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建构探析

2021-11-30 21:40朱小宝
攀登 2021年1期
关键词:政党话语语境

朱小宝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6)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和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中西之间的互动与碰撞愈加密切和频繁。话语既是互动的工具,也是文化的神经;既是思想外化的直接体现,也是观念传递的现实表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中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起来的新型政党制度,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生动体现。互联网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为中国打破西方垄断、谋求国际传播话语权、解决“挨骂”问题提供了新契机,也为意识形态之争开辟了新场域。因而,建构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界定与阐释:新媒体语境下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建构的关键概念

新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介形态,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思维思想、交流交往乃至生存方式的变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影响力已涵盖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外交等各个领域和角落,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力量。新媒体语境下建构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明晰相关概念尤为必要。

(一)新媒体与新媒体语境

新媒体(New Media)一词发端于美国CBS(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P.Goldmark)于1967年所做的一份开发计划书。该计划书将电子录像称为新媒体,“新媒体”一词由此诞生。近年来,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新兴媒体形态的不断涌现,新媒体逐渐成为这些新兴媒体的专用名称。但关于新媒体的定义,国内外学者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体可为分为9种类型,即:网络论,认为新媒体就是网络媒体;传播论,认为新媒体是“所有人面对所有人的传播”[1];数字论,认为新媒体是数字技术在传播中广泛应用后产生的新概念;相对论,认为新媒体是相对旧媒体而言[2];技术论,认为新媒体是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之上延伸出来的各种媒体形态;多维论,认为可从时间和技术两个维度来定义新媒体[3];内涵外延论,认为新媒体是能使传播信息大扩展、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传播方式大大丰富的,与传播媒体迥然相异的新型媒体[4];特征论,认为新媒体从技术上看是数字化的,从传播特征上看,具有高度互动性[5];受众论,认为新媒体是受众可以广泛且深入参与的媒体形态[6]。通过上述梳理,我们会发现一些共性,即:一是新媒体首先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是与传统媒体、旧媒体相对而言的;二是新媒体是建立在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基础之上的;三是新媒体已超出技术物质的范畴,与政治、经济、文化密切相连,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新媒体以其数字化与非线性、集成性与融合性、即时性与互动性、丰富性与便捷性、个性化与族群化、虚拟性与平等性,使人们得以对信息世界秩序进行全面重构,而这种重构也在构建着人类社会的新媒体语境。

“语境”一般指语言环境,是各种词汇的交织。1932年,英国人类学家布罗尼斯拉夫·马林诺夫斯基(B.malinowski)第一次提出“语境”概念,并将“语境”分为“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情景语境被用于不同语言的翻译和解读中,文化语境则用以分析语言交际活动参与者所处的文化背景。其后,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Edward.T.Hall)在其1976年出版的《超越文化》中对语境与文化的关系做了进一步的阐释,提出了“高语境”和“低语境”的概念。他认为,在高语境中,绝大部分信息或者存在于物质语境中,或者内化于交际者个人,很少出现在编码清晰的信息里。而在低语境中,大量信息需要靠编码清晰的信息来传递。新媒体技术将人际交往行为扩充延伸到网络空间,而新媒体也成为人类生存和交往的重要场域。这就造就了新媒体语境的产生,这一语境以新媒体技术为物质基础,以虚拟为特征。在这一语境中,个体真实身份信息相对隐匿而话语权相对凸显,信息繁杂,意见多元,交往虚实结合,关系错综复杂。

