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治疗改善睡眠质量的研究进展

2021-11-30 10:15矫知桥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1年9期
关键词:和弦效应对照组

矫知桥

(中国音乐学院,北京,100101)

当今社会,睡眠障碍已经成为比较普遍的问题,睡眠质量下降会对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造成双重不良影响,提高社会人群的睡眠质量迫在眉睫。目前常常采用2种治疗方式,即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1]。而音乐治疗作为一种改善睡眠质量的非药物干预方法,渐渐受到社会的接受和认可。多项研究显示,音乐对于睡眠的干预具有积极作用[2-4]。但音乐治疗改善睡眠质量机制的相关研究较少。

1 音乐治疗的发展历史

早在2000多年前,《黄帝内经》中记载“五音疗疾”,根据宫、商、角、徵、羽的特性进行辅助治疗[5]。唐宋金元时期,音乐治疗进一步发展,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在《好听琴》中强调了音乐对人的心理调节功能;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在《欧阳文忠公集》中记载了自己每天听古曲《宫声》数次以治疗忧郁;元代刘郁《西使记》中记载以音乐治愈疾病;明清时期,音乐作为一种治疗手段渐渐被医家所重视,明代张景岳《类经图翼》及清代徐灵胎《乐府传声》等著作对音乐治疗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众多古代医家认为,适当地选听乐曲,有利于精神舒畅、机体健康和疾病康复[6,7]。无独有偶,在古罗马和古埃及的历史文献中,也有“音乐为人类灵魂妙药”的观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治疗逐渐得到医学界和音乐界业内人士的认可。1944年,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正式建立了世界最早的音乐治疗课程;1950年美国成立了音乐疗法协会,标志着音乐治疗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由此诞生。在国内,1988年由中国音乐学院率先成立音乐治疗专业。

2 音乐改善睡眠质量的机制

目前,国内外关于音乐治疗如何改善睡眠质量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研究表明,音乐的不同音调振动,可以刺激大脑的特定区域,再经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相关神经系统,达到对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和呼吸系统的调节作用。并通过放松、分散注意力、遮掩外部噪声等机制,有效改善睡眠质量[8-9]。

2.1 放松效应 众多研究表明,音乐有助于生理和心理上的放松,从而提升睡眠质量。Su等[10]在研究中比较了保持睡前环境安静和睡前播放音乐2种方法对睡眠质量的影响。研究者通过多导睡眠监测图、脑电图、肌电图、心电图、Verran和Synder-Halpern睡眠量表等工具评估参与者的放松程度和睡眠质量。结果显示音乐组放松程度和睡眠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而Jespersen等[11]在研究中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他们比较了音乐组和对照组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的变化,显示了音乐治疗对精神放松和改善睡眠的有效性。以上研究表明,音乐治疗可以通过诱导精神放松,进而改善睡眠质量。

2.2 分散效应 研究表明,参与音乐活动可以分散听众对于紧张思想或压力的过度思虑,从而减少不良情绪对于睡眠的影响。Hernandez-Ruiz[12]的研究结果显示,在聆听音乐组与保持环境安静组的比较研究中,安静组的受试者描述说,这种经历“使他们充满了压力”“烦躁”,甚至“无法忍受”;在音乐组的受试者中,通过分析其焦虑量表数据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发现,音乐有效地减少了他们的焦虑,并改善了睡眠质量。此外,Mornhinweg等[13]的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结论。受试者分为2组,即聆听音乐组和保持安静环境组。96%受试者称,聆听音乐似乎“关闭大脑思考”,有效改善睡眠。

2.3 遮掩效应 有学者认为,以较高音量连续播放音乐可以遮掩或减少有害的外部背景噪声。这种以掩盖外部噪声为核心的音乐治疗思路基于2种思考:1)使用较高音量的音乐掩盖较低音量的外部背景噪声;2)利用听者习惯的音乐音量水平,增加感官阈值,使间歇性有害背景噪声被遮掩,减少对于人的不良影响,降低其破坏性。目前,音乐治疗的多项临床试验均支持遮掩效应提升睡眠质量。Stanchina等[14]的研究发现,重症监护病房(ICU)监护仪的噪声通过诱发大脑皮质激活,从而影响受试者睡眠质量。然而,当研究人员将ICU噪声与白噪声遮掩相结合时,大脑皮质激活次数明显减少,深度睡眠增加。Hu等[15]的研究得出了相似的结论。他们发现,伴随音乐入睡的ICU患者对夜间噪声的感知降低,根据理查兹坎贝尔睡眠问卷的结果显示,音乐组患者自我报告的睡眠质量显著提升。值得一提的是,“遮掩效应”相较于“分散注意力效应”和“放松效应”有较大区别,因为遮掩效应是一种相对效应,只在外部噪声音量小于音乐音量时才起作用[16]。

