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理念下的美丽乡村建设推进研究

2021-11-30 03:16乔玉婷
魅力中国 2021年50期
关键词:文明美丽农民

乔玉婷

(唐山市丰南区大齐各庄镇人民政府,河北 唐山 063302)

引言:推行生态文明,关乎后代子孙福祉以及民族发展计划。对此国家提高生态文明建设重视程度,力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将生态建设融入其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国家不能正在发展的过程中忘记生态环境对人类生活影响,唯有推行生态文明建设,方能在现代社会中给予人类更大生存发展空间,避免因为注重发展而忘却生态文明,但是生态文明建设并不是单靠个人推行就能成功,需要国家宏观调控制定计划并且集体人民共同努力,方能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为实现中国繁荣富强且生态文明建设蒸蒸日上,首先,应当从中国最基础的单位——农村做起,只有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得到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够进一步得到推广,促使生态文明建设向更高层次飞跃。

一、生态文明理念意义

生态词语起源于古希腊语,其含义最初是指人类居住房屋以及周围生活环境,19 世纪中期后,生态被融入更多的含义,例如:大自然中的物体以及自然环境中各种系统之间复杂繁琐的关系。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对环境不断改造使自身收获利益后,通过相关技术对大自然于人类之间能够恢复和谐相处所做出不懈努力的成果。在现代,人类逐渐意识到,自身社会发展过程中,对大自然的索取以及破坏,因此选用生态文明将生态环境与人类发展相结合,在人类正常发展的道路上,生态环境同样得到恢复,使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缓解现今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生态文明在建设过程中,不仅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恢复,并且有助于人类精神层次方面的提升。所以,可以看出,生态文明是一种超出现代文明能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先进文明。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能够有效改善当前中国内部所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并使国家向更高层次发展,有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构建中国特色主义社会。

二、生态文明理念与乡村建设之间的关系

(一)生态文明是美丽乡村经济建设基础

第一,农业是群众生活的基础保障,也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经济建设基础产业,劳动本质上是人与自然之间形成等价交换。土地是人类生存的根本,没有土地人类将会无法生存下去。马克思曾经说过:土地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和生物资源等自然资源是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当人们只是一味地向自然索取回报,而不是想如何付出时,自然界所承受的压力是具有一定限度,过度索取将会使自然生态环境面临崩塌。第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提高农业、农村经济竞争力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良好的生态环境能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随着质量的提高而变得越来越强。伴随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质量提升,群众逐渐将目光从农产品的数量转移到农产品的质量,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等要素构成农产品购买意向,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被大众充分重视,绿色消费现今已经成为世界消费总体趋势,人类生活逐渐向更高层次发展。

(二)生态文明是美丽乡村政治建设标志

国家将农民问题放在首位,而农民最基本的问题是利益问题。时刻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始终以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的愿望作为前进目标,推广美丽乡村政治建设主要目标是将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到底,为群众力量打下夯实基础。从长远观察,长期无规划的增长方式,虽然使部分农村经济飞速增长并且使群众收获大量物质和财富,但是,缺少规划地对自然环境一味地索取,浪费自然环境的同时,已经极大程度上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也使农民生命财产安全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极大危害,农民根本利益受到伤害,不满等情绪逐渐出现在广大人民群众心中。所以,必须将上述只注重眼前利益的政治行为抛弃,改善建设方式,推行绿色消费理念,建设生态文明,将生态文明建设设立成为美丽乡村政治建设的重要目标。

(三)生态文明是美丽乡村文化建设内容

文化建设属于美丽乡村建设重要内在支柱。在十八大会议中明确提出,“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所以,在建设美丽乡村时,须提升精神文明建设,在农村推行文化教育,使农民可以有书读,培养新时代农民。建设优秀乡村具有以下优点。第一,生态文明建设能带领农村紧跟时代步伐,顺应时代理念。推行生态文明建设,可以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价值观,使农民能够充分尊重自然生态环境、顺应生态环境发展、建立保护自然和平发展理念,使农民能够从内心深处热爱地球,使地球环境能够可持续发展。第二,生态文明建设能有效提升农民自身综合素质。生态文明是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部件构建和谐稳定自然生态环境,通过观察自然规律制定行事准则,建立可持续发展并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第三,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能够有效帮助农民改善现有生活方式,确立节约资源构建和谐社会准则,建立适当消费理念,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即可,推行精神层面以及生活层面绿色消费观念,避免铺张浪费,创建可持续发展社会。

(四)生态文明是美丽乡村社会建设保障

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是建设美丽乡村首要目标。现今,由于社会不断发展,在生产过程中会出现危害生活环境的物质出现,极大程度上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严重情况下还会危害人类生命安全以及身体健康,部分建有加工厂的地区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极为严重,破坏社会繁荣安定。农村生态环境发生改变,会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牵制,使农民收入降低,造成农民生活水平逐步下滑。环境受到污染同时也会对农民身体健康产生威胁,使农民加重在医疗方面的消费。对农民个人而言健康是一切生活的前提条件,没有健康所有建设都将不成立。所以,全面建成农村幸福社会,必须在农民中推广生态文明建设,在出现影响科学发展以及损害广大人民群众健康问题时,应及时解决,发动群众力量,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保护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不受损害,构建可持续发展社会。

三、生态文明理念下的美丽乡村建设策略

(一)品牌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必须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点目标,构建品牌理念。美丽乡村作为建设新型乡村品牌,具体建设方案需要根据当地自然环境以及地理位置科学合理设计,充分发挥当地特色。传统乡村是建立在特殊的自然环境与地理位置中,饱览周围生态环境,与之融为一体,周围风景秀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形成一幅鸡犬相闻,阡陌交通的画面。在设计美丽乡村建设时,应充分利用当地所处周边自然环境以及地理条件,使其尽显当地特色。现今已有较多的美丽乡村已经完成建设,例如增城的“最美荔乡”、从化的“珠三角最宜居生态城市”等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品牌,彰显各自地区生态环境优势与特点。通过品牌效应,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使人民生活得到充分改善,在生态环境得到保护的同时,当地经济也迅速发展。

(二)村庄功能规划

在建设美丽乡村之前,需对乡村整体规划以及建设做出详细计划,完善整体布局,避免建设时结构发生冲突,合理运用当地生态环境以及地理位置,为美丽乡村建设创造良好条件,科学规划村庄布局、新乡村与旧乡村交替结构。严格遵守美丽乡村方案规划中的整体布局,避免出现区域重叠现象,影响后续建设,建设完成后,实地开展考察,保证每种区域都得到合理分配,各个区域各司其职,使群众感受到美丽乡村建设的独特魅力,同时将生态文明建设深入人心。

(三)改善村庄环境

健全的设施、优美的环境以及便利的交通是美丽乡村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建设美丽乡村就必须改善村庄周围环境,唯有将村庄周围环境改善,方能从根本上使村庄周围生态环境得到稳固,并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使美丽乡村建设融入自然环境之中,与自然环境共存,共同和谐发展。改善村庄环境的同时,着重处理乡村内部基础建设,提升群众居住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装饰群众生活,使村庄成为清洁、高效且无污染的美丽乡村。

结论:综上所述,想要推行生态文明理念并建设美丽乡村,需重视广大人民群众最基本利益,使群众根本利益不受到损害,群众方能配合建设生态文明乡村,并使周围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文明美丽农民
耕牛和农民
请文明演绎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漫说文明
我们创造美丽
对不文明说“不”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