(二)话语、话语体系与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

话语在学术界是一个热词,因其影响涉及语言学、符号学、社会学、传播学、哲学等诸多领域,作为一个复杂的符号系统,学界对话语的定义也颇为多样。有学者就指出:“话语是一个棘手的概念,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存在着如此之多的相互冲突和重叠的定义,它们来自各种理论的和学科的立场。……理想的话语分析应该是在跨学科意义上来进行的。”[7]这一结论可谓精当。正因如此,话语才会有作为语篇的话语、作为媒介的话语、作为语境的话语、作为符号的话语、作为陈述的话语、作为实践的话语、作为权力的话语等诸多类型的定义。其中,语篇意义上的话语,是由语言构成的,比句子大一个层次的文章段落或整个篇章。媒介意义上的话语,是人类独有的能力,是语言使用者之间互动与认知的媒介。实践意义上的话语,是一种更为宏大的历史进程中的语言实践,是人类参与者间社会互动的重要形式。权力意义上的话语,则直接与意识形态相关,为特定的社会阶级、社会实践、社会群体或组织服务。从上述定义我们可以对话语做一个界定:话语是在人类社会实践中产生并形成的相对独立的符号系统,既来源于人类社会实践,又对人类社会实践产生重要作用和影响,其内在地包含着话语主体、话语客体与编码解码规则,与语境形成双向选择与制约关系。

有了话语才会有话语体系。根据《辞海》的解释,体系是“若干有关事物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而构成的一个整体”[8]。对于话语体系,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阐释,主要可分为两种:一是认为话语体系就是概念、范畴和术语,“是由一定的概念、范畴和价值理念组成,通常可分为学术话语体系、政治话语体系和生活话语体系三大领域”[9]。有学者认为,“话语体系是思想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的外在表达形式,是受思想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制约的”[10]。二是认为话语体系是由话语语汇、理论概念、语法逻辑和话语规则组合而形成的一个整体。这两个观点并不矛盾,因为是从不同视角出发。话语是话语体系形成的基础,形成话语体系的话语之间要有内在联系,而话语体系则是一个多层次的整体。不同的话语体系可能存在并列、从属、交融、对立等关系,并且,不同话语体系可以根据内在联系组成更为宏观的话语体系。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实行的新型政党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70多年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科属性上说,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既属于政治话语形态的一种,又隶属于政治学一级学科的话语形态,属于政治学中的统一战线学话语分支。从内涵上讲,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是在多党合作丰富实践中形成的,用来描述、解释、评价新型政党制度与政策理论和实践等内容,以及新型政党制度主体行为表征、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提升新型政党制度影响,促进新型政党制度认同,增强新型政党制度自信的言语符号系统。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

由上可知,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不是与生俱来的,构建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新媒体赋予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以全新的话语场域,使其呈现新媒体语境下特有的内在属性和外在形态,也对坚持和完善新型政党制度体系本身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二、问题与反思:新媒体语境下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建构的现实观照

建构新媒体语境下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必须对其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和时代机遇进行考察。

(一)新媒体语境下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建构的困境反思

1.话语权的微弱位移。话语不仅仅是一种符号,更是一种工具,还是一种权力。法国著名哲学家福柯就认为,话语是权力的表述系统,权力即话语,且权力不断制造新的表述系统,由此产生新的话语,新的话语促成新的权力。话语权,就是“阐释和支配话语的权利和权力,基于话语的社会性,其在本质上是对话语背后的价值判断和意识形态进行塑造和引导的资格与力量”[11]。自18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通过工业革命和思想解放,奠定了其支配世界体系的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建立起以西方为中心的话语霸权和话语体系。西方国家还建构起了媒体传播体系,形成了内容与手段的双重操控。如今,在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中,美联社、合众国际社、路透社、法新社等四大通讯社更是这些国家媒体的主要信源。而近代的中国,则在闭关锁国中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国力衰弱,失去了话语权,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后,历经近百年的艰苦奋斗,依然没有改变话语权微弱的情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的话语权也逐渐提升。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其重要特征就是世界话语权开始向新兴发展中国家位移,但总体来讲,这一趋势十分微弱。西方凭借长久以来的话语霸权,用西方标准衡量我国政党制度,对其进行抹黑、攻击和诋毁,意图影响我国制度稳定与发展。