通过上述研究结果我们可以看出,音乐治疗对于提高睡眠质量具有良好疗效。但是音乐治疗改善睡眠质量的治疗机制和效应机制较为复杂,从已知的机制来看,放松效应和分散效应是通过改变患者主观意识,从而改善睡眠质量;而掩蔽效应则是通过改变客观的听觉环境来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因此音乐治疗促进睡眠的机制,尚需进一步探索。

3 改善睡眠质量的音乐形式与种类

目前用于改善睡眠的音乐形式主要以巴洛克时期音乐、古典时期音乐和一些现代轻音乐为主。

3.1 巴洛克时期与古典时期的音乐 近年来,众多学者研究认为,巴洛克音乐和古典音乐的节奏通常慢于人体正常心率,音乐的特点主要是自由的和即兴的,有利于提升睡眠质量。众多巴洛克时期和古典时期的音乐作品被认为能够有效改善睡眠质量。比如巴赫的《戈德堡变奏曲》《风琴协奏曲第五号第二乐章》《第三大提琴奏鸣曲第二乐章》;德彪西的《月光》《暮色重点声音和芳香》;莫扎特的《长笛与竖琴协奏曲》《法国号协奏曲第二号第二乐章》;皮鲁契特的《晚安,温柔的精灵们》;德弗札克的《新世界交响曲第二乐章》等等[17],均有较好的效果。

3.2 现代轻音乐 而现代轻音乐的旋律大多以舒缓、温柔为主,它可以最大限度地放松大脑,从而带给人一种稳定、平静的心态,进而提升睡眠质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钢琴现代作品有法国作曲家保罗·赛内维尔和奥利弗·图森为理查德·克莱德曼定制的作品,如《梦中的婚礼》《水边的阿迪丽娜》等,而在日本作曲家久石让所创作的作品中,也有众多音乐作品适用于改善睡眠,如《千与千寻》《天空之城》等等。

并不是所有音乐都可以在治疗睡眠障碍的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甚至如果音乐使用不当,反而会影响睡眠质量。首先,在决定音乐风格的重要因素,即和声序进逻辑体系中,需要避免出现功能倒置、副三和弦不解决等会导致音乐出现不协和关系的问题;其次,旋律、节奏、音响刺激性较强的音乐(如战歌、进行曲式)等不适宜作为音乐治疗使用。而那些规范的和声进行(最典型的序进逻辑包括重属七和弦-主和弦第二转位-属七和弦原位-主和弦原位的终止式,以及经过属三四和弦、经过六级四六和弦,属二和弦-主六和弦等等)、节奏舒缓、音域跳跃较小的音乐可以使人的身心得到最大限度的放松,可以使人快速进入梦乡,进而提升睡眠质量。但是,目前并没有明确的、系统的分类标准,用以筛选提升睡眠质量的音乐种类和音乐形式,希望通过学者们的深入研究,可以取得突破。

4 音乐治疗提高睡眠质量的临床应用

4.1 新冠疫情下音乐治疗对精神疾病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Sarah Bompard等[18]研究发现,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间,神经发育障碍儿童无法参加疫情前的住院康复治疗,研究者使用个性化的视觉原声带(音频和mp4视频文件)。音频文件由每个儿童住院期间获得的音频档案组成,结合他们之前使用的最有效的曲目,由4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持续40 s,所有患者相同,旨在刺激孩子的注意力;第二部分由母亲的声音和患者的声音共同组成,叠加在患者音频的有效音乐之上;第三部分添加了治疗期间管理的音频档案的最有效曲目;最后部分旨在使用母亲的“摇篮曲”放松孩子。每个文件持续5 min。统计结果显示,这类个性化的、基于家庭的音乐治疗出现,有效地改善了睡眠,降低疾病恶化的风险,并减轻儿童父母的压力。

