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交化的农产品营销平台研究

2021-11-30 10:01
科技经济导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社交农产品电商

林 佳

(广西安全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100)

1.引言

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人与人之间不局限于交流互动,更多利用社交的优势促进电商的快速发展和扩大收益[1]。通过社交平台带动电商,促进了产品的口碑和品牌快速成长。农产品的销售一直是农村发展的一个难题,通过传统式电商开展农产品推广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为了让更多的消费者参与到农产品的销售中,作为一名具有多年实践经验的电商教师,提出了农产品社交式的研究课题,先进行相关模式研究,并结合模式开展系统设计与实现。

2.社交农产品营销系统的营销理论

2.1 网络发展现状

截至2020年6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为2.85亿,占网民整体的30.4%,较2020年3月增长3063万;城镇网民规模为6.54亿,占网民整体的69.6%,较2020年3月增长562万。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2%,即时通信用户规模达9.31亿,较2020年3月增长3466万,占网民整体的99.0%;手机即时通信用户规模达9.30亿,较2020年3月增长4024万,占手机网民的99.8%[2]。由看出上网人数不断升多,特别是在疫情下,社交电商特别活跃,农产品通过社交平台推向全国。社交电商出现后,人们的消费场景开始变化,通过社交平台以分享方式来分享产品,并形成口碑推荐并达成交易。在整个过程中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并通过分享来深挖用户需求,逐渐完善内容及场景和拓展服务等,为消费者更高效地匹配农产品。

2.2 社交营销理论

电商发展中社交电商是电商的新模式。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覆盖几乎覆盖农村,因此农产品的营销渠道也因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而拓得越来越宽。农产品电商正迎来大规模的创新。社交电商能提高农产品用户的强黏性,提高农民或农业与用户的互动性,并能做好农产品的市场细分。以微信、微博和抖音等社交平台以其优势如沟通及时、精准和准确定准实现农产品的精准营销策略。我农产品营销模式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方向。

社交电商改变了消费者购买农产品的方式,让消费者能以更具“生活”的方式体验到农村[3]。通过社交宣传农村的生态环境和生态产品,并引导消费者购买农产品。社交电商其社交性鲜明、营销成本、商业潜力大和低黏性大等提升农产品买卖双方信任感;社交中主要是面向熟人圈,其商业更偏向于圈内的购物评价,并针对圈内用户进行精准定位和制定精确的营销计划,对消费者购买农产品进行有效的指导,从而形成圈内良好的口碑,提高购物体验的发布和分享,激发潜在的消费群体,从而将用户的忠诚度和认可度提高,使得农产品得到更高的复购率和转化率。社交电商可以跟特性消费的场景相对应,即匹配对应的消费群体,从而实现有效的精准营销等策略。

3.社交农产品营销系统问题研究

3.1 标准建设问题

社交模式赋予了农产品电商新的活力。农户或农企以社交化方式整合了线下实体店的相关资源,以此拉近了农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和增强了消费者的体验感。同时能更精准地获取客户,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关注度会更高。通过社交方式能实时掌握消费者的需求和动向,并制定相关策略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个性化和差异化需求。但现今农产品的质量和标准无法满足客户需求,包括农产品从种植到销售过程中的信息不透明,产品质量等检测指标或监管体制不完善,从而其来源没办法追溯。

3.2 销售思维问题

在社交平台农户可以销售或传播产品,由于没有缺乏专业指导和分析,无法形成系统的营销理念和思维,也有形成强有力的营销创新能力。其营销农产品设计内容同质性多,创新少,没有较强的针对性,很难吸引消费者。

4.社交农产品营销系统营销模式分析

4.1 层级推广策略

社交营销系统是基于社交化电子商务理论和多层次网络营销理论,即营销系统让消费者乐于分享并依据分享或销售的层次获取相应的报酬等相关利益。在层级设计主要采取营销利润作为佣金发放给消费者,让消费者更乐于推广农产品。用户可以通过分享其文章或产品,来获得除佣金外的其他好处。依据国家相关法规,层次营销主要采取两层级营销方式。消费者可以在两层级中进行角色转换,可以作为社交平台下的农产品消费者,也可以是农产品的代理者。通过消费或推广得到相应报酬或获取更多的利益等,从而达到推广农产品,打开农产品销售渠道,满足更多潜在用户的需求。