2.碎片化的传播。新媒体时代,“碎片化”传播成为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的存在语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传播渠道的碎片化。随着互联网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和移动网络终端的大规模普及,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笔记本电脑等随时浏览、获取海量网络信息,并通过微信、微博、今日头条、QQ、脸书、推特等自媒体进行信息的多层级传播。二是传播内容的碎片化。新媒体时代是信息爆炸时代,互联网的海量信息以极快的速度不断更新。人们更多地追求信息的“爆炸性”而不苛求信息的“严谨性”。因此,网络上充斥着的鱼龙混杂、颠倒是非的信息内容,很容易影响和左右人们的视听。

综合支吊架使用成品支吊架,在外观上整齐、美观、大方,无需焊接和钻孔。便于拆改调整,实现重复利用,减少浪费。综合支吊架具有兼容性良好,各专业可共用一支吊架;充分利用空间,使各专业的管束得以良好的协调。受力可靠、稳定,型钢及扣件可以实现拼装构件的刚性配合,连接无位移,定位精确。综合支吊架抗冲击及震动,支架节点的抗剪能力增强。各专业和工种可交叉作业,提高工效,缩短工期。安装速度快,施工工期短,可以使制作安装成本下降50%。材料预算准确,产品为标准化半成品,型号标识明晰,配合规范的管理,材料和配件上的浪费和丢失极少。

3.众声喧哗的干扰。互联网新媒体给民众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话语空间,人们可以相对自由无拘束地表达和传播自己的观点。这样一种全新话语空间带来的影响,一是网络暴力的冲击。新媒体时代相较传统媒体时代而言,一个重要区别就是从“沉默的螺旋”到“自由地表达”。特别是当某一事件演变为热点事件或群体事件时,就会有人在狂热的、非理性的情绪支配下,发表过激言论,甚至呈现谩骂、污辱、威胁、诽谤、网上攻击及故意泄露他人隐私等网络舆论暴力行为。其中一部分会附带攻击党和政府,甚至是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制度。二是多样社会思潮的干扰。对外开放、全球化,带来了我国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西方价值观念和思潮通过网络等方式渗透进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干扰着人们的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于新型政党制度的认同。

(二)新媒体语境下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建构的时代机遇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不断增强,构建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获得了宝贵的发展机遇。

1.技术支撑:新媒体的技术优势。新媒体的兴起,使传统媒体时代自上而下一维线性的传播方式被立体多维非线性的传播方式所取代,这为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的建构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首先,新媒体的海量信息充实了新型政党制度话语的内容体系。新媒体时代,时间与空间被重新定义。在时间维度上,新媒体拥有强大储存与记忆功能。在空间维度上,新媒体具有超链接功能。新媒体中包罗万象的海量信息与方便快捷的获取方式为新型政党制度提供了丰富的话语资源。其次,新媒体的媒介融合丰富了新型政党制度话语的表达体系。当今时代,已是电视网、电信网、互联网和移动网的“四网融合”。媒介融合使新媒体传输系统能够兼容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传播手段,极大地丰富了新型政党制度话语的表达方式和手段,切实增强了新型政党制度话语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使新型政党制度话语表达形态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态走向动态、从单一走向多样、从现实世界走向虚拟空间。

2.政策基础:国家的顶层设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型政党制度,高度重视话语权及话语体系建设,先后多次发表相关重要讲话,做出重要部署,深刻阐述了新型政党制度及话语体系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一是高度重视并明确了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建构的目标。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新型政党制度”等的提出到《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关于加强政党协商的实施意见》的颁布施行,都为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建构明确了目标。二是对网络传播规律的充分尊重并指明了建构路径。新媒体对话语生成机制、话语传播机制、话语互动机制具有重要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12]他还提出,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规律……,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13]这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新媒体语境下增强新型政党制度话语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构建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新格局指明了具体路径。此外,多年来,国家对网络环境治理的常抓不懈也为新媒体语境下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的建构提供了重要保障。

