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教育干预对神经内科门诊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临床研究进展

2021-12-02 00:12沃拉孜别克斯兰飞
智慧健康 2021年14期
关键词:神经内科依从性护理人员

沃拉孜别克·斯兰飞

(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内科,甘肃 酒泉 736400)

0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当前临床中的生物医学单一模式已无法满足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在当前临床中对患者的护理已经由单一的病情管理,发展到集心理、生理、社会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且受到临床中的广泛使用[1-3]。为了能够有效地对患者消极心理状态进行缓解,通过提高对患者的护理质量,对患者躯体功能、社会因素以及心理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对患者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措施进行分析,为神经内科临床心理护理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1 神经内科

神经内科是医院的重要部门,患者大多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主要包括脑血管疾病、脊髓炎、癫痫、代谢疾病、神经疾病以及重症肌无力等,此类患者大多存在生理功能缺陷,大多存在肢体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偏瘫等情况导致患者无法正常生活。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4]。因此,神经内科患者大多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导致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存在严重的消极与抵触情绪。严重影响患者日常行为,对患者治疗效果造成较大影响。从而造成恶性循环的发生,加重了患者消极心理状态[5-6]。

2 神经内科患者心理健康表现

(1)神经症患者身上比较容易出现内向性格。

(2)神经症患者的劣等感强,他们不仅有劣等感,并且同时因为劣等感而感到处处不如人,并因此而痛苦。他们往往又不安于现状,还具有对抗心理和上进心,他们厌恶自己内向,自己不如别人,并想努力克服自身的弱点,这样反而强化了他们的内心冲突,更增加了苦恼。因而神经症患者不仅仅是有内向的性格,还具有一种极强的自我发展欲望[7-8]。

(3)过分夸大自己的缺点和弱点,他们具有极强的完善欲,主观要求高因而对自己的弱点和缺点也会尽力夸大,并因此而烦恼。

(4)感情理智,他们内向理智,总喜欢对自己的身心状况仔细、有意识地做出分析,寻找产生的原因,也容易对自己感到不满。

(5)具有敏锐的感受性,他们更容易感到不安和痛苦。

(6)神经症患者没有反社会倾向,可以说他们不会成为罪犯。所以他们是素质较好的人。

(7)神经症患者的性格相当复杂,而且易受到挫折,所以,他们不像正常人那样,接受某种刺激,并很快做出反应,同时也很快消失。他们往往对接收的信息进行大量的各种各样的处理,这样极易引起神经症状。

3 神经内科患者心理教育研究进展

3.1 健康教育研究进展

健康教育是临床护理中的重要护理项目,通过对患者实施健康宣教,可有效提高对患者的护理效果,对疾病与治疗的认知及对疾病的重视,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与抑郁感,对患者预后具有积极影响。

根据程珍珍等[9]研究指出,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文化水平给予患者疾病与治疗方式的健康宣教,告知患者病情诱发因素以及治疗措施,并对治疗中的注意事项进行嘱咐,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与依从度。患者经临床治疗后,大多会出现较多并发症,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实施个性化的健康指导,通过视频宣教、发放健康手册、张贴宣传海报等方式,告知患者术后置管的必要性与作用,提高患者对治疗的认知与配合,加强对患者心理干预,减少患者消极情绪,提高对患者临床疗效。程珍珍等在研究中发现,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SAS、SD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因此,我们认为,通过对患者实施健康宣教进行干预后,患者疼痛感得到明显降低,这就表明,疼痛护理加强了患者注意力的转移,通过遵循医嘱对患者实施药物镇痛治疗,显著降低患者疼痛感;患者经健康宣教后,提高了患者对疾病与治疗的认知,减少了对疾病的恐惧与焦虑,从而有效降低了患者负性情绪,对患者预后具有积极影响。

根据刘桂芹等[10]研究指出,对神经内科患者的健康教育可从以下方面进行:①提高患者认知: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疾病相关健康知识的宣教,定期开展神经内科健康知识讲座,包括疾病的危害、治疗方式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等。同时加强对患者健康知识学习的监督,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学习的主动性。②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首先对患者文化程度、理解能力以及病情进行评估,同时对患者就相关疾病健康知识进行宣教,使患者对自身病情能够有着充分的认知。③饮食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根据患者身体状况进行合理饮食,在日常饮食中保障充足热量的摄入,适当的对蛋白质进行补充,同时增加维生素与矿物质的摄入,减少脂肪摄入,确保饮食均衡,降低钠的摄入量,戒烟戒酒,加强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刘桂芹等人在本次研究中发现,健康知识掌握率、服药依从性对比(P<0.05)。因此,健康教育是临床中较为重要的干预措施,通过对患者行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对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影响。患者经健康教育护理后,健康知识掌握率与服药依从性得到显著提高,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影响。

