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的现状及改进对策

2021-11-29 04:13汪维毅
有色金属设计 2021年3期
关键词:矿山土壤工程

汪维毅

(江西省地质局916大队,江西 九江 332100)

0 引 言

矿石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近年来,人们开采矿石资源的频率越来越高,数量越来越多。被开采的矿山遭受严重破坏,进而引发了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等系列灾害。所以,必须要积极做好矿山生态修复工程,从多个层面着手优化修复技术,切实保障生态环境。

1 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的现状

我国从2000年开始,逐渐投入大量专项资金用于废弃无主矿山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目前已经取得了较好的修复成果。但是,我国废弃矿山数量较多,不同区域的矿山面临的问题纷繁复杂,再加上投入资金和治理修复理论的限制,即便是目前的治理修复工程对矿山生态环境改善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区域性的总体效果依然存在很大上升空间。就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的发展现状来看,究其原因主要存在4个层面:①是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缺乏区域生态系统完整性的考虑,虽然国家政府已经投入了一定资金,但是当地的政府部门联动性不强,管山的治山、管水的治水,各自为战,整体效率不高;②是相关部门在治理修复之前未对现场情况实施大力调研勘察,针对矿区的生态系统类型构成、特征、存在的问题等掌握不清楚,所以实施修复的措施针对性也不强;③是治理修复的重点区域,以及已经解决的关键问题不够突出,对于矿区生态修复工作缺乏整体性的考虑和顶层设计,修复过程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随意性;④是在修复矿区生态环境的相关技术方法较为滞后,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2 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气候条件的影响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不同地区的废弃矿山生态问题也呈现出了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因此,在实际的生态修复工程中,相关人员必须要结合当地区域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充分考虑矿山的类型特征,从整体到细节,逐步设计出有效、科学的修复方案。不同地区的降雨量、海拔、地形地貌等因素都决定了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的速度快慢。而通常来说,如果矿山区域的降雨量很少,温湿度不合宜,化学营养元素也十分少且单一,海拔较高,坡度陡峭,那么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生态系统修复的步伐。相反,若上述因素改变,则矿山生态系统的修复时间就会适当缩减。

2.2 生态系统结构的影响

在矿山生态修复工程中,生态系统的具体结构以及其稳定性程度都直接决定了生态系统的修复方式。具体来说,如果原有的生态系统结构较好,功能稳定性较高,那么则会拥有较高的生态阈值。在前期的采矿活动作用之下,其本身的生态系统依然能够具有较高的自愈能力,系统不会出现突变,会表现出较强的抗压性。与此同时,采矿活动结束之后,生态系统也会表现出很强的自我修复性。

就我国地区划分来说,东部地区的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含水率高,其本身的生态系统功能较好,地表植被良好,生物种群结构健康,所以,在适度的采矿活动之下,其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也比较好,生态功能具备了一定的完整性。与此同时,在采矿活动结束之后的一段时间内,通过一定的人工干预以及本身的愈合能力,也能够达到开采之前的状态。但是,相对于东部来说,我国西南部等地属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并且自愈功能很弱,抗压能力很差,如果在采矿活动结束之后未能及时有效的实施人工干预,那么其很难恢复到之前的状态,生态系统会遭受严重破坏。所以,针对这类区域的矿上生态修复工程来说,必须要采用自然修复+人工修复有机结合的方式,不断提升生态修复的力度和成效。

2.3 废弃矿山类型的影响

不同的废弃矿山类型,以及开采方式的不同等等都会影响到矿山生态系统修复的难易程度。具体来说,针对能源和非金属矿山的开发,其在实际过程中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是物理破坏,如地面塌陷、山体破碎和土地损毁等,这类矿山的生态修复工程较为简单容易。而针对金属矿山开发,主要是以化学破坏为主,如水土环境污染等,生态修复难度大。与此同时,规模的大小也会造成不同影响,大型矿山比小型矿山会产生更大的扰动破坏效应,同时对于区域生态的残留影响也较大,所以在实际的生态修复工程中遇到的难题也会更多。露天矿山对于地表的影响更大,井工矿山的采空区塌陷、含水层破坏更为严重,所以露天矿山相对于井工矿山的生态修复工程来说较为容易。

