊发的文章通常涉及特定的学科或领域,其核心的功能是对特定学科知识的认证、精炼、传播和保存,具有比较明确的读者对象。因此,与一般的出版物编辑相比,对学术期刊编辑的学科专业素质具有更高的要求。在复杂的编辑出版工作中,编辑加工环节最为重要,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刊物的质量。提升编辑加工质量,对于提升学术期刊影响力、壮大特定读者队伍意义重大。本文从编辑独立性、编辑职业素养、编辑界限意识、编辑加工规范等方面展开讨论,并提出提高学术期刊编辑加工质量的相关建议。

1.编辑加工的内容与要求

编辑加工是对已经通过三级审稿并决定刊用的稿件再次进行审读并作文字润饰和规范化处理的工作,是审稿工作的继续[1]。学术期刊的编辑对稿件进行加工,应该具备相关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否则难以把握稿件的全貌。知识性、科学性和常识性的错误得不到修改,就会贻笑大方,也会暴露编辑人员知识储备的不足和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编辑加工的质量、刊物的质量也就无从谈起。

编辑进行编辑加工应该以出版的目的和读者对象的特点为主要依据。进行编辑加工之前,首先应该消灭政治性和思想性差错,对有政治性和思想性差错的稿件应该坚决予以清理。加工时,编辑应该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对稿件进行精心修改,使稿件的主题更加切题、鲜明和突出,结构更加紧凑、科学,层次更加清晰,文字更加规范和准确。

2.影响学术期刊编辑加工质量的主要因素

2.1 编辑的独立性

编辑的独立性是指:编辑应该分工明确,职责限定清晰,能够顺利、单独完成编辑部的工作任务;也可以独立约稿,获得优质稿件、独立开展编辑学研究;编辑科学素养足以支撑其自主性等[2]。保持编辑的独立性有助于编辑对稿件内容和稿件质量的精准把握,保障编辑加工的顺利进行,一直是学术期刊在工作过程中遵循的基本准则[3]。

编辑的独立性并不是要求编辑独立完成稿件处理的所有流程,但是编辑应该对稿件最终是否录用有自己的判断。目前,国内学术期刊判断稿件质量主要是通过同行评议和编委会意见2种途径,编辑的决定权极其有限,加上广泛存在的“关系稿”“人情稿”,编辑的自主决定权往往被忽略。这就会造成编辑对稿件质量不满意的情况下还要硬着头皮进行编辑加工,自然就难以保证编辑加工和刊用稿件的质量。

针对编辑独立性被忽略的情况,学术期刊应该进一步厘清编辑的分工,不同类型的编辑各司其职,避免编辑人员“无专多能”,让编辑脱离繁琐的办公室工作,将其主要精力专注于把握稿件质量,进一步提升期刊的核心竞争力;严把编辑的选拔关,对编辑的专业背景、学术水平和科学素养提出更高、更具体的要求,重视编辑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工作能力;严控“关系稿”“人情稿”,做到对所有稿件一视同仁。

2.2 编辑的职业素养

2.2.1 责任意识

学术期刊作为出版物的一种,同样应该具有导向性。编辑应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发挥期刊的价值导向作用。另外,编辑应该在工作实践中自觉践行关于出版行业的法律法规,求真务实、爱岗敬业,勇于承担高难度的工作,树立善于协作的团队精神,养成廉洁自律、热情真诚的工作态度和品味高尚、抵制粗俗的职业操守。

2.2.2 专业素质

学术期刊编辑应具备出版专业素质和学科专业素质。编辑要具备扎实的出版专业素质,在符合出版规范的前提下,对稿件内容进行审读,对文字进行修改和润饰,在保证作者原有写作风格下进行编辑加工。另外,学术期刊刊发的文章都是涉及某一学科或领域的专业学术论文,与一般大众出版物的编辑加工工作相比,对编辑的专业素养和科学素养要求更高。虽然要求学术期刊编辑成为某一学科或领域的专家不现实,但是编辑一定要熟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稿内容,对文稿质量进行把控,完成编辑加工工作才能得心应手[4]。另外,学术期刊编辑应该将自己从事的专业方向与期刊研究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与方法创新,从而更好地运用到工作实践中。

2.3 编辑的界限意识

界限意识是指意识到自己和他人或事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界限,并且体验到自己和他人或他物之间都是相互独立存在的不同个体。在编辑加工过程中,编辑的界限意识主要体现在不能违背作者意志对文章进行大幅删减等过度修改[5]。为符合出版要求,可不经作者同意对文稿进行必要的文字性修改,在表述规范、科学等方面发挥编辑的积极作用;对于文章的学术观点和学术内容,应充分体现对作者的尊重,不宜以版面等理由要求作者进行大幅删减或“注水”。编辑对稿件的删节,绝不能以侵犯作者的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为代价[6]。

在学术期刊的出版工作中,编辑与作者是互相合作、互相促进的关系,但往往因为编辑具有组版权限、审稿专家选择权以及最终是否录用的话语权,作者很容易在编辑面前屈服,对编辑提出的意见“照单全收”,极易导致编辑“越界”,成为“第二作者”的情况出现。这就要求在编辑加工整理的过程中,坚决避免以自我为中心,牢固树立“界限意识”。编辑在进行编辑加工时,应该首先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文章的首批读者,从读者的角度去判断自己需要的信息是否能很快、很清晰地获得,然后以这样的角色定位去对文章进行编辑加工,既要坚决删除文稿中的冗余信息,又要避免取代作者成为“第二作者”,以编辑的视角画蛇添足地进行扩展。

