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政策背景下基层卫生健康工作开展建议

2021-11-30 03:16佟雪宁
魅力中国 2021年50期
关键词:妇幼孕产妇儿科

佟雪宁

(唐山市丰南区尖字沽乡人民政府,河北 唐山 063306)

引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人口发展条件发生显著变化,特别是时代发展下使人们生育观念发生变化,育龄妇女人数逐渐减少,造成劳动力减少,并弱化养老扶幼功能。面对这一情况国家宣布二孩政策,对于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新时期计划生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二孩政策背景下基层卫生健康工作不足

(一)基层卫生服务人员总量不足

乡镇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较城市相比略显不足,因此基层卫生服务部门人员薪资待遇不高,很多求职人员不愿到乡镇工作纷纷选择到城市求职,导致乡镇基层卫生服务人员数量较少,后备力量不足。因为医生缺少,不光要延长候诊时间,还会影响医疗服务质量。二孩政策提出增加了高龄孕产妇数量,针对高龄孕产妇、危重孕产妇筛查与助产技术提出高要求,医护人员需长时间处在神经高度紧张状态、坚持高强度工作。当前,产科门诊量与高龄孕妇、高危妊娠比例显著上升,给乡镇基层医疗机构提出挑战,由于医护人员不足导致的医疗服务矛盾逐渐凸显。

(二)基层医疗单位医生流失率高

造成乡镇医疗单位医生流失原因有以下三点:第一,医院大多实行绩效定薪制度,儿科效益要弱于其他科室,但工作强度却要高出很多,所得待遇往往不甚理想。第二,在基层医疗单位存在儿科医生留不住、找不到现象,医科院校毕业生在择业时并不看好产科与儿科,尤其在乡镇部分医生在经过轮转培训后在注册科室时会直接避开儿科,新医生儿科注册比例还不到1%。第三,产科和儿科医患纠纷问题频繁,妊娠行为本身风险较大,加之病理增加,病情复杂,影响预后不稳定因素较多,对母体和新生儿产生健康威胁,医护人员由此受到人身伤害,长时间身心受到打击导致产生弃医心理。

(三)基层医疗硬件配套设施更新不及时

首先是床位紧张问题。乡镇基层医疗预算资金有限,相关配套设施数量紧缺。随着二孩政策逐渐普及,孕产妇人数上升,基层医疗部门产科和儿科床位均供不应求,长期需要加床。其次是产前诊断服务水平不足。乡镇由于地区限制,技术手段更新较城市相比存在滞后性,一般在产前诊断取样后要送往城市医院检测,对于取样存储、运输以及结果极为不便。但高龄孕产妇逐渐增加,根据有关数据显示,新时期高龄孕产妇数量明显高于适龄孕产妇。高龄产妇与大龄产妇人数上升,增加难产、自然流产、早产、染色体异常以及宫外孕发生几率,也会增加各种先天性疾病和先天缺陷发生率,给母体与婴儿生命造成伤害,产前诊断服务水平和服务需求之间矛盾逐渐上升。最后是儿科抢救和后续康复治疗条件不足问题。乡镇医疗机构普遍缺少儿科重症监护室,严重限制儿科危重症疾病救治工作。近年来,由于早产导致发育迟缓、先天不足、脑瘫、多动症以及自闭症等孩童医疗康复需求逐渐增多,医疗康复设备不足、场地空间较小、床位紧缺等问题都给乡镇基层卫生健康服务造成限制。

(四)妇幼健康地区发展不平衡

大多数妇产医院注册医生和专业妇产医院都分布在城市中,乡镇地区尤其是农村较少,专业医生储备不足、技术设备更新不及时。乡镇妇幼保健工作项目普遍比较简单和常见,并未合理进行儿童重症医学、妇科肿瘤以及母胎医学等学科培养。乡镇地区人员思想存在一定局限性对于优生优育概念理解不到位,乡镇地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落实高龄孕产妇孕前优生检查推广工作不充分,优生咨询人数较少,仅在城市大型综合医院以及妇幼专科医院中针对二孩生育创设了咨询门诊与高危妊娠检测管理部门,受到技术设备、专业人才和资金等条件限制,乡镇孕产妇和新生儿危重症医疗救助体系还不完善,普遍要到临近城市中进行危重症急救,乡村基层医疗单位不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当前妇幼健康工作存在地区差异。

(五)基层妇幼健康服务体系不完善

行之有效的危重症转诊机制没有明确建立,乡镇基层卫生部门出现危重症产妇要向市内大型医院转诊时,经常出现由于床位紧缺、资源不足等因素导致拒收而延误病患治疗现象。并且,高危孕产妇急救用血专用机制落实效果不佳,始终存在输血难、用血难问题,致使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等症状时得不到及时救治进而威胁生命安全。另外,当前生殖辅助技术推广受到限制,与当地现实需求不相符。根据当地实际来看,不孕不育人数在逐渐增加,尤其是二孩政策落实后给高龄孕产妇受孕加大难度,有相当一部分人员需要借助生殖辅助技术才能顺利怀孕。当前乡镇地区还未获得进行生育辅助技术实力,不能良好应对乡镇生育现实需求,致使很多病患需要离开乡镇到一线城市接受生殖辅助技术治疗,给病患与家属带来经济负担。