3 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的改进对策

3.1 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的处理方式

3.1.1 修复矿山植被

植被修复属于矿山生态修复工程中效果最明显的一项,主要是指工作人员通过对矿山的整体环境条件和土壤情况等展开全面、深层次的调研考察,而后结合气候条件等选择适合在该环境下生长的植被展开种植。具体可以划分为直接种植和覆土种植。如果矿山的土壤本身肥力较好,各项营养元素充足,则可以选择直接种植的方式进行,这样不仅操作便捷、简单、高效,且成本也很低。针对自我修复能力较弱的矿山,其地表现存植物较少,且土壤内含有的微量元素也很少,种植植被的存活率很低,这种情况就可以实施覆土种植,确保覆土的厚度而后展开植被的种植,这样的成本较高。

3.1.2 修复土壤生物

主要涵盖2个方面:①是修复土壤中的微生物;②是修复土壤中的动物尸体。通过修复微生物,能够提高矿山土壤中的活性,使得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得到显著增加,同时通过分析微生物,还能制定针对性的修复方案,避免其出现二次破坏的情况,并为植被的健康生长奠定扎实基础。通过修复土壤中的动物尸体,能够为土壤提供充足的肥料,提升矿山质地,实现良性循环。

3.1.3 加固处理矿山边坡

由于长时间的开采矿山,使得矿山边坡的稳定性较差,存在大量的安全隐患。所以,在生态修复工程中,必须要对边坡实施稳定和加固处理。通过前期的调研勘察,明确矿山的损害程度,而后实施针对性的治理方案。

3.1.4 治理尾矿库

在矿山中,尾矿库的占地面积最大,但是利用效率也很低。所以在后期的生态修复工程中,工作人员需要结合尾矿库的污染物类型、浓度等,选择合理的覆土厚度实施客土回填,以此来提升土层的稳定性。通过增加土壤团聚体结构和土壤孔隙度,达到改善通气状况和透水性的目的,不断提高土壤熟化,改良初期采用绿肥的种植结构,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合理使用化肥以此培养土壤。

3.1.5 治理水资源

一般情况下,矿山开采会影响到地表水和地下水,为了能够修复治理水资源,可以选择构筑人工湿地的方式去除水资源的污染物。如果矿山的开采造成了水资源过渡开采,地表水缺乏、地下水位下降,那么还需要另外引水,增加水量,构筑蓄水系统,缓解水资源缺乏的压力。

3.2 管理建议

3.2.1 完善管理机制

完善的管理机制能够为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提供科学有力的参考借鉴,能够进一步落实生态修复工程的各项条例。相关部门必须要构建动态化的管理机制,并加大监管力度,依照国家相关生态修复标准对矿山生态展开修复。同时,联动各个部门力量,确保各个环节按要求执行,加强对各个环节的监督和验收,保证生态修复工程质量合格。落实岗位职责,将各个责任追究到人头,在每一项修复环节中要检验质量标准,并在出现问题时候即使找到根源,不断强化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最终提升生态修复工程成效。严格监督各项资金条款,避免出现资金私自挪用、吞并的现象。严格记录每一笔资金的用途和金额,避免出现开销不明的问题。合理规划资金,完善前期预算工作,确保每一笔资金都能够花在刀刃上,降低资金浪费的情况。

3.2.2 拓宽修复主体

随着国家对于矿山生态修复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当前矿山主要的修复主体人是国家、政府和污染责任人。在此背景下,国家政府应发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大宣传力度,鼓励更多的公众参与到生态修复主体中。拓宽融资渠道,不断提升矿山生态修复的公益性,全面引导社会公众的参与。

3.2.3 创新修复技术

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力度,积极引入先进的修复技术,并结合本国实际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和技术。开展矿山生态修复的综合性研究,并推动修复技术的不断升级进步,进而推动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的持续化发展。

4 结 语

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对于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来说至关重要,相关部门人员要结合各地矿山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设定修复目标和针对性的修复方案,进而确保矿山修复工作能够顺利高效的实行。

猜你喜欢
矿山土壤工程
《计算机辅助工程》征稿启事
(计算机辅助工程)征稿启事
土壤
在矿山里耕耘(国画)
绘就美好矿山五彩画卷
繁忙的矿山
绘就美好矿山五彩画卷
为什么土壤中的微生物丰富?
高速透平真空泵工程应用
识破那些优美“摆拍”——铲除“四风”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