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研制《新时代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建设标准》的思考

2021-12-01 23:50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进修学校教研机构

侯 超

(吉林市船营区教师进修学校,吉林吉林132011)

2018 年,经吉林省教育厅申请,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同意并支持吉林省筹建“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旨在开展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关于筹建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的通知》(教师司函〔2018〕25 号)中首先强调了要“加强教师发展机构体系建设”,要“完善省、市、县纵向三级教师发展机构体系,以优质市县教师发展机构为引领,推动整合教师培训机构、教研室、教科所(室)、电教馆的职能和资源,建设研训一体的市县教师发展机构,更好地为区域乃至全国教师专业发展服务。”吉林市船营区教师进修学校依据吉林省教育厅印发的《吉林省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建设实施方案》要求,结合自身机构设置优势和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积极申报了“《新时代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建设标准》的研制”项目,并成功入选吉林省“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建设单位“研究类项目”。学校成立了项目研究小组,查阅了大量国家及省市级规范性文件,并对兄弟县(区)教师进修学校机构设置情况进行了调研,依据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和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建设的需求,对新时代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建设标准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研究。

一、新时代县级教师发展机构整合是国家行政部门的要求

关于县级教师专业发展机构体系建设的要求,国务院、教育部已经很早就提出对教师培训机构进行资源整合的意见和要求,而且在多个规范性文件中提及。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 年)》的通知(教师〔2018〕2号)中指出,要“制定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标准。以优质市县教师发展机构为引领,推动整合教师培训机构、教研室、教科所(室)、电教馆的职能和资源,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建设研训一体的市县教师发展机构,更好地为区域教师专业发展服务”。由此可见,国家对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建设非常重视,对其职能和资源的整合早有部署,对其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作用也非常明确。然而,部分县(市)区由于受地方编制制约、受办公场所制约等,至今未能将相关机构进行整合。而船营区教师进修学校等少部分县(区),近几年陆续完成部门整合,并逐渐显现出“研训一体化”的优势,自身建设和培训质量逐年提升。

二、新时代县级教师发展机构整合是教师培训工作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知识结构的更新、生活方式的转变、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以及教育规范化管理的日益完善,对教育工作提出全新挑战的同时,更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不但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还要走在时代的前列,及时更新知识储备,调整教育教学方法,在自主学习提升的同时,还需要接受与时俱进的各类培训。

近年来,随着中小学校(幼儿园)办学自主性的不断提升,对教师专业成长的认识越来越深入,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如校本培训,“国培”,“省培”。县(区)级教师进修学校以及教研、科研、电教馆等部门,因师资水平和组织能力有限,出现了配置落后化、培训形式化、教学空洞化等问题,培训作用也逐渐被弱化、边缘化。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迫切需要县(区)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加强教师发展机构的顶层设计,合理进行机构整合,对教师发展机构的结构、职能、作用以及培训指导方式、与学校与教师的关系等进行重新定位,重塑组织活力,确立培训品牌,强化自身在区域教师培训中的重要地位。

传统的县(区)级教师进修学校,大多成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其主要职能是以教师学历进修和教材教法培训为主,是一种补偿性教育,为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做出了很大贡献。随着教师学历达标率大幅提升,教师进修学校职能逐步转向以教师继续教育为主,以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为主要任务。目前,大部分县(区)级的教师进修学校包含教研和教师培训两大职能,教科所和电教馆都是单独设置。进修学校、教研室、教科所(科研室)和电教馆,虽然工作的侧重点不同,但其服务对象都是学校和一线教师,作用都是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专门培养教师的机构,是教师发展提升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将这四个部门整合到一起,实现智能转型,一是可以提高教师培训工作效率。整合后,教研、科研、培训和信息技术的部门和人员由一个班子统一领导,便于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开展各类工作时可以做到相辅相成,职能相互补充,更利于实现“研训一体化”的工作方式。二是可以减轻基层学校工作负担。由于部门整合,部署给基层学校的工作内容、工作量就可以统筹协调,能整合的整合。三是教师培训工作可以做到提质增效。教师培训提升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的工作,既需要有集中培训,也需要有现场指导;既需要培训活动的组织、协调,也需要专业教研人员的课堂指导和引领,还需要有信息技术的支持与辅助。将四个部门整合在一起,分工协作,必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培训质量。四是可以提升教科研人员自身素质。教师发展机构的研训人员要更专业化,具有更高素质,要集教研能力、科研能力、培训能力于一身,科研引领教研,教研即是培训,在助推区域内全体教师高素质专业化成长的同时,也倒逼教师发展机构的研训人员“全能”发展。