3.话语空间:全球化话语交往和博弈。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形成当今世界格局的重要推力。一方面,全球性的话语交往丰富了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的话语资源。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地域的人们,通过新媒体打破国家界限和地理限制,实现了全球性的话语交往。另一方面,全球性话语博弈促进了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的话语创新。经济发展的竞争、国家利益的矛盾、意识形态的对立、文化传统的差异等,使全球性的话语博弈成为常态。当今世界,意识形态领域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无处不在,政治领域没有枪炮的较量从未停歇。这种博弈和较量在带来困扰、干扰的同时,也为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注入了活力,能够激发创新意识。同时,话语博弈的目标是为了增强和掌控国际话语权,为国家发展赢得良好环境。

三、对策与建议:新媒体语境下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建构的要略探索

新媒体语境下建构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及各方面力量齐心协力,共同推进。

(一)新媒体语境下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主体的建设要略

1.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媒体语境下建构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首先,必须加强执政党这一话语主体的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推进到一个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铁还需自身硬”,完善和发展新型政党制度,建构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必须坚定不移推进党的建设。加强党的建设永远在路上,必须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要进一步丰富发展执政党建设理论,为话语体系提供依凭;要持之以恒抓作风改作风,在党外树立良好形象;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赢得包括党外人士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要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上下功夫,为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建构提供坚强领导。

2.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新型政党制度的另一个重要话语主体是民主党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搞好多党合作,要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要支持民主党派加强思想、组织、制度特别是领导班子建设,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解决自身问题能力。”[14]全面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是新时代民主党派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充分发挥参政党作用的重要保障,也是建构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的必要条件。进一步全面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必须以思想建设为核心,以组织建设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才能凝聚共识,提升组织活力,提高能力素质。要加强党外代表人士培养使用。坚持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相结合,通过理论培训坚定理想信念,增进政治认同,通过实践锻炼丰富经历阅历,提高素质能力。当前,虽然民主党派自身建设取得了重要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基层组织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机关建设亟待加强等。这些问题不解决,建构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就会底气不足、根基不牢。

3.提升统战干部能力素养。统战干部是开展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一线工作者,更是新型政党制度实行过程中的桥梁纽带,统战干部在新型政党制度中起着牵线搭桥、统筹协调的作用,建构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离不开这一重要话语主体。一要转变思想认识,振奋精神。二要增强党性修养能力。越是做党外工作,越要心中有党,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三要善于学习,要学理论、学政策,加强对政治、经济、科技、历史、文化、政党、民族宗教等各方面知识的钻研。要加强对互联网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努力成为行家里手。

(二)新媒体语境下新型政党制度话语客体的建构要略

建构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的目标就是要实现最广泛的国内认同与最普遍的国际理解。认同与理解的对象正是新型政党制度话语客体,其理解的宽度、深度、广度、精度直接关系到认同与理解的程度。因此,新型政党制度话语客体的建构至关重要。

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建构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意在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而增强这一话语权的核心问题就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近代以来,中国的发展史既是一部中华民族奋发图强的抗争史,也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寻求真理与探索道路的奋斗史。正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发展道路;正是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同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才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践已经证明,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话语体系建构的立场和方法。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进行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建构,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建构方向。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入研究和阐释新型政党制度。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各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证明新型政党制度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其次,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建构方向。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真理,从毛泽东思想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无不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时代特征。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的建构要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主题,深刻理解新媒体时代语境的时代特征与时代诉求,以时代思维、方法建构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最后,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建构方向。新型政党制度话语只有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才能为人们所接受。要坚持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和社会话语之间的有机统一,要在政治上说得对,学理上讲得通,宣传上让民众听得懂。

2.以国家话语体系建设为依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国家话语体系建设,增强国际话语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中国的国家话语体系是“中国国家意志和国家价值在当代的重新表达,是中华文化和文明在全球语境下的话语表达系统,是中国国家治理能力、全球治理能力的重要实践和表达形式”[15],既包括国内话语体系,也涵盖国际话语体系。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从属于国家话语体系,是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一种学术话语体系,也是一种政治话语体系,具有国家战略属性。新媒体语境下建构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必须以国家话语体系建设为依托。在理论层面,要明晰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的根本属性与价值旨归,从而确定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建构的性质与方向。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既体现国家意志和国家价值,也彰显公众利益和个体价值,其话语利益的最大受益者应该是国家、政党以及政党所代表和联系的人民。在实践层面,要在着力提升国家话语能力的基础上,遵循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路径,一方面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与政治自觉,另一方面充分激发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才智优势,使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的建构具有更宽广的话语通道,实现创新理论与创新实践的双向互动。