4.2 音乐治疗对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Zhang等[19]在探讨音乐治疗对机械二尖瓣置换(Mitral Valve Replacement,MVR)术后早期疼痛、焦虑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时,他们将222例MVR患者分为音乐组和对照组。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疼痛程度,采用自评焦虑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价术后早期焦虑程度。同时记录患者的睡眠时间,并使用Verran和Snyder-Halpern(VSH)睡眠量表来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结果显示音乐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音乐组术后早期焦虑也明显改善;音乐组睡眠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在使用VSH睡眠量表评估睡眠质量时,音乐组睡眠中断、睡眠长度、睡眠深度、休息程度和主观睡眠质量的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音乐治疗可有效减轻术后早期疼痛,缓解术后早期焦虑,延长睡眠时间,提高MVR术后患者的睡眠质量。

4.3 音乐治疗对重症肺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刘红等[20]在研究以音乐疗法为核心的积极心理干预对重症肺炎患者睡眠质量及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时,观察160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以音乐疗法为核心的积极心理干预。观察组在采用持续7天的音乐治疗期间,每日晚上睡前进行30 min的音乐治疗,从而诱导患者进入放松状态。结果表明,在使用音乐治疗干预后,观察组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等指标皆优于对照组,进而证明音乐治疗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睡眠质量。

4.4 音乐治疗对恶性肿瘤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Liu等[21]在研究正念减压(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MBSR)联合音乐治疗对骨肉瘤患者临床症状影响的研究中,将101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2组均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进行了8次MBSR联合音乐治疗的心理干预,对照组未进行心理干预。患者在2个不同的阶段进行干预前后的疼痛、焦虑和睡眠质量评估。结果发现,8周的MBSR联合音乐治疗明显减轻临床症状,有效地降低了疼痛和焦虑评分,提高了患者的睡眠质量。Valero-CanteroI等[22]正在进行一项随机对照研究,探讨接受家庭姑息治疗的癌症患者,音乐对其睡眠质量的影响,期待该研究获得理想的结果。

4.5 音乐治疗对老年人睡眠质量的影响 Chan等[23]进行了音乐对老年人睡眠质量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他们将42名老年人分为对照组和音乐组,音乐组在4个周的试验期间,每周听30 min的自主选择音乐。结果显示这些音乐有助于改善老年人的睡眠质量。通过音乐疗法改善睡眠质量在临床和生活中已经有了大量的成功实例。上述的临床研究显示音乐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精神压力,显著改善如抑郁、焦虑等精神类疾病患者的睡眠质量。对于躯体类疾病患者包括癌症、重症肺炎、术后患者,音乐治疗也有效地缓解了患者心理上的痛苦,成功改善了睡眠质量。对于健康老年人,音乐治疗也同样能够有效提高其睡眠质量。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主流的常规护理主要侧重于生理护理,而对心理护理重视程度不够,常无法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统一实施的简单心理疏导也缺乏个体化、针对性,导致心理护理效果较差,进而会对整体护理效果产生不利影响[24]。而在上述临床研究中,部分患者和免疫力较弱的老年群体,可能不适合使用药物治疗改善睡眠质量,而无不良反应、低成本的音乐治疗对于这类人群睡眠质量的改善有更明显的效果[25-27]。

5 总结与展望

睡眠是人体恢复及储存体力的重要生理现象,而睡眠障碍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音乐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提升睡眠质量的方式,具有独特的优越性。音乐治疗自古以来就被医家们用于辅助治疗多种疾病,而随着社会的发展,音乐治疗逐渐规范化、学术化。学者们已经总结出多种音乐治疗改善睡眠质量的效应机制,如分散效应、掩蔽效应、放松效应等。音乐工作者系统分类用于改善睡眠质量的音乐,如巴洛克时期、古典时期、现代轻音乐等。音乐治疗的临床应用,对于改善精神类疾病患者、躯体类疾病患者以及老年人的睡眠质量,取得了良好效果。音乐治疗作为一种无不良反应的治疗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睡眠质量。然而,其改善睡眠的确切机制并不清楚。相比大部分传统治疗方法,音乐治疗仍处于起步阶段,当前来看还是需要较多音乐学与临床医学的跨学科合作,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期待在未来可以取得更好的成果。

猜你喜欢
和弦效应对照组
重属和弦构成方法研究
miR-155在过氧化氢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作用及靶向SIRT1调控机制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死海效应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抗螨高产蜂种“北京一号”
8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