三、新时代县级教师发展机构资源整合的基本路径

(一)县级教师发展机构资源整合的基本方式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促进中小学(幼儿)教师培训基地建设,提高教师培训者素质,实现“研训一体化”的目标,将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教科所、电教馆有机整合成一个事业单位,名称为“XX县(区)教师进修学校”或“XX 县(区)教师发展中心”,并组建县级教师发展机构的四大重要职能部室,即教研培训部、科研培训部、干部教师培训部和教育信息技术培训部,实行中小学(幼儿)教师继续教育一站式服务,促进教师高质量专业化发展。

(二)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建设的总体目标

按照“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原则,以促进区域教师专业成长为主线,将整合后的教师培训机构建设成为区域性教师学习和资源中心,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研究和服务中心,教师教育科研的指导和推广中心,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中心,努力提高教师培训工作的专业性、层次性、有效性。

(三)县级教师发展机构核心部室工作职能

教研培训部、科研培训部、干部教师培训部和教育信息技术培训部是新时代县级教师发展机构的核心部室,承担着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职能。各部门既有独立的职能任务,同时又具备与其他部门相互依托、相互补充、相互协作的“研训一体化”的职能。分工明确,职责明晰,是高效开展教师培训的前提和保证。

1.教研培训部门

教研培训部是教师发展机构中人数最多、专业性最强的部门,中小学校开设的各类学科,都应该按年段配有专职的教研人员。教研人员有责任对本学科进行科学、系统的研究,对本学科课程标准、教材教法进行有效分析,对区域内所有本学科教师的备课、课堂教学进行指导,以及对本学科教学质量进行客观评价并提出改进措施。因此,教研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态度决定了该地区整体的教学质量。

教研培训部门的主要职责有:从学生发展、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的需要出发,紧紧围绕区域素质教育实施和核心素养培养等问题,研究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的理论与实践,深入学校、教师、课堂教学实际,了解教学状况,从课程实施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研究解决策略。充分发挥教研人员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功能,开展集体备课、专题辅导、课例评析等行之有效的教学研究指导活动,构建基于问题的订单式教师研修模式,有效指导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指导教师解决教学问题,克服教学困难,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引领区域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依据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及相关教学管理文件,对学校、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客观评价,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检测,承担考试命题任务,进行质量分析,提出教学改进意见。及时发现教学典型,扶植、培养青年教师、名优教师逐步成长,给予锻炼机会,并让典型逐步在一定范围发挥辐射、引领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科研培训部门

加强中小学校领导和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是深化中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中小学教师素质的需要。因此,做好区域内所有教育工作者科研意识培养、科研能力提升,做好区域内科研过程规范管理和科研成果转化,是科研培训部的重要职责。

科研培训部的主要职责有:发挥教育科研支撑、驱动、引领作用,围绕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全面规划本区教育科研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资讯。以课堂教学改革和学校管理、班级管理、教师成长为中心,组织开展本区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及校本科研,组织参与市级及以上级别的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加强科研队伍建设,提高科研人员的思想业务素养,组织评选并建立科研梯队,聘请兼职研究员,形成科研专家指导、科研能手引领、科研骨干研究的教育科研氛围。开展教育科研交流、总结、推广活动,为基层学校和教师提供教育科研信息服务和业务指导,规范科研过程,提升科研质量。组织优秀教育科研成果评选,促进科研课题研究优秀成果的推广和转化,推荐优秀科研成果。加强对基层学校教育科研工作评估考核,推进教育科研基地学校和教育科研示范学校建设。