3.以新型政党制度理论研究为基础。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的建构,必须仰赖坚实的学理支撑,即要注重新型政党制度的理论研究。具体而言,要对新媒体语境下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的根源、本质和实践等问题进行理论阐释。根源问题涉及新媒体语境下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是“如何产生、存在与发展变化”以及“因何产生、存在和发展变化”等问题;本质问题涉及新媒体语境下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是什么”“存在的社会基础是什么”以及“与其他话语体系的关系”等问题;实践问题涉及新媒体语境下新型政党制度话语应该“说什么”“怎么说”“如何传播”“如何保障”“如何有效”等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理论研究与阐释,力争形成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的内容、表达、传播、保障、评估体系,以此增强新型政党制度话语的理论自信、方法自信和实效自信。基于此,应大力加强新型政党制度理论研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人民政协理论、统一战线理论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研究等齐头并进。一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16]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新型政党具有颇多创见性的重要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概念、新表述。例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新型政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政党制度效能”“最大同心圆”等,这为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建构提供了基础。二要立足中国现实。凡是有生命力和说服力的理论话语都是在直面现实问题中产生的,只有扎根现实土壤和现实实践,理论话语才会真正具有解释力、说服力。中国共产党就是在革命、建设、改革征程中,立足中国实际,开创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话语体系、建设话语体系和改革话语体系。这一系列话语体系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走向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三要心存问题导向。既要研究西方政党制度的问题,更要注重研究当代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发展的现实问题。认清新型政党制度在实践中面临的有待完善的现实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要把问题作为话语建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主题和核心,以解释、解决问题为基本的评价标准。

4.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蕴。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总是具体的、历史的,它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新媒体语境下建构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必须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伦理观念、精神追求和审美情趣,能够为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的建构提供丰富滋养。首先,要从心底里破除对西方的迷信,树立起强烈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西方的文明成果和理论话语可以借鉴,但不能全盘照抄,而应在结合我国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和基本国情中予以创新。其次,要从传统话语资源中汲取话语养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话语资源,是中国人现实的思维方式和理想的生活方式的集中体现,影响着国人的思想观念和言行举止。对这些话语加以现代化的转换与互译,可以创造出全新的意蕴。比如,传统文化中的“和合”理念,一体多元、天下为公、兼容并包等传统文化概念,都对新型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我们要对其进行内涵创新、形式转化及语境重构,有效开展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其成为新时代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的价值底色。

5.以世界认同为目标。话语体系,从广义上来说,包括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对内,就是要赢得国内民众广泛认同;对外,就是要获得国际理解,就是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力和话语能力要得到国外民众认可和理解。一要讲好多党合作故事。70多年的实践已经证明,新型政党制度是诞生于中国土壤,符合中国国情的政党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讲好故事,寓理于情,用实际案例、用事实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多党合作的故事,讲好民主党派自身的故事。要了解国内外受众的接受和表达习惯,寻找大家的利益交汇点、情感共鸣点、话语共通点,多用鲜活的事例而非空洞的说教赢得国内外的认同。二要拓展平台与载体,传播好中国声音。在传统媒体时代,电视、报纸、广播是民众获取信息的主渠道,谁能影响主要电视台、大报,谁就能控制舆论走向和话语风向。随着互联网新媒体的飞速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影响民众的主要渠道。因此,我们必须在拓宽传统媒体的同时,积极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除了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的外宣旗舰媒体(如:CGTN、China Daily)之外,还要运用微博、微信、推特、脸书、YouTube、Tik Tok等新媒体平台推动新型政党制度话语的对外传播,分众化讲好多党合作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同时,还要加强虚拟空间信息反馈平台建设,防范西方话语渗透,及时制定应对方案,掌控话语主导权。

