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茶产业全面振兴之优化路径探索*

2021-11-29 03:44黄建辉
南方农机 2021年22期
关键词:茗茶云浮云浮市

黄建辉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7)

茶产业是我国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1]。我国历来重视茶产业的发展。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到了“茶”。2019年,“茶”作为我国乡村特色产业,再一次被列入中央一号文件。文件中明确提到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多样性特色农业,积极发展果菜茶、食用菌等产业,强化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唱响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品品牌。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展示了茶业发展的新信号,即国茶振兴步入新阶段。2021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调研武夷山市星村镇生态茶园时指出:“要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起来,过去茶产业是你们这里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今后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广东省云浮市把发展茶产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富民兴村产业的一项重要举措,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让茶产业强起来,乡村旺起来,农民富起来。

1 云浮茶在省级各类评比中的竞争力分析

1.1 2021年广东十大茗茶评比

为进一步夯实广东茶产业基础,擦亮广东茶品牌,做优做强广东省特色作物产业,推动广东省种植业高质高效发展,广东省组织举办了2021年广东茗茶评鉴活动,经过各地市农业农村部门推荐报名、专家评鉴、大众评鉴、质量检测等程序,在广州公证处监督公证下,2021年8月,评出绿茶、红茶、乌龙茶和其他茶类茗茶前10名,共计40个。

据悉,广东茗茶评鉴活动被誉为广东省内规格最高、含金量最高的茶叶评比活动,各地级市茗茶品牌入选情况如图1所示。从中不难发现,河源、清远、江门分别在绿茶类、红茶类、其他茶类的茗茶评比中占据绝对优势,而乌龙茶类由潮州和梅州两强均分,实力均衡。云浮市无缘入围绿茶类、红茶类、乌龙茶类十大茗茶,云浮市推荐的两款白茶(象窝茶、明镜白)、一款陈香茶(象窝茶)入选其他茶类十大茗茶。

图1 广东各地级市入选2021年广东十大茗茶各子类数量分析

广东各地级市入选品牌与企业总数如图2所示,广东省内21个地级市共有7个地级市入围省十大茗茶排行榜中,即14个地级市未入榜。其中,云浮市有3款茶叶及两家企业入选广东十大茗茶排行榜,入选的品牌数及企业数占入选总数的7.5%、5.6%,而江门市入选的品牌数及企业数占比分别高达25%、19.4%,超过云浮市3倍。这说明云浮市茗茶整体处于广东省上游水平,但与茶叶强市如江门、河源等相比,实力差距较大。

图2 广东各地级市入选2021年广东十大茗茶总数分析

1.2 2021年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茶叶类)评选

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的评选是依托申报地自身资源禀赋的优势,发展特色农产品,要求要具有优良的生态环境,生产相对集中连片,建设规模和布局与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要具有资源优势和完善的产业链条,带动农民增收作用明显;要具有较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形成了区域公用品牌等。

2021年8月,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公布广东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以下简称省级特优区)名单,2021年省级特优区共有104个,遍及广东省18个地市,品类多达10余种。其中,茶叶类入选17个,分布在9个地级市中,具体如图3所示。本次获评省级特优区的茶叶企业产业规模居同行业前列,大多建设有产地专业市场,与特色主导产业发展相配套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区内机械化种养占比较高,产品加工率居行业前列,产业链条完整,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效果显著。

图3 2021年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茶叶类)在各地级市的分布

根据图3可知,在广东省各地级市中,有2个地级市拥有3个茶叶类省级特优区,有4个地级市拥有2个茶叶类省级特优区,而云浮市唯一入选的是新兴县象窝茶广东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仅占全省茶叶类特优区数量的5.9%。

1.3 2020年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茶叶类)认定

农业龙头企业在推动乡村产业融合、聚集资源要素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培育新产业新业态的强大引擎,也是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的示范标杆,已成为联农带农和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引领力量。

根据《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认定与监测办法》有关规定,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开展了2020年度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认定与监测有关工作,并于2020年12月公布了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名单,共1 183家。其中,51家茶叶类企业入榜,分布于粤东西北各地级市,具体分布数量如图4所示。

图4 广东省各地级市拥有的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茶叶类)数量

从图4中不难发现,茶叶类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在各地级市分布不均,集中于广东省21个地级市中的9个地级市。同时,在已有的9个地级市中,也形成了强者更强的态势,如梅州遥遥领先,拥有19个茶叶类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约占省级茶叶类重点龙头企业的40%;而云浮仅有广东翔顺象窝禅茶有限公司一家企业获此殊荣。

1.4 2019年县域名特优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百强评选(茶叶类)

为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推进品牌强农的意见》和《关于加快推进“粤字号”品牌强农的实施意见》的精神,推动“粤字号”农业知名品牌创建行动,加快推进广东省农业品牌高质量发展,形成一批全国影响力大、区域特色明显、国际竞争力强、文化底蕴深厚的农业品牌,在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的指导下,广东省南方名牌农产品推进中心对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发展情况开展监测。经分析评价,2019年12月发布了“粤字号”2019年县域名特优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百强评选结果,“粤字号”2019年县域名特优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百强(茶叶类)如表1所示。