4.2 营销模式分析

农产品通过传统电商方式更多是追求流量,农户或农产品销售企业并且在一些平台大量购买流量来销售农产品,其成本非常高,从而农品的价格也很高。没有考虑消费者的真实感受,给农产品的销售带来困难。而社交电商的出现,更多以用户为中心,从消费者的需求角度出发,为客户打造购物的便利,对客户开展精准式营销。因此社交电商下农户或农产品营销企业的营销模式发生变化多,运营对用户的体验非常重视,与用户建立更好的联系。关心客户的实际需求,与用户开展具有良性循环的互动,对客户的终身价值进行最大化地开发,并不断提高农产品用户的忠诚度,给农产品经营企业等带来可持续性的交易和好的商业效益[4]。农产品社交电商的营销模式表现如下:

4.2.1 专注客户

在社交电商下,消费者可以通过分享和交流进行沟通,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不是按照购买行为进行,更多注重农产品的品质和品牌等[5]。由于社交的属性在开展社交运营中必须重视客户和把握好客户的需求。因此农户或农品企业要改变推销方式,做好农产品的品牌和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包括提升农产品企业的影响力。通过社交平台采取多种形式形成农产品良好的品牌效应。

4.2.2 做好客户服务

社交电产为消费者开通了新的农产品购买渠道,也为农产品企业创了一种获取客户和销售农产品的新渠道。是农户口或农企与消费者之前的桥梁。由此更加方便地为农产品消费者提供售后服务,并在管理中建立良性互动。农户或农企要抓住良好契机,在农产品在网络运营推广中注重客户的参与和互动,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价值。

4.2.3 社交运营的专业化和多样化

开展社交电商,农户和农企需要建立好专业的团队,通过专业团队推动农产品在社交平台或系统开展运营与管理,特别是采取专业化的运营和系统化的营销方式,建立规划社交运营系统和社交电商的运营体系。

其一,塑造品牌形象,打造多种营销模式。开展社交电商的目的是让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认可,特别是了解农产品牌的品牌风格和农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作为农产品产生者或销售者通过社交平台或系统传统品牌形象并准确的传达到目标客户群体,因此更加注重品牌粉丝的粘性和积极打造鲜明独特的品牌形象和风格,形成农产品高度和稳定的品牌理念,这样有利于农产品的营销与推广。农产品销售企业需要打造多种营销模式,运用社会化媒体、直播和短视频等推广,从而更有效地扩大品牌信息传统范围,使忠实粉丝随时和随地地与农产品生产或运营者进行有效沟通,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消费者。通过社交平台或系统传达农产品的新鲜和健康,从而让消费者更加信任品牌和信任产品。

其二,加强粉丝互动,积极发挥品牌粉丝作用。农产品在通过社交系统或平台进行品牌营销传播。开展营销中利用好品牌忠实粉丝进行农产品品牌的传播,由消费者熟悉并喜爱农产品的品牌创始人,从而接近了品牌与粉丝的距离。通过社交平台将农产品的信息传达到粉丝中,并与粉丝之间开展交流与互动,提高粉丝对农品品牌的认知与忠诚度。充分发挥粉丝个人分享作用,将分享平台变为农产品品牌的信息发布中心,从而激活更多的不活跃或潜在的粉丝。通过社交平台为农产品的推广保持良好的信誉度。

其三,加强线上线下推广,营造消费者参与感。农产品企业充分利用社交化的营销系统和移动终端等开展多样化的营销,以形式多样和丰富的互动方式,通过粉丝将农产品信息快速和准确地传达到潜在的消费群体。通过社交营销系统进行线下汇聚,特别是汇聚人流密集地或短时间内聚集大量风格独特的线上原创品牌与城市中拥护原创潮流文化的市集客群。可以将农产品信息更多传达到目标群体中[6]。社交平台的线上和线下的汇集,让消费真正感受到农产品的细节和品质,也让农企更深层次地了解消费者。企业和消费之间的互动更强,让消费有了更好的参与感,用户为采取多种形式传播农产品,比如产品分享或现场直播等。

5.结语

社交整合了“电商”,从而打通了农产品的新渠道,通过社交给用户带来好的体验。社交电商实现精准营销,通过乐于分享的内容的传播让消费者自愿为内容买单,通过分享作用加强粉丝互动和塑造培养品牌粉丝,从而进一步带动农产品的宣传和推广,为多样化的营销模式奠定坚实的粉丝基础,扩大潜在消费群体的规模。基于研究为社交化农产品营销系统设计与规划提供了理论和策略的支持。

猜你喜欢
社交农产品电商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社交距离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加快农村电商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