(三)新媒体语境下新型政党制度话语载体的发展要略

新型政党制度话语载体是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传播与反馈的平台与渠道。话语载体发展是新媒体语境下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建构的基础。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围绕推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互联网新媒体建设和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为新媒体语境下建构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提供了理论和行动指南。

1.扎实推进网络强国战略。当今时代,互联网新媒体已成为国家间对抗和博弈的重要“战场”和“筹码”。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目标。推进网络强国战略,一要秉持双轮驱动观,即“一体两翼”双轮驱动。一体,即网络强国这一主体;两翼,即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二要培育和提升五大能力,即: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网络信息采集、处理、传播、利用、安全能力,网络发展规划能力,网络人才汇聚能力,网络安全保障能力。要坚定执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论述,凸显新媒体在国家建设和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彰显新媒体语境下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建构在国家意识形态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2.大力发展网络核心技术。信息化离不开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网络核心技术的发展。目前,网络信息技术因其强大的推动力和影响力,成为全球研发投入中最集中最活跃的技术创新领域,是全球技术创新的竞争高地。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紧紧牵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在新媒体语境下,我们要顺应媒介发展的方向。首先,要大力发展社交媒体技术。这一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在横向上扩大了个人的交往面,在纵向上简化了真实社会交往的级层,使得人成为社交互动中的主体,在以人为核心的互联网发展理念上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推动了从传播到交往的转向。其次,要大力发展智能媒体技术。在信息传播领域,AI技术使得信息数据体量大、效率高、多样化、自动化。这一技术带来的不仅是信息传播方式的转向,更是建构虚拟社会的有效路径。最后,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通过这一技术,人们可以从一切事物中获取信息,一切事物均可成为信息的中介与载体。社交媒体技术使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主体间交流交往更为便利,智能媒体技术使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信息获取与分析更加便捷,物联网技术使新型政党制度与整个世界互联互通。这些技术从不同层面优化了新媒体语境下新型政党制度话语的传播机制。

3.坚定捍卫网络空间主权。网络空间是现代国家的新疆域,全球治理的新领域,主权平等原则同样适用于网络空间。网络主权,是现代国家主权在网络空间的自然延伸,对内表现为国家独立自主地发展、监督和管理本国互联网事务,对外表现为防止、防范、保护本国互联网受到外部入侵和攻击。坚定捍卫网络空间主权,是新媒体语境下新型政党制度话语生产与传播的前提条件,是丰富新型政党制度话语资源与样态的有力手段,是抵御外部意识形态网络入侵的坚固屏障,是新媒体语境下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建构的场域保障。首先,要扩大共识,寻求网络空间“最大公约数”。尽管各国历史文化背景不同、国情各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由此带来互联网认知、治理模式的分歧和争议。但在维护网络空间主权方面则是一致的。基于此,中国作为世界上网民最多的国家,应加强国际合作,与世界各国在加强网络治理,维护网络主权上求同存异、增进理解,为中国话语的世界传播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搭建宽广的国际话语平台。其次,要加强共建,推动网络空间的互联互通。网络的本质在于互联,信息的价值在于互通,话语的根本在于互动。世界上占据网络资源的国家有差异,但在参与权、发展权、建设权、治理权上是平等的。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积极推动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各国网络发展能力,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务实合作,建构与中国实力相对应的话语体系是大势所趋。最后,还应当开放共享,促进话语交流互鉴。一方面,严厉打击各种网络渗透、网络犯罪、网络攻击;另一方面,着力搭建各种网络交流共享平台,让中国声音、中国话语走出国门,被世界倾听和理解。同时,积极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汲取养分与精华,推动话语创新、文明进步。

猜你喜欢
政党话语语境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巴西主要政党党的标志概观
画与理
世界政党与国家治理丛书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
雷人话语
雷人话语
跟踪导练(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