表1 “粤字号”2019年县域名特优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百强(茶叶类)

该名单的评选是为了推动广东“粤字号”农业品牌创建行动,旨在使广东省境内形成一批全国影响力大、区域特色明显、国际竞争力强、文化底蕴深厚的农业品牌。从品牌数量来看,共有来自8个地级市的14个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入选百强榜,其中韶关与河源各有3个,在广东省地级市排行第一,如图5所示。

从品牌价值来看,有3家茶叶类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超过100亿元,其中来自清远市的英德红茶以272.9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居榜首,潮州市的凤凰单丛(枞)茶与江门市的新会柑茶的品牌价值也超过百亿元,位列茶叶类排行榜第2名与第3名。

然而,云浮市茶叶类区域公用品牌没有一个入选到百强榜中,说明包括象窝茶在内的云浮市茶叶类区域公用品牌知名度不是很高。

2 云浮茶产业发展中面临的困境

2.1 省级茶叶类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少

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主体,在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中肩负着重要责任。与梅州、清远等茶叶强市相比,云浮市的省级茶叶类重点农业龙头企业非常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龙头企业的带动力及示范作用,不能更好地发挥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在茶产业现代化中的引领带动作用。

2.2 茶叶类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单一

广东省目前形成了粤东地区优质“单从”乌龙茶、粤东北客家地区名优绿茶、粤北地区“英红九号”特色红茶三大优势区域。而云浮市茶叶类特色农产品产业聚集区单一,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不是很突出,没有形成知名度高的红茶、绿茶等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不能形成洼地效应、集约优势和规模优势,从而不利于做大做强优势特色茶产业,不利于推动特色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更不利于打造一批能作为云浮名片的省级以上茶叶品牌。

2.3 茶叶类区域公用品牌及产品品牌知名度不高

云浮市茶叶类区域公用品牌如象窝茶等虽有一定的知名度,但与潮州单丛茶、英德红茶等的品牌影响力差距甚大,且尚未建立起能在省内乃至国内外有巨大影响力的茶叶类区域公用品牌。另外,云浮市拥有的茶叶类产品优质品牌少,特别是作为象窝茶主要品种的红茶、绿茶、乌龙茶三大类,都未进入广东省十大茗茶之列,即云浮市目前的茶叶类品牌代表性不强,没有形成以英德红茶为代表的红茶、以潮州单丛为代表的乌龙茶等类似的响亮品牌。

3 云浮茶产业振兴的优化路径

紧扣广东省委赋予云浮“打造粤北生态建设发展新高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走在全省前列”的目标,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珠三角核心区提质发展,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运用产业化思维、生态化理念,培育壮大云浮市茶业龙头企业,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着力构建文化赋魂、科技赋能的云浮茶产业发展大格局,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成湾区生态“优质涵养地”、旅游休闲“优选目的地”,努力推动云浮茶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3.1 发挥党建引领,强化茶叶类重点龙头企业的培育

要促进茶产业规模化发展,必须培育和大力扶持龙头企业[2]。茶产业是云浮特色优势产业,亟需通过龙头企业引领做大做强,进而打造产业集群。1)加大对优势茶叶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广东翔顺象窝禅茶有限公司、广东龙圣茶业食品有限公司等现有优势茶叶龙头企业进一步聚集资金、品牌、技术等要素,通过整合资源、兼并重组,做大做强企业整体实力。2)加快企业梯度培育。发挥党建引领及头雁效应,通过引导村企联合,组建一批以有拼劲、有经验、有视野的“领头雁”为负责人的茶叶专业合作社,吸纳懂茶爱茶的专业技术人员,并打造一批规模以上茶叶企业及市级以上龙头企业。继续帮扶飞天蚕、水源山神仙坑、禅宗六祖故居国恩寺来龙大山袈裟岭和地处笔架山峰巅之上的塘窝水、杨家宅五大茶叶生产基地,重点培育飞天蚕生态茶园等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引导茶叶龙头企业同五鹅茶业等专业合作社或种茶大户合作,打造一批茶叶龙头企业牵头、合作社跟进、茶农积极参与的茶产业化联合体[3]。3)创新“联农带农”机制。灵活运用“公司+农户”“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不断提高茶叶企业经营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实现“以企业带产业、以产业带农户”。

3.2 立足资源禀赋,做大做强茶产业

3.2.1 弘扬禅茶文化,推动文化赋魂茶产业

茶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4]。云浮市新兴县是中国禅宗六祖惠能故里,新兴县正极力打造“禅意生态名城”,“禅”字已融入了新兴人民的生活中,禅茶既是新兴特产,也是云浮名片。以“禅茶文化”为载体,以“茶旅融合”为发展模式,按照高起点、高品位要求,在保留茶文化的独特气息与原始风情面貌的基础上进行开发[5],录制一批以禅茶文化为主题的音频故事和短视频作品,讲好茶故事,用好用活禅茶文化资源,推动茶产业健康发展。此外,扩大禅茶文化对外交流传播,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中推广茶乡体验游、茶园生态游,让更多的游客认识新兴的禅茶,提升云浮市禅茶文化影响力,促进茶产业与旅游、康养、休闲融合,着力打造禅茶文化的新高地。