2.4 编辑加工规范化

坚持编辑加工规范化,不仅要牢牢把握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还要执行期刊编辑加工的标准与规范,这是控制期刊质量的重要保证。量和单位、名词的规范使用,标点符号的规范使用,简化字、繁体字、异体字的规范使用,外文字母的大小写等,都有明确的统一规范要求;统一是要求同一稿件中的相关材料和数据、格式等内容前后一致。这些内容都需要在编辑加工时特别注意。

2.4.1 文字使用和表述规范化

学术期刊的作者一般从属与特定的专业领域,对语言文字不够敏感。文稿中容易出现用词不准确、病句等情况。因此,编辑应对文稿进行审读、删改和润色,提高文稿质量。比如,医学类文稿中经常出现“虽然”和“但是”,“一方面”和“另一方面”,“因为”和“所以”,“若”和“则”等很多成对词语,很多作者容易丢掉“虽然”“一方面”“因为”和“若”等词语。又如,很多不规范的专业用词“几率”“维他命”“疤痕”“食道”,其表述应规范化,应该改为“概率”“维生素”“瘢痕”“食管”等规范的用法。

2.4.2 量和单位的规范使用

学术期刊经常会涉及量和单位的使用,根据国标GB 3102.8-1993[7]的规定,物理化学学科中的“摩尔数”已经废除,应采用“物质的量”来描述化学成分或者物质的多少。GB 3102.8-1993[7]中还规定,表达物质体积含量的应为“体积分数”,应当废除不规范的“体积百分比”和“体积份数”等。对于有争议的变量名称,应该至少做到本期刊统一。又如,常见的单位符号有米(m),千克(kg),电子伏(eV)和毫升(mL),有些作者经常会将这些常用的符号书写错误,分别错写为M,Kg,ev和ml。此时,就需要编辑在编辑加工阶段根据国家标准进行改正。

2.4.3 统计学方法

除个案报道和综述以外,一般的学术论文都涉及统计学数据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时应注意:对于定量资料的分析,不能盲目套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要根据课题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所具备的条件和数据分析的目的,选择合适的统计学分析方法;对于定性资料的分析,不能盲目套用卡方检验,要根据变量的频数、性质并结合数据分析的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学分析方法。对于回归分析,不能盲目套用直线回归分析,要结合文稿涉及专业的要求选用合适的回归类型;对于多指标和多因素资料分析,要尽可能运用多元统计学分析方法,以便对多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做出全面、科学的评价和评估。

2.4.4 插图和表格

学术期刊插图一般分为线条图和照片图,其质量要求主要表现在内容的科学性、取舍的精简性、绘制的规范性及印刷的精美性[8]。横纵坐标是否符合规范、图例线型是否清晰是判断线条图是否规范的主要依据。排版时,很多文字需要重新录入,容易出现与原文的差异,在编辑加工的后期和校对过程中,尤其需要逐一将图与原文进行比对。另外,不少作者在文章中处理图片时会将标尺丢掉,在编辑加工和校对时要提醒作者修改。

表格在学术论文中十分常见,可以实现数据的对比和快速浏览,比单纯的文字描述更加直观、简洁。因此处理表格时应注意3点:(1)简单明了,多使用短小简洁的表格,尽量避免使用太大、项目太复杂的表格,要清楚表达内容,便于读者理解。(2)表达一致,表格中涉及的名称或简称、量和单位应全部统一,以免影响作者理解,造成混乱。(3)清晰易懂,精心设计表格的横表头和纵表头,同类型的数据尽量放在同一行,便于读者理解和比对[9]。

3.结语

编辑加工是编辑工作的核心环节,其质量决定了稿件的质量和刊物的质量。提升编辑加工质量是保障学术期刊质量、提升刊物影响力的必由之路。高质量的编辑加工取决于编辑较高的职业素养,编辑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编辑加工过程中的“界限意识”、编辑对编辑加工尺度的熟练把握以及对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的熟练掌握。

编辑加工尺度的熟练把握,需要长期的积累才能实现,而能否熟练把握加工尺度,往往会成为编辑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也决定了编辑加工的质量。初入出版行业的年轻编辑,工作富有激情,喜欢按自己的理解去对文章进行编辑加工;而通过一段时间的碰壁后,又因为害怕改得过多而畏手畏脚,变成了纯粹的“改标点、改错别字、改格式”的角色。:2种情况在年轻编辑身上周期性地反复出现,会导致编辑加工质量不稳定,给后续工作流程造成压力,甚至导致刊物出版后作者投诉。“三审制度”“三校一读制度”是在长期的编辑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工作流程,正是因为有“三审”“三校一读”,年轻编辑才有更多的机会在不断的工作实践过程中学习资深编辑对稿件的处理方法,从而不断成长、成熟。

学术期刊的编辑在进行编辑加工时,既应该注重编辑工作的独立性,又应该严格把握编辑工作的边界意识,避免“反客为主”;既要尊重作者对稿件的修改权,又要根据相关的国家标准做到“应改尽改”。希望通过本文对影响编辑加工质量因素的梳理,可以对学术期刊编辑提高编辑加工质量有所借鉴,对编辑在处理稿件时,把握“什么能改、什么要改、怎么改”有所启示,从而尽快成为成熟的出版行业从业者。

猜你喜欢
文稿学术期刊稿件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文稿规范
文稿规范
本刊文稿中参考文献的要求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河海大学学术期刊创办百年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Visitor Professor Donald Grierson*
文稿打字的小方法
本刊欢迎下列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