3.干部、教师培训部门

教育系统内的干部培训和教师培训,既有共同的通识性教育理论及方法的培训,也有各自的专业化培训内容。由于干部培训主要针对校长或副校长乃至后备干部,培训内容应侧重于管理能力和管理方法,适用于“走出去”“取经”的培训方式以及个别跟踪指导方式。而广大的教师培训,则适宜进行分层培训,既有分学科的专题培训,又有按名优程度进行的分级培训,更多还是以研代培式的针对性培训。

干部教师培训部的主要职责有:认真研究新时代校长培训的特点和规律,开展校长任职资格培训、新任校长培训、岗位培训、提高培训和跟踪培养等。深入基层学校,了解校长学习成长需求,组织校长开展日常性的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学习,努力提高校长职业道德水平,提高工作能力,发挥自身行为的示范性。围绕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紧扣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目标,以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提升培训质量为主线,以农村教师为重点,通过远程研修和校本研修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师全员培训,有计划地开展分类、分层、分岗专项培训,努力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改进教师培训的教学组织方式,倡导小班教学,采取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讨论式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组织落实省市部署的“国培计划”“省培计划”以及其他级别的各类培训,合理分配学员,保证参培率和合格率。认真做好区级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做好省市级骨干教师的遴选、考核、认定等管理工作,开展骨干教师交流、示范活动,发挥各级骨干教师的辐射、引领作用。为基层学校开展教师校本培训提供指导和服务,促进校本研修与教研活动相结合,远程教育与校本研修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提高校本研修的质量和水平。认真做好培训文档建设和学员学籍、学分管理。

4.教育信息技术培训部门

县级教师专业发展机构中的教育信息培训部,承担着区域内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等的提升培训,承担着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的重任。

教育信息培训部的主要职责有:提升全体教师信息技术使用能力,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广泛采集、开发、组合教学资源,建立供基层教师利用的教学资源平台,组建学科教学资源编汇队伍,不断拓宽教学资源渠道,丰富、更新教学资源。开展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师生各类评选赛事活动。通过“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组织实施,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发挥名师名课示范效应,有效缩小区域、城乡、校际之间教育质量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协同教研、科研、培训部门,为其提供信息技术支持。

四、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建设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

(一)强化政府责任

教师进修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队伍整体发展和教学质量提升的根本保证。县(区)政府要明确整合后的教师进修学校是区域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实施机构,要牵头相关部门对教师培训机构进行科学规划、合理设计和有效整合,满足编制需求,加大经费投入力度,确保人员和办学经费、培训经费充足。

(二)加强基础条件建设

教师进修学校的校园环境、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等建设,其标准应在本县(区)处于领先水平。按照先进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重点加强适用于各学科教师培训的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心理健康咨询与康复室、音体美书法活动室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与各级教育管理、资源平台高速连接的网络系统,以适应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求。

(三)加强队伍建设

作为进修学校的教师,是“教师之师”。要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配备理论水平高、组织管理能力强的领导班子队伍。按照“少而精、专兼结合、合理流动”原则,通过公开选拔等方式,建设一支集培训、教研、科研于一体的具有较高水平的新型培训者队伍。聘请高等学校、教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区内外优秀教师作为兼职教师和顾问,参与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在职称评聘方面,比例要高于其他中小学校。在工资待遇方面,要高于当地教师平均水平。

(四)构建开放的办学体系

要树立开放意识和服务意识,遵循成人继续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教师专业提升教育。深化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建立“大学—地方政府—中小学校(幼儿园)”教师培训合作共同体,要与高等学校、其他教科研机构以及兄弟县(区)建立合作关系,借助其优质资源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实现“责任共担、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要与基层学校建立密切的伙伴关系,针对实际需要设计教研、培训规划,开发师资教育资源,提升教师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猜你喜欢
进修学校教研机构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My Dream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让“示范性”名副其实——创建省示范性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思考与实践
漳平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学生书法作品展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