二、二孩政策背景下基层卫生健康工作开展建议

(一)深化高龄孕产妇家庭健康干预

为有效提升基层卫生健康工作质量,基层卫生部门要深化高龄孕产妇家庭健康干预。适龄夫妻传统优生优育措施与途径收效显著,不用过多调整。要将健康干预重点、难点放在高龄孕产妇家庭方面,要深化落实高龄孕妇自身健康干预,并且要重视男性健康状况加强与评估。高龄孕产妇家中男性一般年纪较大,工作繁忙的同时养成吸烟、喝酒等不良习惯,锻炼机会较少,容易存在营养失衡、精液量少、精子畸形率高、活力较低和精子总数少等问题。基层卫生部门进行家庭备孕阶段健康干预要立足于培养夫妻双方健康生活习惯、加强夫妻二人身体素质等方面开展[1]。

(二)深化健康指导与优生优育宣传

在进行健康指导与优生优育宣传工作方面,要结合新时期先进技术调整传统宣传方式,创新宣传方式、拓宽宣传渠道。首先,组建一支专业强、水准高的宣讲队伍,聘请专家学者到基层卫生部门进行备孕期和围产期健康知识讲座,定期到各村部举办“男性、女性生殖健康”以及“婚育保健”等主题宣讲活动;其次,要推广网络信息平台建设,通过网络媒体实施知识宣传,对备孕人群定期推送备孕、孕期健康养护知识;最后,深化落实孕产妇指导工作,在乡镇基层要科学整合计划生育服务工作与妇幼保健工作资源,提升孕产妇咨询宣传工作质量,强化孕产妇自主保健水平。

(三)倡导孕前优生健康体检、早孕检查

要持续强化婚检、孕检工作规范,完善后续检查服务环节,及时跟踪访问,做到健康管理工作从一而终。健全检查方式,强化基层服务质量。在现有检查基础上,根据二孩政策,还可以对高龄孕妇实施系统化、规范化医学筛查,高龄孕妇由于年龄原因会导致卵子质量降低,致使胚胎发育出现异常几率上升。高龄男性会受到不健康生活习惯影响使精子活力低、畸形率高,对胚胎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医学筛查是高龄夫妇判断是否要二孩主要依据,也是基层医疗服务人员实施健康干预重要基础。

(四)深化叶酸增补项目管理工作

乡镇基层卫生服务部门要吸取其他地区基层卫生部门工作经验,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充分研究,清晰工作责任,优化工作方法,补充工作各项流程,切实强化乡镇当地卫生健康工作中随访调查、组织发动、药品发放以及宣传教育等环节把握。通过有机结合乡村医生到户调研和乡镇信息反馈,提升目标人员搜索,充分促进待孕人群叶酸服用率。并且,深度健全优化叶酸发放平台建设,通过婚检、孕检信息系统,实时掌握目标人员信息和服用叶酸人员具体情况,做到和妇幼健康服务系统良好连接,实现初期服用、二次补发以及跟踪访问等环节信息交互,有效完善叶酸增补项目管理,有力控制神经管缺陷儿童出生率。

(五)积极开通孕妇分级建档诊疗开设绿色通道

当前乡镇地区婚检和孕前体检属于免费项目,针对检查出不利于生育病情的人员,可以通过城市妇幼保健院绿色通道获得优先就诊服务。认真落实孕妇分级建档诊疗,切实加强乡镇基层医疗部门产科服务水平与技术能力,加强乡镇医院接诊高危孕妇实力,尽快落实有序就诊规划,必要时可与社会助产单位合作。并且,在原有高危孕产妇急救平台基础上,围绕区域医联体组建助产专科医联体,确保高危孕产妇转诊通道畅通、建档工作顺利;提升新生儿危重症急救水平,确保母婴健康。

结语:综上所述,二孩政策背景下,乡镇基层卫生服务部门要针对基层卫生服务人员总量不足、基层妇幼健康服务体系不完善、妇幼健康地区发展不平衡、基层医疗硬件配套设施更新不及时和基层医疗单位医生流失率高等问题尽快调整现有工作模式,转换思想,从深化高龄孕产妇家庭健康干预、深化健康指导与优生优育宣传、倡导孕前优生健康体检、早孕检查、深化叶酸增补项目管理工作以及积极开通孕妇分级建档诊疗开设绿色通道这五方面着手完善基层卫生健康工作。

猜你喜欢
妇幼孕产妇儿科
我国儿科急诊医学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孕产妇分娩准备的研究进展
孕产妇健康教育问题分析及建议
为缺钙的孕产妇使用不同钙剂进行治疗的安全性对比
SSE教学模式在普通本科-儿科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在档案分类方法中妇幼档案管理探究
浅析妇幼健康教育的档案管理
湖南省长沙市危重孕产妇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宛城区召开全区妇幼健康服务工作会
安徽推出儿科分级诊疗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