根据白雪等[11]研究指出,在神经内科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护理价值,主要通过以下方面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①提高患者认知: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脑卒中健康知识的宣教,定期开展脑卒中健康知识讲座,包括脑卒中的危害、治疗方式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等。同时加强对患者健康知识学习的监督,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学习的主动性。②合理饮食教育: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对患者日常饮食进行干预。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病情,为患者制定出合理的饮食计划,控制钠与油脂的摄入,戒烟戒酒,多食蔬菜水果,改善日常不良饮食习惯。③运动教育: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逐渐为患者安排简单的床上被动运动,并根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逐渐加大患者运动强度,可进展为主动肢体活动、扶床站立等。④服药依从性教育:由于脑卒中患者需要坚持服药治疗,因此极易产生厌倦等消极情绪,降低对服药的依从性,从而影响对患者疾病的治疗效果。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之间的沟通,传授相关药学知识,使患者意识到服药的重要性,提高患者对服药的依从性。根据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我们认为,采用个体化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对患者健康知识的掌握率,改善患者血压状况,对患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作用。

3.2 心理护理研究进展

心理护理是临床护理中的重要护理措施,通过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焦虑与抑郁情绪,可减少患者负性情绪的发生,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患者对治疗依从性,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影响。

根据蒋燕萍等[12]研究指出,在神经内科患者心理护理中,可通过以下方式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①健康知识宣教: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详细介绍疾病相关信息以及手术治疗过程,包括术前准备工作、手术过程以及术后恢复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与治疗的认知,缓解患者对病情与手术的恐惧感,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加强对治疗的依从性。②应激反应处理: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应激反应模式进行充分了解,同时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告知患者出现焦虑、紧张等情绪属于正常的心理应激,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如何对应激反应进行处理,提高对患者治疗的成功率。③建立全方位心理应对支持系统:护理人员需要帮助患者尽可能调动周围朋友、家庭、信仰等相关心理支持系统,可邀请患者与手术成功患者进行交流,从而降低患者消极情绪,此外,可邀请患者及家属一同参与手术及护理方案的制定,可提高患者对治疗与护理认知,降低心理焦虑感,改善心理应激的发生。根据蒋燕萍等人在本次研究中发现:观察组患者E、NE、Cor、HR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SBP、DBP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SAS、SD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因此,我们认为,神经内科患者因疾病影响,导致主观异常感增多,导致患者出现较为严重的焦虑、恐惧等消极情绪,致使患者生理应激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临床疗效与预后。心理护理是临床中常用护理模式,通过为患者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方案,加强对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计划的调整,从而提高对患者护理质量。

根据马莉等[13]研究指出,心理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以下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通常情况下,脑卒中患者在发病中身体通常行动不便,且会伴随着失语、意识不清等状况发生,因此需要长期受到他人照料,长时间下来,患者极易出现消极等心理,对患者的康复造成严重的影响。对此,医护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关注,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从而减轻患者不良心理负担,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度。根据马莉等人在本次研究中发现:脑卒中患者大都伴有严重的运动功能损伤以及神经功能损伤,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造成严重的影响。常规康复护理科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对患者的康复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但对患者肢体功能与生活能力改善不佳,患者日常生活质量不高[14]。心理护理是临床中常用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消极心理状态,提高降低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影响[15]。

4 小结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剧,神经内科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涨趋势,对患者健康与生命造成严重威胁。心理健康与养生保健延年益寿是健康的基础,所以健康哲学,认识心理学治疗作用,从事学习研究,培育心理学专业人才,打破人们传统观念,重视心理学用处,不断创新治疗诊断,治疗模式科学化、人性化,重点分析有以下几点。

(1)人格心理学人格障碍,值得注意,偏执型人格障碍,妄想型人格障碍,友好行为敌视或歧视,一般情况下,社会利用或伤害因此过分警惕与防卫导致家庭冷暴力发生,心理上也会出现相应疾病需要心理医生及时调节进行疏导,通过听音乐缓解敌意对抗心理,科学引导教育树立自信心理。

(2)异常心理,虚荣心理,虚荣是一种扭曲的自尊心,是自尊心的过分表现,是一种追求虚表的心理缺陷,害人害己,是现实生活中,人们普遍存在的主要异常心理,哈萨克族哲学家阿拜·库南巴依明确提出这一点,也给家庭社会造成不良影响,要走出面子围城,不要让面子讲过了头,树立正确价值观。新疆阿勒泰地区哈萨克医药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海拉提·哈力毛拉指出原始哈萨克民族传统医学医疗活动提倡以心理行为起家,倡导学习医学心理学并引入传统医学领域是补短板,夯实医学理论与实践技能,是一种多远化的举措。民族传统医学与大众医学科学衔接,居住条件、生产生活、风俗习惯,深入调查具有民俗文化特色、通俗易懂的医学心理学模式。

现代有医学研究表明,神经内科疾病患者大多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压力,导致患者易存在焦虑、抑郁、恐惧等消极情绪,对患者预后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心理健康干预是临床中对神经内科患者较为常用的。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对提高患者护理与治疗依从性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次研究通过对心理教育干预,对神经内科患者护理研究进展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治与护理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神经内科依从性护理人员
BOPPPS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中康复护理体会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药学服务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三维管理在促进护理人员医疗设备规范使用及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神经内科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临床研究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