3.2.2 科技创新引领,推进科技赋能茶产业

1)科技创新引领,加强茶叶优新品种选育。推动云浮市级以上龙头企业,特别是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广东翔顺象窝禅茶有限公司与广东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等省内权威科研院校协作推进绿色生态茶园建设,开发更多的绿茶、红茶、乌龙茶等象窝茶系列优质新品种,着力打造茶叶种质资源高地。

2)科技创新引领,延长茶产业链。依托云浮市特色优势资源及“南药产业之都”的美誉,创新产品形式,推出类似柑普茶、荔枝红茶等“云浮特色佳果(如郁南无核砂糖橘、郁南无核黄皮)+茶”“云浮特色南药(如罗定肉桂、云城牛大力、郁南巴戟)+茶”式跨界融合的新产品,使茶叶的醇厚与水果的清香或药材的保健交汇相融。还可以大力开发茶饮料、茶保健品、茶妆、茶日用品等茶深加工产品及茶衍生产品,特别是开发具有保健功效的药茶,如将金花茶、无核黄皮、肉桂、牛大力、石崖茶、春砂仁、巴戟等具有药用价值的产品入茶,让“健康+”赋能茶产业,形成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3)科技创新引领,探索立体生态茶园种植模式。为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在茶园除了种植茶叶以外,还可种植和养殖其他副产品,如果蔬、药材、家禽和木材等。例如,在茶园散养土鸡,不仅能增加茶农经济收入,还能有效防止茶树害虫;这不仅能为茶农带来额外效益,还能带动周边农户务工增收。因此,立体生态茶园既综合利用了茶园的各种空间,又打破了传统茶园单一树种的经营模式,是一种低输入、高产出、见效快、经济效益较高的立体生态茶园种植模式。

4)科技创新引领,推动智慧茶园发展。通过建立“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监测+气象预报+安全监控溯源”数字茶园云平台,集成应用大数据、自动控制系统、区块链、人工智能、农业物联网、病虫害绿色防控、气象预报等技术形成的智能化茶叶生产管理系统,对茶园生产进行高效有序的管理,推进茶叶的智能制造、智能包装、机械化采摘。通过数字化技术达到精准生产,以大数据来提高茶叶质量产量,打造茶科技高地。

3.3 完善品牌体系,提升品牌竞争力和影响力

强品牌,推进象窝茶、明镜白等当地一批“粤字号”茶叶品牌提档升级,增强云浮茶叶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打造云浮亮丽名片,实现品牌强农的发展目标,建设美丽乡村,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从提升企业知名度、产品知名度、市场知名度三方面采取措施,具体做法如下:

1)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生产基地及加工企业的认定,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争创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牌产品、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省级以上区域公用品牌等荣誉,提升茶叶企业知名度。

2)健全地理标志商标(保护产品)等区域公用品牌使用管理办法,发挥地理标志引领产业发展作用,建立产品供应标准和品牌管理办法,提升象窝红茶、象窝绿茶产品档次,培育“象窝茶”“龙山圣地茶”“菩提绿(绿茶)”“袈裟红(红茶)”“里洞茶”等系列品牌,建立健全可追溯绿色生产质量管控体系,提高茶叶产品知名度。

3)鼓励利用网络平台拓展营销渠道,创新网红带货、网络直播、短视频营销等电商模式,实现茶叶产业线上与线下协同发展,进一步把茶叶品牌做响,把茶叶产品做优。组织茶叶企业组团到北京、广州、深圳等茶叶主销区开展宣传推广活动。同时,建立茶叶产销大数据平台,分别组建茶叶产地经纪人和销地采购商队伍,加快开发茶叶产地和销地两个市场,组织采购商走进茶产区和茶叶产品走进大市场,提高茶叶市场知名度[6]。

4 结语

云浮市应坚持绿色发展方向,统筹、谋划和发展好云浮市境内的茶产业,逐步扩大茶叶种植面积,规模化经营,加快推进茶产业优质高效集约型发展,探索“茶旅融合”发展之路,打造茶旅生态链。同时,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提升茶产业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开辟乡村振兴新路径,推动茶叶种植成为云浮优势特色产业的生态农业经济主力,促进“绿水青山”转化成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金山银山”。

猜你喜欢
茗茶云浮云浮市
云浮市博物馆藏唐至宋青铜葵花镜等10件金属文物的保护修复
风 寄
余永富
庾楼
父亲节忆父
示 己
浅议时令茗茶与保健的关系
云浮乡村振兴之路
云浮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
云浮市老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